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经文:马太福音25:31-40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来到马太福音25章的后半段。这段经文里提到了绵羊和山羊。在古代巴勒斯坦的农村里,白天时,牧人常常会将绵羊和山羊一起混和放牧,在同一地方吃草、走动。但到了晚上,牧人通常会把他们分开,因为绵羊皮脂多,毛细长,比较耐寒,可以忍受冷空气。但山羊因为皮脂少,比较不耐寒,需要聚在一起取暖,需要受到比较多的保护。在牧草比较稀疏的地方,牧人在白天也可能会把绵羊和山羊分开来。在马太福音25:31-46:耶稣就用了绵羊和山羊,讲了一个有关天国的比喻。这是主耶稣在受难前讲的一个很动人的比喻,但这个比喻也引起了许多的误解。在这个比喻一开始,主耶稣讲到了人子,人子就是指耶稣祂自己。主耶稣祂降卑,成为人的样式,在神和人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人子耶稣。在31节,主耶稣很清楚的说祂还要再来,并且在祂的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并且要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宝座就是代表着君王,当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天下万民,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都要站在这位君王的面前。这时候主耶稣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天下万民分别出来,就好像前面说的牧人把绵羊和山羊分别出来一样。并且把绵羊安置在右边,把山羊安置在左边。

主耶稣再来的时候,要把人分别出来。“分别”并不是件坏事,在创世记一开始就看到分别,第一天,神把光和暗分开。第二天,神把空气以下的水和空气以上的水分开。第三天,神把水和地分开。我们需要分别善恶。神禁止人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那是神不要人以自我为中心,神要人一切顺服上帝。

然而我们对于是非善恶,仍是要分别清楚。我们把人分别,并不是要歧视别人,不是要刻意把人分等级,好像有些人是高一等,有些人是低一等,这当然是错的。但我们要懂得分别,如果诈骗集团和真检察官不能分别,那就很惨了。或者是上帝和受造物,我们要能够分别清楚,我们不能把受造物当成是至高的上帝来敬拜。我们要分别真理和异端,不要说看起来都差不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也要分别得救和不得救,不要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来大家都得救。但得救却是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学历、身分、地位,不分过去你是怎么样的人。耶稣这里说祂要把万民分别出来,好像牧人分别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安置在右边,把山羊安置在左边。如果是属于右边的绵羊,就是蒙天父赐福的人,他们可以进入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度,也就是可以进入神的国。当然我们在世上信主的时候已经算是进入了神的国,只是还不完全,要等到主再来,神的国才会完全的实现。所以当我们讲到神的国,从来不是只有在讲未来,我们是神国的子民,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已经开始。

而如果是属于左边的山羊,结果又是如何?结果是不能和主在一起,要受永远的煎熬和痛苦。讲得通俗一点,如果是属于右边的绵羊,就是得救,如果是属于左边的山羊,就是没有得救。在马太福音主耶稣讲了七个有关天国的比喻,包括今天这个比喻,我们归纳主耶稣所说的比喻,发现在这些比喻当中,主耶稣一再强调,在末日的时候,善和恶必要分开来。这世界有一天将要终结,世界将要受到审判,所有万族万民都要被分别。

但请大家注意,这个比喻不是在告诉我们绵羊是好的,山羊是坏的。这比喻也不是在告诉我们好像右边就是好的,左边就是坏的。有人习惯用右手写字,有人习惯用左手写字,有些国家开车是靠右边,有些是靠左边。这个比喻是在告诉我们,在最后审判的时候一定会发生的分别。主耶稣再来的时候,要将世上的万民分别,但是主耶稣是如何来分别呢?

35节,王对那安置在右边的人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没有看到你饿肚子,也没有看到你口渴,没有看到你穿得不够,也没有看到你作客旅的时候没地方住。我们没有看到你生病,也没有看到你被下到监里,我们根本没有在你的身上做过这些事”。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我们应该非常喜欢这段经文,就是说你要上天堂,你不可能对耶稣有什么善行,你只要对一个最小的弟兄,你做在一个小子的身上,你只要行善,就是做在上帝的身上。有人就根据这段经文说,“很明显的,主审判的时候不是问你有没有信耶稣,而是问你有没有做好事。你不是信耶稣得永生,是做好事才得永生。得救跟信不信耶稣没有关系”。讲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你可以上天堂,是因为你做好事。做好事包括你给人吃喝、给人穿,提供住宿、去探访人”。这看起来好像也不难,只要照着主耶稣吩咐的去做,不就好了吗?

