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1. 休妻的教训(19:1-12)
太19:1说:“耶稣说完了这些话,就离开加利利,来到犹太的境界约旦河外。”这表示主耶稣正在向耶路撒冷的方向走,因为耶路撒冷就是在犹太的境内,而约但河外则是指着比利亚而说的,这是当时的人习惯的称呼。
无论主耶稣去到哪里,都有很多人跟着他,法利赛人也跟着他,找把柄来陷害耶稣。
这一次,法利赛人问了一个刁难的问题,他们问:“人无论什么缘故都可以休妻吗?”这是一个题内有题的问题,是一个陷阱,他们想耶稣用自己的话套住自己。因为在摩西的律法下,如果一个人发现他的妻子有不洁的地方,不愿意收留她,就可以写一张休书休了她。问题是:什么是“不洁的地方”呢?
当时的犹大拉比有两个派别,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是截然不同的。有一个派别的人对“不洁”的解释是非常广意的,竟然可以微小至妻子准备的早餐不能够使丈夫称心如意,丈夫就可以给她一张休书,妻子在没有任何求诉的情况之下,就要离开,回去娘家那里。
另一派的教师却认为,“不洁”是指道德上的不洁,譬如在结婚的时候发现妻子不是处女,或者妻子违背了结婚的誓言,这才是不洁。所以法利赛人问耶稣的问题是:“一个人只要有原因,便可以休妻,对不对?”,主耶稣无论如何回答,都会落在法利赛人设定的圈套里。
不过,主耶稣回答他们的时候,并没有回到摩西的律法,而是回到神起初造人的时候的心意(19:4-6)。主耶稣注视的是婚姻本身的意义,而不是离婚的原因。祂指出在神的眼中,婚姻是永久不变的,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尽管在旧约时代,离婚是很容易的,但是神的本意却不是这样。夫妻必须由结婚那天开始,定意绝对不考虑离婚,夫妻俩要在彼此委身的基础上建立婚姻关系的。
法利赛人听完主耶稣这番讲论之后,继续把问题挪移到摩西的身上,他们问:“这样,摩西为什么吩咐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她呢?”
法利赛人所说的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申24:1-4清楚地记载了有关的吩咐,既然摩西早就列出可以休妻的律法,主耶稣面对法利赛人的这个提问,祂又怎样回答呢?答案在(太19:8-9)。由摩西直到耶稣的时代,人们的婚姻和神的本意仍然有一段距离。主耶稣说,摩西是因为人心刚硬才设下了休妻的律例。神的本意是要人借着婚姻结为一体,永不分离;然而,人的罪恶本性令离婚变得无可避免,所以摩西制订一些律例来帮助那些受害的妇女。
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妇女是很难独立生活的,根据摩西订立的律例:男人不可以单单把妻子赶走就算,必须写一封正式的休书,这个规定叫人想要离婚的时候,能够三思。
不过,主耶稣的确给了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那就是犯了奸淫。主耶稣很清楚的指出,除了通奸之外,任何人都不能丢弃妻子,再去结婚。
门徒听到主耶稣的讲论,大吃大惊,忍不住回应了一句:“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于是,主耶稣谈到了守独身的问题。
主耶稣说,有些人因为生理上的限制以致不能结婚;有些人则因为他们特殊的情况而选择独身,以便能更好地事奉神。但是结婚的不能藐视独身的,独身的更不要自以为骄傲,认为结婚的人不够属灵。保罗在林前7章详细地谈论了有关独身的问题。

2. 主亲近小孩(19:13-15)
主耶稣在这几节经文里,再次谈到小孩子,祂希望小孩子到祂那里,因为祂爱小孩子,也因为只有像小孩子那样的纯真,才能够亲近神,所以祂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另外,小孩子乐于接受的态度,恰好和宗教领袖的顽梗刚硬成为了强烈的对比。主耶稣给小孩按手祝福之后,便离开那个地方去了。

3. 与少年财主对话(19:16-30)
少年财主和主耶稣的一番谈话很有意思,少年人首先问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到永生,这是指借着行为称义而说的。主耶稣把善行说出来后,少年人表示他已经作了一切,问题是为什么还是不能得到永生呢?主耶稣又给他答案,叫他变卖一切分给穷人,然后来跟从耶稣。但是少年财主拒绝了,最后只好忧忧愁愁地走了,“忧忧愁愁”四个词也总结了少年人以后没有喜乐的生活。
那个少年财主走后,主耶稣转身教训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骆驼根本不可能穿过针的眼,主耶稣是用这个比喻,形容富翁进天国的困难。不过,也有人解释,耶路撒冷中有一个小城门,称为“针眼”,如果一匹骆驼想由这针眼的小城门经过,必须要把骆驼背上的货物全部卸下,然后让骆驼蹲在地上,一个人在前面拉,几个人则在后面推,才能够将骆驼挤过去。
主耶稣藉这个比喻,指出无论是什么人,如果想得到永生,都要在主的面前谦卑,对神有充足的信心,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财富。所以当门徒带着疑惑的神情问:“这样谁能得救”的时候,主耶稣便回答:“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4. 将来的奖赏(19:27-30)
彼得听完耶稣的教训后,问了一条问题:“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
主耶稣向门徒保证,任何人因为祂而放弃任何珍贵的东西,都要得着多倍的回报,并且能够承受永生。在主耶稣的回答里,祂更应许在祂复兴的时候,让十二门徒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和人子一起审判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
主耶稣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祂将世人的价值观颠倒过来,我们不要因着短暂的利益而丧失了永恒的赏赐,相反,我们要甘愿奉献自己来跟随主,这样,我们的赏赐在天上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