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罗马书12章9-21节

金句:彼得前书3章8节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加拉太书6章2节,保罗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主耶稣的心始终对别人的需要敏锐,祂要我们不但“爱人如己”,并且要我们照着祂对我们的爱,彼此相爱。

倪柝声说,“同情,是主一生的特点。”主耶稣看见人在苦难中,就动了慈心。我们也要以祂的心为心。

圣‧法兰西斯的祷告里有一句,“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我们若为自己流泪,所流的泪是软弱的眼泪;但因为爱他人而流泪,则是力量的流露。这种力量能使误入歧途的人回头,又能扶起跌倒的人,安慰伤心的人。

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太平洋花园布道团”,是一个专门为流浪汉提供生活需要和属灵需要的机构。1897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布道团的同工哈利‧罗门正在聚会的会场领唱诗歌,一个青年落魄潦倒的醉汉被引进入座。这个青年的名字叫梅尔‧托特。

梅尔‧托特十九岁就染上酒瘾,酒不离手,这让他不能好好工作。他作过理发师,卖过保险,但总是作不久。他很年轻就结婚了,妻子婚后才发现丈夫有酗酒的问题。他也好几次承诺他的妻子,一定会振作,但他戒酒往往只是一时,过不久又回到老样子,而且变本加厉,甚至把他的马,把家里一切能卖的都拿去卖了,换酒喝。

有一次,他连续十几天在外面饮酒作乐,回到家之后,发现他儿子因为营养不良死了。他站在儿子的棺木旁对天发誓,从此滴酒不沾。但才发完誓,两个小时后,他又喝得大醉。

他感到人生太痛苦了,再也受不了自己,他跳上一列火车,想要到芝加哥投湖自尽算了。1897年1月19日,他到了芝加哥,下了火车,竟然把脚上的鞋拿去卖了,再去买酒喝。

在寒冷的冬天,他带着破碎的心,醉醺醺的,光着脚走在雪地上。不晓得是谁把他拉到“太平洋花园布道团”的会场去听道。当他刚刚入座,就在那时候,领唱的哈利‧罗门停下来为他祷告,求神拯救他。

讲道结束后,哈利过去对他说,“朋友,耶稣爱你,将你的心门打开吧。”这时梅尔‧托特醒了,就当场决志信主。从那天开始,他不再溜出去喝酒了,一有空就去教会。他会弹吉他,领唱诗歌,甚至还时常和同工一起去探访。

信主之后,梅尔‧托特的灵命成长很快,得救三年以后,密西根州的大湍市,也开始了“为流浪汉提供生活需要和属灵需要”的事工,同工就推荐梅尔‧托特前去。因为他是过来人,深知流浪汉的心声,他作得非常好,又能讲道,又管得住那些存心捣乱的人。有一次,梅尔‧托特带领一个同样是染上酒瘾的理发师赫伯信耶稣。当时赫伯四个星期内醉了六回,一度要把自己淹死。梅尔‧托特在监狱里发现全身湿透的赫伯,站在他面前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为他流泪。赫伯很受感动,他说,“老兄啊,我相信你是真心爱我。”梅尔‧托特说,“是的,赫伯,我爱你像爱我的灵魂一样。”当下赫伯不但信了主,以后还成了梅尔‧托特的同工。就这样,神借着梅尔‧托特开始四十年大有果效的福音事工,他在美国前后成立了五十几个宣教救济站,帮助了成千上万像他这样的酒鬼,以及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的人,认识了基督,以至生命得到改变。
有句话说“眼泪是灵魂的彩虹”,为人的苦难流泪所带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孙大中在一本书上读到这么一句话,“要帮助心里怀疑的人,必须自己怀疑过;要帮助受试验的人,自己必须先受过试探;要安慰人的忧伤,自己必须是一个忧伤过的人。”必须是过来人。

杏林子刘侠姐妹讲过一句话,她说,“没有经过流泪的双目,永远看不到人间的疾苦。”

哥林多后书1章4节,保罗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若是我们的的心,对人多是批判、排斥,就只会把人往外推。但若是能够与人一起哀伤,就能够在灵里与人建立起深厚的连系。

我们的责任,是彼此担当重担,而不是“代替神”做他人的审判官。不是好论断,对他人的苦难却没有怜恤的心。

巴克莱牧师说,“基督徒生活伟大的美德是怜悯和同情,要做真正的基督徒,就应该关怀他人,关怀到能够忘记自己、进入他人的生活里。能用他人的眼光来看,用他人的心来感觉,用他人的头脑来思想。”

神要先知以西结往祂眼中悖逆的国民以色列人那里去,宣讲以色列人不要听的信息。以西结书3章15节,以西结说,“我就来到提勒亚毕,住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那里,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地坐了七日。”

