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杨天成

Loading Player...

1. 一般人们拒绝福音,拒绝相信耶稣的原因
1.1. 觉得信仰只是带给人精神记托,就是那些软弱的人才会需要宗教的支持;
1.2. 既然人在软弱的时候才会需要宗教,那就更加不应该相信基督教,在他们的心里面,基督教是软弱又无能的宗教,因为主耶稣被人诬告而钉死在十字架上,祂竟然也不反抗;
1.3. 主耶稣关于饶恕的教导,使人觉得很难理解,例如要爱仇敌,或者说人家打你的右脸,你连左脸也要给他打等等。

2. 饶恕真意
2.1. 主耶稣愿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白白受死,是为了救赎世人的罪,救赎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使凡相信祂的人,都能够得着永恒的盼望,脱离罪恶和死亡的辖制,与主复和。
2.2. 主耶稣愿意顺服天父这样的旨意,是出于祂对世人的爱,这份爱里面也包含了饶恕,而这份饶恕使耶稣愿意赦免那些逼迫和诬告祂的人。(参路23:34)
2.3. 主愿意赦免人的罪,是出于祂的慈爱、怜悯和饶恕人的心肠。饶恕从来不是容易学会的功课。因着不肯饶恕别人,历世历代以来就发生了许多的纷争和冲突,所以主耶稣多次教训门徒必须要学习饶恕的功课。
2.4. 太18:21-35,“不饶恕人的恶仆”比喻,从彼得的一个提问开始。主耶稣透过比喻,教导我们要从心里,无限次地原谅得罪我们的人。

3. 彼得的问题(太18:21-22)
3.1. “不饶恕人的恶仆”的比喻先从彼得的提问和耶稣的简单回答作为开始。
3.2. 使徒彼得一向给人急躁的感觉,刚开始跟随耶稣的时候,他仍然藏有骄傲的个性。彼得这个提问也暴露了他这方面的缺点。
3.3. 彼得当时问耶稣这个问题是有背景的。当时的犹太拉比一般认为,饶恕不应该超过三次。
3.4. “饶恕”这个词语的原文意思是“不留住”、“放手让它去”,也就是说,我们将被得罪的事全部忘掉的意思。如果我们饶恕人还要记得饶恕几多次,这就代表我们并没有忘记被别人得罪过多少次,这样不能算是真正的饶恕。
3.5. 或许彼得提出饶恕别人七次,是出于他以为自己能够这样的原谅别人,原谅人的次数还要比拉比多几次,显得自己非常伟大,彼得或许以为主耶稣会因此而称赞他的宽容,可是主耶稣的答案出乎他的想象。
3.6. 主耶稣对彼得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3.6.1. “七”代表完全的意思。
3.6.2. “七次”还是可数的数目,所以代表是有限度的。主耶稣向彼得强调的是一个无限度的饶恕,所以祂说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
3.6.3. 这是一种完完全全、没有限度、无穷无尽的饶恕。无论别人怎样伤害你,伤害你多少次,你仍然可以打从心里面说:“我原谅你。”
3.7. 主耶稣的教导
3.7.1. 人的饶恕都是有限的,可能最多都只是七次;主的饶恕却是无限的。他可以毫无条件的爱人、饶恕人。
3.7.2. 人能够彼此饶恕,不单单是出于人的包容,更是因为主出于爱的缘故,对我们作出无限的宽容。

4. 恶仆的经历
4.1. 太18:23-35这个部分记载了一个不肯饶恕人的恶仆的经历。
4.2. 太18:15-20
4.2.1. 主耶稣教导我们如何对待犯错的弟兄。
4.2.2. 如果有弟兄多次犯错、重复地犯罪,我们就应该本着爱心和饶恕来处理,使犯错的弟兄能够重新得力,胜过罪恶的捆绑。
4.2.3. 如果我们只是定对方的罪,指出他的错,并不能真正帮助他。唯有我们愿意营造一个有爱的环境,彼此包容和饶恕,才有机会将犯错的人挽回过来。
4.3. 不饶恕人的恶仆”这个比喻主要是讲出弟兄之间的彼此饶恕,并且说明了饶恕所带来的力量。神的救恩是白白赐下的恩典;神的饶恕就是永恒的赦免。主耶稣希望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饶恕。

