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上一次节目,我们研读与分享了出埃及记39:6-40:38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出埃及记39:6-31继续讲述工匠们按着摩西的吩咐为祭司制作圣服,包括以弗得、胸牌、外袍、内袍以及冠冕等。以弗得上面的宝石刻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神曾经用大能的手拯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奴役,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主耶稣的力量和能力。胸牌上面美丽的宝石,让我联想到今天基督把我们放在祂的心上,耶稣很爱我们,他在耐心等候每一个罪人悔罪归向神。祭司圣服上的每一件物件都代表大祭司把自己完全奉献、全心全意服事神。这对于今天生活在新约恩典时代的每一位信徒来说,同样具有教导意义;信徒应该穿戴主所赐的全副军装,追求分别为圣的属灵生活,这样才能成为合神心意的有用器皿。

出埃及记39:32-43讲述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等有智慧的工匠们,把造好的会幕器具全部拿到摩西面前。所有的物件都是照神吩咐摩西的样式所造,这意味着他们把器具造得非常完美,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神的忠心和诚实。虽然实际作工的人是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等有智慧的人,但所有的百姓都用心参与了这项工作。

出埃及记40:1-16讲述神吩咐摩西有关如何支搭会幕的全部条例,这让我们看到,神关注建造会幕的整个过程。其实会幕是成就神创世以前就想和人类同在的旨意。

出埃及记40:17-33讲述摩西根据神的指示,支搭起会幕,并开始准备会幕奉献仪式。从神呼召摩西开始,摩西面临的苦难就不断,但他依然顺从神。在新约中我们也看到使徒保罗也顺从神,尽心尽力为主作见证。这些都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位信徒所效法的榜样。

出埃及记40:34-38讲述神的荣光充满会幕。这段经文让我们联想到圣灵的光照,神的圣灵能够带领我们,指引我们方向。

到这里,我们完成了出埃及记所有章节的领略与纵览。结束了这一站旧约圣经出埃及记的游览历程后,从今天开始,我这个圣经导游将继续带领大家,随着我们这辆圣经巴士开启下一站新约圣经马可福音的研读历程,希望这段新的游览旅程会让你更加期待,并带给你更多的惊喜与得着。

我们先对马可福音作一个简单的导读。

按照写作的时间,马可福音是第一卷写出来的福音书,成书时间应该早于主后63年。马可是新约圣经的作者之一,但他并不是门徒,而马太和约翰都是主耶稣的门徒。路加和使徒保罗的感情很好。那称呼为约翰的马可,约翰是他的犹太名字,马可则是他的拉丁姓氏。使徒行传12:12记载彼得:“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那时,西门彼得刚从监狱被释放。这是我们从圣经经文第一次看约翰马可这个人。他的母亲在耶路撒冷的教会显然是很有钱,很有名望的,因为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就在她家聚会。马可参与了保罗的第一次宣教之旅。在歌罗西书4:10,保罗也提到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马可很显然也是西门彼得属灵的儿子,因为彼得在彼得前书5:13也提到马可,经文是这样说的:“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马可福音一直被认为是西门彼得的福音,我相信这样的说法是有根据的,等一下我们会再仔细看这个观点。

约翰马可在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以前,就已经与保罗和巴拿巴同工。使徒行传13:5记载:“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但是马可这个人在旁非利亚的别加就回头了,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胆子很小。我们不需要对约翰马可回去的原因作辩护,他一定是有理由的。保罗在第二次旅行布道的时候,就不愿带他一起去了,但他的表哥巴拿巴却愿意这么做。巴拿巴性格比较随和,善于与人沟通和鼓励人,但保罗性格上可能比较急躁。使徒行传15:37-38说:“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有学者或许认为保罗一定觉得马可是不行的,但这种观点只是推测,圣经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说明和评价。可能保罗一方面对马可有些恨铁不成钢,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于保护马可,毕竟保罗第二次的旅行布道危险性极大。因此,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不让马可跟着他去冒险。