以西结在那里体会被掳的百姓他们的处境,他们的心情,要晓得该怎么跟他们说。“同理心”,就是“感其所感”、“知其所感”,晓得对方的感受。

就像巴克莱牧师所说的,“用他人的眼来看,用他人的心来感觉,用他人的头脑来思想。”

我们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了,但是在说的时候,不忽略“同理心”,才能话合其时。箴言25章11节,所罗门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中国有句话,叫“同病相怜。”一个病过的人所给人的安慰,跟从来没有生过病的人,所给的安慰就是不一样。

一个曾经受过苦的人,在和遭遇同样苦难的人分享的时候,感受完全不同。听到的人就感觉:“原来有人和我一样,他有过这样的经历,他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生命的历练。”、“原来他是过来人,原来世界上有比我还苦的人。”他的心就得了安慰。

一位姐妹说,当她父亲过世之后,最能安慰他母亲的,就是来到她家的那些寡妇。姐妹说,“几位寡妇,拉着母亲的手,用膀臂环绕着母亲与她同哭,不需要讲任何话,母亲的心就深受安慰了,因为她们明白母亲的心情。”

盖恩夫人说:“谁受苦受得最多,最有可以给人的。”主耶稣凡事受过痛苦,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才能作我们随时的帮助。

约伯记6章14节,约伯对他的朋友说,“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约伯的三个朋友,听说有这一切的灾祸临到约伯身上,各人就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认不出他来,就放声大哭。各人撕裂外袍,把尘土向天扬起来,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句话,因为他极其痛苦。这是对的,与约伯感同身受。

但很可惜,他们之后把焦点放在要解释约伯遭灾的遭遇,何以招至这样的灾难,并认为是约伯犯了罪,要不就是约伯的儿女犯了罪,结果不但没有安慰约伯,反而让约伯更苦了。他们没有受过约伯那样的苦,就不晓得怎么去安慰他。英文“安慰”(comfort)这个字,拉丁文的字根是(fortis),有“勇敢”的意思。当我们知道主与我同在,跟我一起承担,一起经历,我就充满勇气,在困难中能够重新站立。
悲伤中最大的安慰,就是知道神仍然掌权。神差我们作安慰的使者,但在处在忧伤中的朋友所需要的,首要的是我们的爱和陪伴,不是我们的解释和想法。我们必须先走出“自我”,转向他人。

约伯记4章1-2节,经文说,“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人若想与你说话,你就厌烦吗?但谁能忍住不说呢?”

人在难过的时候,希望找到“值得倚靠的肩膀”,好好大哭一场。人生的意外迫使他不得不面对新的常轨,他心中的恐慌,是要先被理解的。但我们忍不住要人听自己对苦难的解释,或者对他说,“开心一点吧,看事情好的一面。”我们讲的可能是对的,但是在时机上却错了!

箴言25章20节,所罗门说,“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碱上倒醋。”这节经文就在描述“说话不得体”。对着悲伤的心灵歌唱,就像冷天脱衣服,又像碱上倒醋。
传道书3章4节,所罗门说,“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中国有句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实则不然,在该哭的时候,能够哭出来,是多么美好!许多话我们想说,但必须“忍住不说”,好好地陪在受苦的人身旁,贴紧他,与他一起进入黑暗,在温柔的陪伴中,和他一起忧闷,一起忍耐。

没有耐心的人,会觉得受苦的朋友“大惊小怪”,心想,“有这么苦吗?”很想用两、三句话,马上解决他的问题,这是不能的。

“情感的陪伴”需要花时间,不能草率。不能匆匆忙忙的来,然后问,“你好吗?怎么样啊?”一听对方说,“我没事。”就说,“没事就好,好了,平安了!平安了!我走了,再见!”

可是真的没事吗?真的平安了吗?”不,别人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把他的苦跟你说。你可能陪伴他两个小时,他才讲一句话。这句话是他跟心里的焦虑、沮丧和恐惧争战后,才说出来的。

若是你对别人的苦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急着要走,别人就只能默默承受,不把真正的苦情告诉你。

神在受苦的人身上有祂的主权,祂所行的,无不公义,祂所作的,都有慈爱。祂以奥秘的方式,在人的生命中行事。时候到了,祂自然会对人说话。而在祂解开人的心结之前,祂差我们用陪伴和祷告,与人一同走过人生的低谷。愿我们都能体会主的心肠,用慈怜谦卑的心,作好这样的服事。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要我们兴起发光!要我们借由陪伴、倾听来表达从你来的爱。你丰盛的生命要借由我们,如同活水的江河涌流出来。你不但救了我们,并且要我们效法你,活出你的生命性情,给这个破碎的世界带来医治。借着每天的灵修,求主更新变化我们的心意,赐给我们上头来的智慧,使我们能给受伤的人们,带来真实的安慰。主啊,你的恩惠是为困苦人预备的,帮助我们作你恩典流通的管子,使人因着我们的服事,不但走出悲伤,并且认识你,归荣耀给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