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太21-27章详细地记载了主耶稣在受难周发生的事情,譬如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洁净圣殿、和犹太领袖进行最后的争论、香膏膏主、末世的讲论等等,当然,整个受难周的高潮就是主耶稣的被捕、受审和钉十架。

1. 光荣进耶路撒冷(21:1-11)
经文一开始便交待了事情发生的地点,说明是在伯法其的时候,打发门徒去找驴驹子的。门徒按照主耶稣的吩咐去做,牵了驴和驴驹子来,让主耶稣骑着驴驹子进入耶路撒冷。主耶稣进入圣城的时候,为什么只骑驴驹子,而不选一匹骏马来显出祂的威荣呢?这是为了再一次说明主耶稣就是弥赛亚(参撒迦利亚书9:9)。
主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的那天,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棕树主日,也称为棕树节,这是主耶稣在世的最后一个礼拜的开始。
群众高呼的“和散那”原本有“求救”的意思,在这里是一句称颂的话。诗118:25-26详细地解释了“和撒那”的意思。在四卷福音书中,只有几处记载耶稣获得世上的荣耀,太21章这里是其中之一。耶稣勇敢地宣告自己是王,群众更为祂欢呼,甚至合城的人都惊动了!

2. 洁净圣殿(21:12-17)
如果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思,就要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圣殿分有几个院子,商人和兑换钱币的人当时在圣殿的外邦人院摆起摊档,他们的货物充塞着整个院子,但是他们都是不合法的商人,他们以高价出售献祭的牲畜,从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身上牟取暴利。
另外,当时的通用货币印有罗马皇帝的头像,所以犹太人奉献的时候,会把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换成圣殿的货币。按照这种理解,商人在那里出售献祭的牲畜,以及为人兑换银钱,不是使别人更加方便吗?但是他们往往把兑换率提高很多倍,以便从中得利。另一方面,距离圣殿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市场,如果前来献祭的人是敬虔的,他可以在那个市场买来鸽子。
圣殿最主要的功用是用来敬拜神!现在,商人竟然可以在圣殿里摆卖,显然是因为祭司收了贿赂,他们使神的殿变成市场,妨碍人敬拜神。主耶稣看见圣殿被糟蹋,于是赶出一切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洁净神的殿。
在圣殿里,主耶稣也治好了殿里的瞎子和瘸子,但是,当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这一切的事情,又听见有小孩子不断地向主耶稣喊叫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十分忿怒,因为他们根本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

3. 咒诅无花果树叶(21:18-22)
主耶稣在最后一个礼拜里,祂选择在伯大尼住宿,早晨才再次进入耶路撒冷城。伯大尼是橄榄山东边的一条小村子,距离耶路撒冷大约三公里。
当主耶稣早晨进城的时候,祂饿了,想在路旁的无花果树上找果子吃,却发现树上除了叶子之后,什么也没有,于是主耶稣咒诅这棵无花果树。
无花果是巴勒斯坦地很普通的果树,通常在二月就可以看到第一批初熟的无花果。一般来说,树上还没长叶子,就会先结果实,在二月底或者三月初已经是果实累累的了,到了三月底到四月初的时候,无花果树的树叶才会长出来。所以按这常理来说,当看到无花果树有叶子的时候,可以预料树上已经有无花果了。但是这棵无花果树只长叶子没有果子,显然是不合乎神造无花果树的目的,所以这棵树被咒诅。
事实上,主耶稣的这番话乃是一个以行动来表达的比喻。主耶稣的愤怒是针对没有实质的宗教,正如这棵无花果树远看起来很茂盛,但近前看的时候却没有果实。同样,当时圣殿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里面的献祭活动却极为肤浅,人们并不是真诚地敬拜神。如果你的敬拜只有表面的信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就像这棵枯干的无花果树一样。
主耶稣咒诅无花果树之后,这棵树立刻枯干了,门徒希奇地追问原因,主耶稣便详细地解释这是关乎信心的问题,太21:22记载了主耶稣的总结:“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这是一个祷告的承诺,这里并不是保证只要我们向耶稣祈求并相信,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神是不会应允那些会伤害我们、或者违反祂的本性和意愿的祈求的,正如雅4:3所说:“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耶稣的话并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只要我们的祈祷与神国的原则一致,神是很乐意应允这些祷告的。

4. 权柄的来源(21:23-27)
主耶稣最后一周的行程非常紧密,祂每天进入耶路撒冷后,立刻到圣殿教训人,太21:23-23:39,便记载了主在圣殿里和犹太领袖的争论。当时,主耶稣正在圣殿里教训人的时候,有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挑战祂,质询祂究竟是从哪里得到权柄。这件事发生在主耶稣赶出兑换银钱和卖鸽子之人桌子的第二天。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假若耶稣说,祂的权柄是从神来的,犹太领袖就可以控告祂亵渎的罪;如果祂说是凭自己的权柄来行事,群众就会认为法利赛人有更大的权柄。但耶稣用了一个看来毫无关联的问题来回答,把他们真正的动机暴露出来。其实他们不是真的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只是想陷害耶稣。
主耶稣知道法利赛人的目的是想得到把柄,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指控,所以主耶稣反问他们一条问题,“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间来的?”耶稣问这个问题,是要这些犹太领袖回答他们自己的问题,就是有关耶稣的权柄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使他们顿时感到不知所措。
那时候,人们认为约翰是一个先知,他不是光,他只是为真光作见证,那照亮世人的才是真光。约翰曾经指出,耶稣就是那光,所以如果犹太领袖接受约翰的权威,他们也一定要接受耶稣。但是假如他们拒绝约翰,就是拒绝人们了,所以他们陷入困惑中。
在无凌两可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我们不知道”作为答案,于是主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犹太领袖们立刻无话可说了。

5. 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32)
太21:28-32是两个儿子的比喻,大儿子本来拒绝进去葡萄园工作,不过后来懊悔了,终于去了;小儿子虽然答应去,结果却没有去。主耶稣藉这个比喻让犹太领袖们知道谁才是愿意听从父亲的话的儿子。
比喻中的税吏和娼妓就像第一个儿子一样,他们生活在罪中,与神的教训背道而驰,但是后来悔改了。但是这些犹太领袖表面上虽然虔诚,却只是口头上的敬拜而已。
许多人注重宗教的外表仪式,不过这些并不代表内心与生活的悔改,只有内心真诚的悔改,才是神唯一真正注重的。神看重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我们的外表;神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所以我们必须言行一致地活出属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