5. 比喻里面的恶仆经历了饶恕的三个阶段,担起了三个身分:
5.1. 欠债的阶段,恶仆是欠债的人(太18:23-27)
5.1.1. 恶仆犯了亏空公款的罪,王查账的时候,就发现了他的罪行。当时的巴勒斯坦一年的税收大概是八十万银子,而一个他连得等于一千银子。这个恶仆人欠下一千万银子的钱,就决定亏空公款,可见这个仆人非常不诚实。
5.1.2. 面对这样庞大的债务,王本来要求恶仆人卖了妻子和儿女,以及他一切所有的来还债,可是这位仆人依然相信自己有能力来还债,所以他要求王给他时间来处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恶仆人是很骄傲的人,并且没有悔改的心,他真的以为自己有办法还债。当时一般的人工作二十年才能够赚到一千银子,这位仆人欠下一千万银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还清债务的。
5.1.3. 面对如此绝望的状况,恶仆人恳求王的怜悯。王真的愿意饶恕他,并且使他得自由,把他释放了,又免了他的债,他和家人也不需要被囚在监牢里面。我们从这里可以看见,恶仆人得到饶恕是出于王的爱心,所以愿意开恩怜悯,并不是仆人配得饶恕。
5.2. 债主的阶段,恶仆是别人的债主(太18:28-30)
5.2.1. 这仆人离开了王之后,就去找另一个欠他债的人,那个人欠他十两银子。当时一般的工人每工作十天可以赚取一两银子。相比恶仆人欠王的债,他的同伴所欠的十两银子实在算不得什么。
5.2.2. 王与恶仆的区别。王怜悯、宽容欠债一千万银子的恶仆人,王也动了慈心,免去他的债;恶仆人没有表现以感恩图报的心,他不但没有怜悯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反而强迫对方一定还清所有债务。
5.2.3. 在律法上,或许恶仆人有权利将欠他债的同伴收进监牢里面;可是在道德上,恶仆人没有权利这样做,因为他所欠的债比同伴还要多,他又领受了王的宽容和赦免,可是他却不肯饶恕那欠债少的人。
5.3. 被囚的阶段,恶仆成为囚犯(太18:31-34)
5.3.1. 其他同伴看见恶仆人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忿忿不平,所以就起来告诉主人。主人对这个冷酷无情的恶仆人感到非常愤怒。虽然主人曾宽容恶仆人,免去他所欠的巨大债款,但是恶仆却不愿宽容别人的小数欠款。于是主人将恶仆交给掌刑的,直至他还清债项。
5.3.2. 有人说,世界上最坏的监牢,就是一颗不愿饶恕的心。当一个人不肯饶恕别人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囚禁自己,他们被自己的罪、苦毒和愤怒所捆绑。当一个人不肯原谅别人,可能会一直要想出一些办法去惩罚那些伤害他的人。

6. 耶稣的教导:经历真正的饶恕
6.1. 太18:35,主耶稣给这个比喻和整个有关饶恕的教导,作出了一个总结。
6.2. 与此对应的,主耶稣之前教导门徒的祷告,太6:14-15。
6.3. 主耶稣在“不饶恕人的恶仆”这个比喻里面,这个恶仆人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的问题也是很多基督徒现在面对的问题。我们好像这个恶仆人一样,早已经被主饶恕、被主赦免,可是他们的作为不像一个已经被饶恕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心里面没有经历到真正的饶恕,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饶恕别人,心里面藏着很多的苦毒,谁伤害过他们,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希望对方得到惩罚。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原来对方根本一点事儿都没有,真正被伤害的,其实就是他们自己。
6.4. 这是主耶稣给予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
6.4.1. 主耶稣这句话,不是说祂只拯救愿意饶恕别人的人,而是强调弟兄之间的饶恕,就像我们与主内的肢体,甚至是我们跟家人、朋友、同学、同事、邻居、配偶、儿女等等的人的关系,都必须要学会彼此饶恕的功课,因为神早已经赦免我们、饶恕我们,所以我们也有能力和心肠,去饶恕身边曾经伤害我们的人。
6.4.2. 主耶稣向我们发出警告,就是如果我们没有谦卑悔改的心,神就不会饶恕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其实正好反映出我们的内心状况。如果我们愿意谦卑悔改,必定愿意饶恕别人;骄傲自义的人常常会想要报复,而且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不会向主认罪,这样主又怎么会饶恕我们呢?
6.5. 主耶稣在“不饶恕人的恶仆”这个比喻里面所讲的道理,让我们想起两节保罗所写的经文,就是弗4:31-32和西3:13

7. 思考问题
7.1. 主耶稣要我们饶恕人多少次?祂的说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7.2. 不饶恕人的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