但是,这段经文真的是在讲这样吗?我先讲答案,不是的。如果有人引用这段经文说“人是靠行为得救,不是凭信心”,或者说“人是靠行善,好让自己维持在这救恩里头”,或者说“人得救不是只靠信心,还要靠行为,要一半一半才可以”。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错误的。我要再讲一次,这些都是错误的。如果有人认为圣经这段经文是在讲靠做好事、靠着善行、靠着爱心就可以上天堂,就可以得救,那要特别留意耶稣接下来说的话。在第41节,“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对我太坏了,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没地方住,也不留我住;我没衣服穿,也不给我穿;当我病了,当我在监里,你们也不来看我,不来照顾我。你们离开我吧,我不想见到你们”。那在左边的要回答说:“主啊,实在是冤枉,我们什么时候看见你饿了、渴了、没衣服穿、没地方住,我们也没看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主啊,我们完全不知道你有这些需要。”

弟兄姊妹,我们跟耶稣处在不同的年代,多半人也跟耶稣处在不同的年代,就算处在同一个年代,也住在不同的地方,就算住在同一个地方,也不一定能够见到耶稣的面,我们不可能知道主有什么需要,况且主又什么时候有这些需要呢?

那么王又是如何回答那在左边的呢?王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弟兄姊妹,这是什么意思?耶稣这里不是说你只要做在一个小子的身上就可以了,耶稣这里是说你漏掉一个小子都不行,只要有一个最小的弟兄你没有照顾到,就是没有做在主的身上。

我们可能照顾自己和家人都已经快累坏,但只要有一个没照顾到就不行,问题是,有谁能照顾到全教会、全世界的每一个人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你想根据你做的好事来得救,那可是一个都不能漏掉。神的律法是要守全的,如果你用律法来跟神讨价还价,你就输定了,你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你只要有一个小小的人没有照顾到,那就不行。

其实耶稣这里讲的,跟旧约、新约、保罗所讲的都是一样,如果你要靠遵守律法来讨神的喜悦,那你就别出一点点错。事实上,律法是我们根本行不来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是靠着行为得救,律法是很严厉的,只有耶稣替我们做到了这一切,我们只能仰望祂,只能相信祂。因此,这里叫我们更需要来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是因信称义,不是靠行为称义。

主耶稣要我们进窄门,走小路。就是要单单信靠耶稣,只有凭着信心,没有别的。一个人要得到永生,没有其他的门,也没有其他的路,只有借着相信耶稣这一条路。圣经说,除了耶稣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那么你要问,耶稣这里讲行善跟得救又有什么关系呢?主耶稣要我们给饿的人吃,给渴的人喝,给作客旅的住,给人衣服穿,去探视生病的和在监里的弟兄,这些都是好行为。雅各书也说到,若是弟兄或是姊妹没有衣服穿,又缺少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要的,这有什么益处呢?信心也是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圣经讲因信称义,但也讲到信心若没有行为是死的。行为是重要的,只是我们不是因行为称义,那也是真的。我们是因信耶稣而得永生,但这个信心或多或少都要表现在我们的行为当中。信心和行为的关系,就好像树和果子的关系,真信心一定会有好行为。就如同好树一定会有好果子,但也可能因着台风、水灾、旱灾等等原因,好树结的好果子会少一点,但一定还是会结出好果子来。弟兄姊妹,我们不是靠行善得救,但我们得救后却要行善。我们必须有信心才能得救,而我们信心不管是怎么小、怎么差,总要反应在我们的行为里面。真信心不是我们念念使徒信经就够的,真信心是要反应在我们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上面。

但我们的行为总是不够好,那怎么办呢?只要我们的行为能够反应出我们对耶稣的信心就可以。这不是说我们把标准降低,而是说我们还是要回到上帝的恩典。这就像那位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强盗,他悔改信了耶稣,他得救了,但是这个强盗信主后并没有做什么,他没有建殿,他没有当小组长,没有当主席,没有参加短宣队,他没有做任何的事,事实上他也没有机会。这位强盗死在十字架上,但他的悔改是反应在他的行为上,就是他对耶稣的态度是很好的。他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我们可能会说,这个行为也未免太少了吧,他只是在嘴巴上讲一点而已。但是这个行为正反应出他对耶稣有真信心,那就够了。

一个有真信心的人,他可能长期卧病在床,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需要人的帮助,他不能做什么,更不要说他要行善,但是他只要有一个单单信靠主的心,他的心是良善的,那就够了。

我们许多人的行为不一定会比非基督徒要好,但我们跟非基督徒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动作、气息都是在于神,都是倚靠神的,我们即使有一点点的良善,也都是从主来的,我们一切都是倚靠上帝。而且我们行善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我们行善的动机是要把荣耀归给上帝。当上帝的爱感动我们做一件很小的事情,即使只是把一杯凉水给一个微不足道的弟兄喝,都是神所喜悦的,神也要赏赐他。

