Loading Player...

经文:可5:22-24、35-43

死亡是每一个人至终要面对的结局。自从始祖犯罪之后,“死”就成了世人共同的咒诅,无人可以避免,无人曾经突破死亡的捆锁。秦始皇曾花尽心思企求长生不死,结果是妄想一场;释迦摩尼虽自觉悟得人生的奥秘,但最后留给世人的,是他的舍利子,至于真假,尚未可知。医学不断尝试延长人的年日,但至终只是增加了人痛苦的岁月。

传道书里面有一些关于死亡的精彩诠释: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因为日后都被忘记;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传2:16)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祸患,就是众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样,……活着的时候心里狂妄,后来就归死人那里去了。”(传9:3)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人所有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要被嘲笑;人一切的自夸,不过徒显他虚浮的无知。为什么人生虚空?最主要的原因是所有的世人,无论你是智慧或愚昧、尊贵或卑贱、富有或贫穷,都要面对共同的结局──死亡。若是这个无法突破的牢笼得以砍断,那对世人来说,岂不是成为至大的好消息,因为生命不再是虚空,死亡不再是结局。耶稣基督在传道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宣示,就是祂将要拔除死亡的毒钩,解开死亡对人的拘禁。祂曾经三次叫人从死里复活,最后祂自己从死里复活,全面宣告了死亡掌权的界限。实际上,这三次死里复活的神迹,都各有其内涵,有相当的互补性。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查考其中的两个神迹。

叫睚鲁的女儿复活

可5:22-24、35-43:“有一个管会堂的人,名叫睚鲁,来见耶稣,就俯伏在他脚前,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耶稣就和他同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对管会堂的说:‘不要怕,只要信!’于是带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同去,不许别人跟随他。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一、神迹的解析

1. 死亡的阴影

当耶稣刚刚完成格拉森赶鬼的神迹回来,似乎尚未有充分的休息,紧接着就有一位焦急的父亲找上门,这人名叫睚鲁,是管会堂的。他的独生女儿得了重病快要死了。

睚鲁是一个管会堂的,在当时,作为一个管会堂的人,他不仅在犹太人中是有点社会地位,也要对摩西的律法相当的嫺熟(参路13:14)。因为会堂在犹太人的生活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举凡敬拜、教育、社会关系、年老关顾等等都和会堂有关。

显然这个父亲非常爱他的女儿,路加福音作“这是他的独生女儿”(路8:42)。为了这个独生女儿,这位有点地位的睚鲁,俯伏在耶稣的脚前,“再三地”求祂(23节)。这时他已不再顾忌法利赛人和文士对耶稣的排斥,他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独生女儿的性命。从睚鲁的动作和祈求来看,他已经感受到死亡的阴影,这个伴随着他十二年的独生女,命在旦夕,若是不得医治,可能临到他们的就是生离死别。死亡的意义和阴影,在这看起来简单的动作中表露无遗。

人在无病无痛的时候,总觉得死亡还很遥远,也感觉不到死亡的痛苦,所以圣经要人多往遭丧之家,或许可以多学习一点智慧(传7:4)。死亡的来临,往往不会有事先的警告或是通知,总是按着自己的时间忽然临到。对一个家庭来说,任何一个分子的死亡,都带来隔绝的痛苦,这就是死亡的可怕。

2. 死亡的得胜

不幸的是,在耶稣往睚鲁家的途中,竟然有另一个求医者──那个得了十二年血漏的可怜女人。这女人的出现必使睚鲁的心更加地焦急,她牵制住耶稣前行的脚步。但是满有怜悯的耶稣,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睚鲁心中的焦急,祂让这个女人被显露出来,并细心的听她诉说自己的经历,最后释放她,这似乎又占去了不少的时间。对睚鲁而言,惟一的收获可能就是他亲眼目睹耶稣医治的大能,这或许为他的信心打了一剂强心针。