而保罗在和巴拿马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采取暂时分开、分工合作的方式,去不同的地方宣教,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教会分歧的方式。使徒行传15:39记载:“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从此以后,马可似乎甚少被圣经提及。因此,我们对约翰马可的服事也知道很少。但其实后来圣经对约翰马可有很好的评价。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11说:“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歌罗西书4:10保罗说:“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由此可见,马可后来成为了保罗宣教事工的重要助手。常有人怀疑其他的福音书上可能有提到马可,我仔细看过,认为这种假设是没有根据的。有人说马可是从彼得那里知道有关福音的事实,也有人说他是从保罗那里得来的。

为什么有四卷福音书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写作对象不同。马太福音主要的写作对象是犹太人,是为具有宗教背景的人写的。由于马太福音的写作对象主要就是针对犹太人,所以作者沒有刻意解释一些犹太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日常用语。例如讲到法利賽人以耶穌的门徒沒有洗手吃饭为借口,來刁难耶穌时,马太福音只是引述了他们的对话,指出门徒犯了古人的遗传,而马可福音加插了解释,指出洗手吃饭这个习俗的来源。马可福音是特别为罗马人写的,适合罗马的时代背景;罗马人统治世界有千年之久,他们姿态很高,马可福音是为他们写的。罗马人最后终于体验到:将公义交给一个暴君、一个有罪的人手中,结果必定是惨痛的。这个时候圣灵告诉大家:人类应该要接受拿撒勒人耶稣为救主,因为惟有祂才能拯救人类。保罗在罗马书1:16对罗马人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福音具有怜悯的属性。当时,世界的人都渴望怜悯,但所得到的只有权力的傲慢。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敢挑战那种权力,因为反抗者必定要死,想逃也逃不掉。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神将这个特别的信息借着约翰马可告诉他们。

约翰马可记载的是西门彼得的福音。早期的教会也支持这个论点。曾经有一位早期的教父认定约翰马可,是从西门彼得那里得到这个福音的:“马可是彼得的传译员,把他所收集到的资料仔细地记录下来。只不过马可的记录,并不是照着主耶稣言行的时间顺序而写的。”另一位学者也说:“一道敬虔的光芒,照进了听见彼得信息的人心中,光是听已经不能满足。因此,他们热切地请求马可,替他们将所听到的教义写下来,这就是马可福音的由来,今天马可福音已经遍传世界各地了。”所以说,我们是借着约翰马可而得到西门彼得的福音。

马可福音是一卷行动的书,因为西门彼得就是这样的人。这是个行动的福音书,写给非常有行动力的罗马人。在马可福音中,主耶稣舍弃了华丽的王袍,为自己束上了服事的腰带。在马太福音中,主耶稣是君王;在马可福音中,马可以神的仆人来描述主耶稣。马太福音开篇写耶稣基督的家谱,耶稣是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是神的儿子,作为所应许的弥赛亚,以大卫子孙的身分来到他的子民中间,耶稣将永远坐在大卫的王座上统治以色列的家。同时,马太也宣告了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那位应许的后裔,地上万国都必因他的后裔得福。由此可见,马太提供显著的证据,证明耶稣就是旧约圣经预言的那位以色列真正的君王和弥赛亚。

我们发现马太强调:神对于以色列的应许特别应验在那位即将到来的弥赛亚身上,这位以色列的王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并且建立弥赛亚之国。与马太福音不同的是,马可福音没有记载耶稣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仅仅记载了耶稣作为神仆人的所行和他的事奉。这卷福音书的叙述是简明扼要的。在经文的前言部分,即马可福音1:1-13,马可只用了13节介绍这卷福音的要点和主题,而且也涵盖了耶稣公开传道的预备期。在马可福音10:45,马可引用主的话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将主耶稣描写为耶和华神的仆人,这也应验了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42:1-2所说的话:“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马可福音说:“彼得对哥尼流的一番话,正好可以作为这卷福音书的标题。这话是记载在使徒行传10:38说:‘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

我们常常听到政客,或传道人教我们要做好人好事,但他们其中有些人,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主耶稣来了,以祂吸引人的人性和完全的神性,的确在行善。但这只是福音的开端而已,后来耶稣死了,又复活了,然后祂对跟随祂的人说:“去传福音”。这才是完整的福音。今天我们还要传福音。马可的特色是简捷而率直,洗炼而贴切,简短而甜美。马可将一些旁枝末节都删掉,直接触及核心。这是一卷行动及完成任务的福音。不是只有文字和叙述,而是主耶稣脱去外衣、穿上仆人的衣服开始行动了。马可福音的风格很简单,是为了要给老百姓读的。有趣的是,这卷书比其他福音书多用连接词“和”这个字。有人统计过,这个字在马可福音中使用了1331次。如果学生交一篇报告,里面有那么多个“和”字的话,估计老师会觉得有审美疲劳之嫌。但这个“和”字,如果用得恰到好处的话,是强而有力的;这是一个行动的字眼,表示后面还没讲完。没有一个句子可以用“和”字作结尾,“和”字后面一定会接续有行动。

