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大纲:

小组读经
问题探讨
保罗拜访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时,徒21:17的形容词“欢欢喜喜”有何涵意?

观察(observation)
经文有何特色?(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
1. Who:本段经文里,保罗作见证的对象是谁?(徒21:18-19)
2. What:耶京教会领袖的担忧是什么?(徒21:21-22)
3. How:教会领袖用怎样的建议,去解决他们的担忧?(徒21:24)

重点解释(main point interpretation)
有何重要经文?对当时人是什么意思?对我们又是什么意思?
1. Why;为何耶京教会领袖有这样的担忧?(徒21:21)
(参考徒15:-2,11:17-18)

应用(application)
经文与生活。这段经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
今天的经文对不同文化的信徒但能同心和睦有何启发?(徒21:17)

讲义:

徒21:15-26:“过了几日,我们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有西泽利亚的几个门徒和我们同去,带我们到一个久为门徒的家里,叫我们与他同住;他名叫拿孙,是塞浦路斯人。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长老们也都在那里。保罗问了他们安,便将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地述说了。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神,对保罗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他们听见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众人必听见你来了,这可怎么办呢?你就照着我们的话行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你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替他们拿出规费,叫他们得以剃头。这样,众人就可知道,先前所听见你的事都是虚的;并可知道,你自己为人,循规蹈矩,遵行律法。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拟定,叫他们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奸淫。’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

今天要查考的是徒21:15-26,题目是:拜访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

15节:过了几天,他们收拾行李就上耶路撒冷了。经文这里就是从凯撒利亚上去,也有几位凯撒利亚的门徒一块去,就到了一个人家里,这个人的名字叫拿孙,是居比路人。

然后来到17节,这节就比较重要,比较宝贵。徒21:17: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地接待我们。欢欢喜喜这形容词,它有什么含义?因为前几节提到耶路撒冷是个很危险的地方,没有想象到欢欢喜喜这四个字会出现在耶路撒冷,因为都是有忧虑着去的,可是这个时候居然是欢喜,觉得有点矛盾。就是耶路撒冷的信徒欢喜的接待要来的人,为什么欢喜?之前说了他们带着奉献去,这个欢喜是我们觉得很自然。但是你奉献,人家不欢迎的话那也不好。这个是有一个欢喜的意义。还有一个会不会想到这一些人是哪些人?徒20:4:同他到亚细亚去的,有庇哩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有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还有特庇人该犹和提摩太。又有亚细亚的人推基古和特罗非摩。他们有七个人名字。加上作者路加和保罗共九个人,然后,又有凯撒利亚的几个人,也跟着他们去。十几个人,他们应该是有地方住。他们这么多人到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人也许不是全部都认识他们,因此欢欢喜喜这四个字很宝贵。

继续观察他们到了耶路撒冷以后发生什么事情?前面有整章的情况,保罗不应该去,大家都担心他到耶路撒冷会有问题。在下面的经文是17-26节问题就出现了,有紧张的气氛。在27-30节短短的四节经文,就爆发这个苦难的预言了。

先分三方面来观察,第一是谁?第二问什么?第三就是怎样?这一段经文,保罗来到耶路撒冷作见证,或者是分享他的传福音的报告,对象是雅各和长老们。经文记载在18-19节。

雅各有两个答案,第一个是耶稣的弟弟,另一个是约翰的兄弟雅各,但他已经在很早期的时候殉道了,这事记载在徒12章。这样,耶稣的弟弟雅各,他上一次出现在哪里?是在一个重要的会议,在巴拿巴跟保罗去耶路撒冷,讨论外邦人要不要行割礼的问题。当时彼得就站出来说话,这是耶路撒冷大会讨论外邦人信了主,要不要遵守摩西的律法接受割礼。徒15:13:“他们住了声,雅各就说:诸位弟兄,请听我的话。”这节经文表示雅各做了一个总结。所以耶路撒冷会议也就是在这个历史里看到的第一次召集开大会,是救恩会议。关键的课题就是讨论外邦人要不要行割礼,因为当时哥尼流信了耶稣,就是罗马人信耶稣要不要像犹太人一样行割礼。这个雅各就是刚才的徒21章和15章同样的一位雅各,是教会的领袖。

现在保罗向他们报告做见证,在其他的地区,希腊,亚该亚,马其顿回来做外邦人信主的见证。诉说完了以后,耶路撒冷的雅各跟长老们听了的反应是荣耀归于神,很高兴。接下来雅各说犹太人中信主的很多,并且都为律法热心。其实经文这样写,律法热心接下来是有一个意识的,有讽刺的感觉,有一些主题,主线就是这个。因为这些耶路撒冷的领袖有担忧,这个担忧主要是在21节,他们听见有人这样说:保罗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叫他们不要给外邦犹太人的孩子行割礼。因为犹太人是生下来第八天行割礼,表示他们是神的选民。现在他们听说在外邦的犹太人,保罗叫他们离弃摩西,不给孩子行割礼,也不遵行犹太人传统的规矩。他们担心众人必定听见保罗现在来到耶路撒冷了,他们的担忧这句话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好像要出大事了。