有点巧合的是,这妇人经历的是十二年的痛苦岁月;而睚鲁十二岁的独生女,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度过的却是十二年的美好时光,他们的人生经历看起来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可是世事的无常就是如此,这个经历了十二年痛苦的女人,在这个时刻得着医治,血漏的阴影离她而去;但是活过十二年幸福日子的小女孩,即将留给父母的则是无尽的痛苦,那就是死亡!人害怕死亡不是没有原因的。

果然,这一耽搁,睚鲁尚未回到家中,已经有人从家里来告诉他说“你的女儿已经死了!”不必再劳动耶稣跑一趟。这噩耗真是晴天霹雳,他所担心的结局果真发生了,女儿真的没能熬过来,最心爱的独生女儿竟然来不及见最后一面。不过可能在睚鲁刚离家门不久,他的女儿就死了,因为当耶稣到了他家,看到的真是一幅混乱的局面,有人乱嚷、有人哭泣(38节),马太福音作:“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太9:23)原来已经有哭手和吹手来到他的家中,这些乱嚷的,必然不是至亲的亲人,而是一些来帮忙的人、或是哭手。按着犹太人的习俗,死者当天必须下葬,而且为了增加悲哀的气氛,需要请哭手和吹手来助阵(请来这些哭手和吹手,也是为女孩的送葬作预备)。

这就是死亡,从来不是一件欢乐的事,伴随着死亡的永远是眼泪、哭泣、隔绝、痛苦、混乱……;在死亡面前,再有能力的人也显得那样的无助。这些哭手和吹手只是徒然增加了混乱和哀伤的气氛,对于当事人的处境是毫无助益的。

3. 不要怕,只要信

面对亲友带来的噩耗,睚鲁的信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那原本一点点的希望这时也如被戳破的气泡,消逝无踪。耶稣当然知道他此刻的感受,所以立即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36节)为什么主说“不要怕”?的确,在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前,自古以来大概没有几个人不惧怕死亡。死亡可以结束你任何的拥有,死亡可以结束一切的权势,死亡可以收回一切的财富,连君王在死亡面前都要低头。对睚鲁来说,他的惧怕可能更为复杂,他既怕失去心爱的女儿,也怕死亡的权势;他既怕不知如何面对没有女儿的空虚日子,也怕自己承受不住这个打击。

然而,耶稣却是要所有信祂的人不要怕,因为死亡在祂面前也要降服。正如祂所宣告的,凡信祂的人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5:24);因为祂怎样胜过死亡的权势,信祂的人也要胜过死亡的权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告,是过去的人所未曾听过的宣告。所以重点不是死亡的权势何等可怕,而是人是否信祂!当人相信祂是生命的主,那么,在人身上掌权的就不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大能。

4. 女儿活了

在人胜过死亡的权势之前,似乎总有一些搅扰和顽抗。当耶稣宣告这个小女孩不是死了,乃是睡了的时候,嗤笑声随即四起。那些眼光肤浅,自以为见识过无数死亡的人,立即起来抗拒那远远超越他们所知的宣示。这种局面当然不能拦阻耶稣行使祂的权柄,祂立即吩咐把这些无知的阻扰者都撵出去。

之后,耶稣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门徒进去,要他们亲眼看见死亡怎样在神的大能面前屈服。祂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的动作来增加诡异的气氛,不过是“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那闺女立时起来走。”(可5:41-42)。闺女的起来行走,不仅印证了她的复活,而且那原有的、致死的病也离她远去。这怎不让人惊讶!这样的大能从何而来?

路加福音在这里多了一句话:“她的灵魂便回来”(路8:55),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其实极为重要。一方面说明了这位闺女的确是死了,因为灵魂已经离开了;其次说明了,人死后不是一切的结束,因为的确有灵魂的存在。那么灵魂的归宿到底在哪里?俗话说:“黄泉路上无客栈,今夜宿谁家?”正说明了人潜意识中对死亡之后的去处,存有莫名的恐惧。

这闺女的死而复活,其实也留给我们对生命更多思考的空间。复活之后的路该如何走?这一次的复活,对这个家庭和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对围观的众人来说,有什么意义?若只是看到一次惊人的神迹,或是心中一阵激情,恐怕再一次面对死亡时,心境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