我们基督徒的确应该要有好行为、好见证,但这些好行为、好见证是反应出我们是信靠耶稣的。我们有好行为不是因为我们的修养好,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天性良善,这些都是主耶稣给我们的恩典。我要再次的强调,我们的好行为都必须靠耶稣的力量,都必须靠圣灵赐下来的力量,这完全是要靠圣灵的帮助。我们是靠主得救,我们也是要靠主行善。

主耶稣在40节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主在这里说,当我们向人施怜悯,即使是弟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位,也就等于向主耶稣施怜悯。主耶稣将自己的受苦和人的需要等同在一起,接待他们的就是接待基督。弟兄姊妹,主耶稣在这里指出了祂看重对人的怜悯。事实上,怜悯原本就是神的属性,耶和华是有恩惠,有公义的,祂是以怜悯为怀。我们是神的儿女,我们也本当像祂有怜恤人的心。

圣经也多处讲到有关怜悯的教导,“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怜悯穷乏的,就是尊敬造他的主”。在登山宝训主耶稣也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耶稣走遍各城各乡,“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看见人的需要是重要的,但如何回应人的需要,是更为重要。主耶稣要人留心看见弟兄姊妹的需要,不留心是看不见的。主要我们留心看见那些在穷乏、困苦、病痛中的人,神要我们特别留心看见那些在饥渴、疾病和在监禁当中,为主劳苦、为主受苦的人。主不要我们对他们的需要视而不见,主也不要我们看见了却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我发觉教会中有些弟兄姊妹就是有这特别的恩典,他们对人的需要特别的敏锐,总是能够察言观色,注意到人的需要,并且采取实际的行动。当我在预备讲章时,心里就想起一位亲爱的弟兄,一位我很敬重的同工,在教会忠心的郑炜东执事。

他在去年10月21日被主接回天家,他发现肝有恶性肿瘤,中间接受了很多次的治疗,包括切除部分肝的手术。又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的两侧和肺部。他在这当中受了许多病痛的折磨,但他除了原本已经有的服事外,还参加了教会探访队服事。他的加入激励了多探访队同工,我自己也深受激励。炜东执事后来因为没有胃口,越来越瘦,体力也越来越差,每次探访回来,他都觉得很疲倦,但他始终觉得可以安慰到同样受病痛之苦的弟兄姊妹,他就觉得很欣慰。

他在回天家的前一个月还在探访。去年9月21日,他跟同工最后一次去探访一位老姊妹,这位老姊妹因为多年洗肾、痛风、心血管疾病,进出加护病房多次,她总觉得很连累家人,心里常常很沮丧。但是在郑执事探望过后,这位妈妈说:这位医师自己得了癌症还来看她、为她祷告,她心里很感动,也很得安慰。我们看到基督的爱,怜悯人的心深深在郑执事的里面,他也真实活出了基督的爱。

最后我要很快来作个总结。弟兄姊妹,我们不要误解了今天这段经文,今天这段经文不是在告诉我们人是靠行为得救。人若是真的靠行为得救,那人就完全没有指望,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因信称义。但是一个有真信心的人一定会反应在他的行为上,不论我们有多或少的好行为、好见证,都是在显出我们对主耶稣的信靠,都是在反应出我们是有上帝生命的人。

这段经文也特别提到应当如何回应人的需要,神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弟兄姊妹,我们是否留心看到穷乏和困苦的弟兄姊妹?特别是那些在饥渴、疾病和监禁中为主受苦的人。我们是否看到人的需要,包括人心灵的贫穷?我们是否愿意被神的爱感动,伸出温暖的手来帮助他们、关怀他们、服事他们?或许我们能够做的实在很有限,但只要有一点点的关怀、陪伴和代祷,我相信神都不轻看,神都要悦纳。我们今天唱的诗歌“彼此连合”,我很喜欢里头的歌词,这歌词就是哥林多前书12:26的教导;“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愿上帝赐福我们教会,加给我们更多爱的力量,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伸出关怀的手,那我们教会一定是个温暖的教会、爱的教会,也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主,来经历上帝的慈爱。

我们一起来祷告:
慈爱的天父,我们感谢你,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父神,我们爱,因为你先爱我们,我们的爱都是从你而来。恳求天父使我们的信心格外增长,我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增加,让我们相爱不是只有在言语和舌头上,总是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使我们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并且把荣耀归给神。我们这样祷告,是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