这些耶路撒冷的领袖们看起来糊涂了,他们不听保罗为自己的表白;还有在第一次保罗跟巴拿巴去耶路撒冷汇报的时候,已经说外邦人不需要按犹太人遵守摩西的律法,还有不用受割礼,就是老话重提。那么耶路撒冷的领袖应该替保罗澄清,向犹太的信徒澄清这一些吧。保罗在外邦传福音,叫外邦人不需要这个受割礼,这是当初耶路撒冷会议所规定的。其实犹太人要受割礼,保罗不是不遵循这个规矩,这是误会。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犹太人要去杀保罗,要追着用石头去打他,说他是忘了祖宗。

耶路撒冷教会领袖的担忧就是那些人误信保罗叫他们离弃摩西的律法,小孩子不接受割礼。现在建议要解决这个担忧,23节他们就建议了,因为22节说:这怎么办?提出来以后说:我们有一个建议,保罗你去做。他们的建议是什么?反正在他们那里就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这个愿好像之前说徒18:18那个拿细耳人的愿。其实就简单一句话,他就是要保罗以行动去证明他是维护犹太律法的。

刚才讲拿细耳人的愿,犹太人有拿细耳人的这个约,无论男女都可以的。有一个背景,在民6:1-21,他们许愿的人,有愿的话,就要去执行一些事情,剪头发是其中一个。刚才说徒18:18,那个是保罗自己剪头发,在坚革哩剪头发。就是因为保罗许了愿才要剪头发。拿细耳人的约是不剪头发,但是在某一个期间比如说我许愿两个月,两个月不剪头发,两个月以后剪头发了,这说明保罗是一个很尊重律法的人。

读使徒行传要明白路加为什么写徒18:18,他为什么在中间加一句没有关系的句子,是有铺排的作用。他的用意就是保罗坐船去一个地方离开哥林多,然后又到以弗所又回去,中间他是在坚革哩。因为有愿在身,他就去剪了头发,表示保罗平时都是非常遵守律法的人。还有这一次保罗来耶路撒冷,他要赶在五旬节前来到耶路撒冷,证明他就要在这里过节,说明保罗很注重犹太的节日。还有一件事情,徒16章有讲提摩太行割礼,也是按照犹太人的律法,这个很重要。徒16:3是提摩太的出现,他是保罗属灵的儿子,也是他的接班人。在这里保罗要带提摩太参加他的宣教团,成为宣讲团的成员,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徒16:3:“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保罗给提摩太行割礼就是顺从他想要传福音的对象,想要融入文化。还有提摩太有一半的血统是犹太人,为什么说他父亲是希腊人这句话,外邦人的话就不需要行割礼。这句话很重要,就是他父亲是外邦人,他母亲是犹太人,就需要照着他母亲这边的规矩去做。提摩太现在要跟着保罗去传福音,保罗叫他学犹太人的老规矩行割礼。所以再一次证明,保罗守律法,是守规矩,循规蹈矩的。加上徒18:18,现在那些糊涂的是犹太人,不是教会的领袖,是那些爱道听途说的人说:这个保罗传福音说,凭信就可以上天堂,这么简单,哪有这么好。就是这些谣传,令有很多人用石头打他。

那么,这些教会的长老就建议在徒21:23:有四个人都有拿细耳人的愿在身。那就是说,保罗带着他们去,跟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仪,拿出规矩的费用奉献,就剃头,这样让耶路撒冷的人知道听见保罗的事情是虚的,听见的事情是谣言,都是假的;可以知道保罗他自己的为人是循规蹈矩,遵行律法。这个建议保罗接受了,但是他绝对有权利不接受,他不接受也不代表他是错的,因为谣言止于智者。

在26节: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基本的程序,犹太人还愿的这些都照着律法的规矩都做了,保罗是循规蹈矩的人。

做个结论,都讲我们中国人信耶稣是信了西洋人的东西,把中国人的东西都不要了。像我们基督徒尽管已经信了主,农历新年的时候还是会跟随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好的见证,就是我们信耶稣的人更是爱惜中华文化。中国的基督徒要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怕自己的儿女信了耶稣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死了,谁来拜祭我。扫墓的问题,儿女信耶稣就不要父母了,不孝顺,说天上的才是真正的父亲。其实以前都是误解,我们信耶稣的人更孝顺父母,这是天父上帝给人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也有听众说电台讲的节目都好,但是为什么跟随习俗过节呢?我们正是要好好过节,表示我们人要在地面上过真实的生活。我们不是脱离了生活,跑到山上自己过生活,我们要接地气。电台还有清明节的专辑,其实我们是敬爱亲人祖宗的。我们的生活见证是要超越24节那八个字“循规蹈距,遵行律法”的。

对不同文化的信徒,但是能同心和睦有何启发?因为保罗他八、九个人来的,很多都是外邦的信徒,耶路撒冷的信徒是犹太信徒,耶路撒冷的雅各跟长老是犹太人,就是两地的基督徒在一起的时候,本地的耶路撒冷人欢欢喜喜接待他们,他们彼此尊重,这是非常和睦,非常好的一幅图画,而且保罗还接受他们的建议,自己不需要那样做,但是他特别为了见证他是循规蹈矩的接受了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