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1. 新约的政治背景
新约时期主要是由罗马政府统治,有关背景可能需要参考新旧约中间的历史,新约经文的很多称呼、名字都和罗马的王权有关。如千夫长、百夫长、方伯等等,均是官名。
1.1. 百夫长
百夫长代表在他的手下有大约一百人,他除了掌管部队的军队纪律之外,也要保护掌管范围内的居民,以反执行刑罚。圣经一共提过六位百夫长:
1.1.1. 求耶稣医治他仆人的那位迦百农的百夫长,他是一个谦卑的人。
1.1.2. 率领小分队处决耶稣的百夫长,当他看见耶稣死在十字架的时候,忍不住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以及“这真是个义人”。十七世纪的一位艺术家曾经用大理石雕刻了一尊人物塑像,表现的就是这位百夫长悔悟的情景,那个雕刻现在还在罗马圣彼得的大教堂内。
1.1.3. 第一位外邦信徒哥尼流。当时彼得魂游象外后,愿意向他作见证,带领他信主。
1.1.4. 据徒22:25-26记载,保罗捕后,有一位百夫长提醒千夫长要顾及被告保罗的罗马公民身分,使保罗不用受刑。
1.1.5. 第五位百夫长也保护了保罗,他知道犹太人谋杀保罗的阴谋后,设法将保罗安全护送至该撒利亚的巡抚衙门。
1.1.6. 奉命将保罗由该撒利亚由海路押往罗马的犹流,船在中途遇到风暴的时候,士兵为了防止犯人逃脱,准备将包括保罗在内的全船犯人杀死,后来是犹流坚决制止了这场屠杀。
1.2. 该撒
该撒是一个称呼,是皇帝的意思,譬如俄国所说的莎王,就是该撒的翻译。该撒是罗马政府的统治者,新约时代就经历了12位该撒的统治。
众多该撒中,值得一谈的是该撒亚古士督。他在位44年,在期间发生的大事,就是主耶稣的出生。(参路2:1)
1.3. 希律
该撒既然是罗马的统治者,为什么会有希律王,他并且有权下令杀死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孩?这和当时政治背景有关,套用中国的方法来说,该撒是皇帝,希律的家族则是诸候,负责统治属于自己的土地。
圣经多次用“分封的王”来形容希律,他们有很大势力,耶稣基督降生的时候,在位的是大希律,而新约中提及最多的,却是希律王安提帕,也就是大希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就是处斩施洗约翰,以及审讯耶稣的希律王,他主要的管辖范围是在加利利和比利亚,这两个地点都是耶稣和施洗约翰传道的主要地点。
另外,关于希律的资料还可以参考徒12章:希律亚基帕一世逼迫教会,而在26章记载保罗去罗马上告该撒之前,听他辩论的希律王则是希律亚基帕二世。

2. 旧约的政治背景
大部分旧约的政治背景资料都能从圣经的历史书中找出来。
2.1. 但以理为什么只能在国中位列第三?
但以理书叙述的事件主要以巴比伦和尼布甲尼撒王为中心,第5章记载了伯沙撒王在宴会期间,吩咐把从耶路撒冷圣殿掳来的金银器皿拿来,供他们饮酒作乐,故意的亵渎圣物。这时候,忽然有手指在墙上写出字来,宣布他末日的来到。伯沙撒王于是发出王命,谁能读这些文字,就给他在国中位列第三。
在众多人中间,只有但以理能把文字解说清楚,于是伯沙撒王传令,使但以理在国中位列第三。但以理本来是一个犹太人俘虏,因为帮尼布甲尼撒王解梦而得到巴比伦王的重视,以一个外邦人来说,他可以位列第三,算是权高位重了。
为什么伯沙撒王不让但以理位列第二,而要位列第三呢?这是因为伯沙撒就是位列第二的人,这和政治的背景有重要关系。伯沙撒其实是一个摄政王,他的爸爸尼布尼杜斯才是巴比伦真正的皇帝,当时,尼布尼杜斯将管理国家的事务委托给伯沙撒,自己离开了巴比伦有十年的时间。所以伯沙撒王让但以理位列第三,在当时来说,等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2.2. 尼希米为何能回耶路撒冷重修城墙?
尼希米随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在主前538年,巴比伦落在波斯人手里,整个帝国也在波斯的控制之下。波斯的政策跟亚述和巴比伦的强硬政策截然不同,所用的是怀柔政策,容许被掳的人返回家园,又鼓励他们奉行本族的宗教信仰,尼希米于是有机会回到耶路撒冷重修圣殿。
尼希米记出现的会发现经文中出现过亚达薛西王,他就是当时的波斯王,他的父亲是以斯拉记中所说的大利乌王。
若要详细了解被掳归回阶段的政治背景,就要把以斯拉记、尼西米记和以斯帖记一起读,这三卷书所写的事,都是在同一个时代发生的。
2.3. 波阿斯为什么要到城门和长老商议拿俄米卖地之事?
这里的背景不但和犹太人的风俗有关,在某程度上也和政治有关。根据申21:18-21,城门的地位等同法庭,而本城的长老则是法官,他们遇到纷争,或者任何大小事情,都会在城门口那里向长老寻求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