马可写这卷书的时候,可能在罗马,而且写作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罗马人。罗马人相信权力和行动。他们只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基督有能力做到吗?”这卷福音书简短到足以让那些忙碌的罗马人想读。书中很少提到旧约经文,但也会解释犹太人的风俗习惯。这都显示写作的对象是外邦人。

马太福音记录了耶稣基督的家谱,因为一个君王要有家谱。马可福音里面没有家谱,因为仆人不需要家谱,仆人要会做事。我们在这卷书中会看到这一点,因为主耶稣是以神谦卑的仆人身分出现的。

马可的写作目的大致有三个:首先,第一代使徒去世,教会需要将使徒们的见证记录下来;第二,教会当时面临逼迫,需要思想“跟从主”的意义。因此,马可特别强调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并要门徒学习这舍己的心志;第三,逼迫提示末世的临近,因此书中也提醒信徒要警醒,以免失去信心和盼望。

马可福音的神学主题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基督论。马可清楚地描述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这个信息在全书的标题1:1中已经说明,并在三处权威性的宣告中重申。第二,马可的另一个主题是耶稣的受苦与服侍。这信息与书中对门徒的教导有密切关系,并在耶稣的教导中指出:耶稣来“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第三,末世论。马可对福音的用法表现出明显的末世性意义,因此末世论也是马可的一个主要课题。

这卷福音书的写作特色有以下几点:首先,以行动为主,节奏很快。“立即”一词在书中出现的次数高达41次,而这个词在马太福音只出现19次。第二,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外邦色彩。第三,此书着重描述主耶稣,并不高举任何一位使徒。第四,书中强调信心的重要性,如马可福音5:22-43有关耶稣医治睚鲁女儿和血漏妇女的事迹。第五,书中的描述以十架为中心,并以耶稣身分为主题。

在马可福音的记载里,耶稣的事奉故事以行动为主导。作者马可不多叙述耶稣较长篇的教导,却会迅速地转换场景。耶稣总是不停地行动,如医治、赶鬼、与仇敌辩论,教导门徒等。马可福音的故事大纲大致如下:

一、1:1-15是引言,记载了耶稣公开传道前的预备,宣告先知预言的实现时期临近;
二、1:16-8:21记载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奉;
三、8:22-10:52记载耶稣在路上的教导,包括门徒生活的意义和使命;
四、11:1-13:37记载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宣判;
五、14:1-15:39记载耶稣的受害;
六、15:40-16:20记载耶稣的埋葬与复活。

马可福音1章比圣经里其他章节的内容更丰富,当然创世记1章除外。马可福音1章提到了施洗约翰的事工,也印证了以赛亚书和玛拉基书的预言。这里讲到主耶稣传道第一年的情况,接着就叙述主耶稣过了一个忙碌的安息日,最后以洁净大麻风作结束。忙碌的生活是有压力,主耶稣花时间在祷告上。在这么丰富的内容中,马可福音没有耶稣基督家谱的记载,马太福音倒是对家谱记载得很详尽。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原因了,马太福音记载耶稣是君王,君王需要家谱;马可福音记载耶稣是仆人,仆人不需要“出生证明”。马可福音的重点不在于耶稣的祖先是谁,而在于祂做了什么事。从神所成就的事可以看出祂就是神的仆人。此外,耶稣基督的家谱是追溯到亚伯拉罕,所以,马可福音的写作对象罗马人和其他的外来者,对家谱根本没有兴趣。查考这卷福音书,求神带领我们和主耶稣有亲密的关系。我们要仰望主耶稣基督。正如一位学者说:“看神一眼就会得救,继续仰望就会成圣。”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从下次节目开始,我们将分章节对马可福音进行查考与分享。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