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1. 引言:旧约中的文体分类
旧约中的文体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歌和智慧文学这几大类。在这次查经法中,我们会逐一介绍这些文体的查考方法。

2. 先知书
先知书的体裁以预言为主。在第三部分的查经法中已经讲了启示文学和预言的分别,其中最大不同的是沟通方式。
预言一般是神直接和先知说话的,有时候也会透过异象和异梦。但是启示文学一定是透过异象和异梦来得到神的启示。另外,启示文学是用文字作为传递的方式,预言则是用语言直接把神的启示说出来。
先知书在传统上分为大先知书和小先知书。所谓大、小,并非指他们的重要性,而是指着篇幅的长短而言。以赛亚书、耶利米书(包括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和但以理书的篇幅比较长,所以称为大先知书。从何西阿书开始,到玛拉基书共十二卷,篇幅比较短,归纳成为小先知书。

3. 先知书背景
在旧约时代,神拣选了许多先知,但是只有16位受到带领,将他们宣讲的事情记下来,成为圣经正典中的一部分。这16位都是在南北国分裂至被掳时期被神拣选作先知的。大部分写作的先知只把所传讲的信息按照时间记下来,并没有交待历史背景,若不熟悉这些书卷的历史情况,很难明白当中的信息了,这是研读先知书的最大困难。为什么这段时期会有先知出现呢?圣经学者提出三大理由:
和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系的。在王国分裂时期,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都出现动荡,整个社会很不稳定。
和宗教的情况有关系。王国分裂之后,愈来愈多人离开耶和华去敬拜外邦的神,譬如巴力等等,先知的工作就是传讲耶和华的话,让他们知道唯有耶和华才是以色列民的神。
在分裂时期,人口流动量大,再加上国界因着打仗不断变动,令人感到环境很不安宁。
根据圣经原文,先知是代言人的意思,即代替神说话、传达神直接的启示。在旧约中,有两种文体是和神直接的启示有关系。第一种是称为“妥拉”的律法书,妥拉是以色列人生活的指引;第二种是先知书。
直接启示是先知最常有的经验,表示先知可以听见神向他说话。所以当先知传达信息的时候,第一句经常说“耶和华的话临到”或者“耶和华如此说”,然后再把神托付他的信息讲出来。

4. 先知书的内容
先知所传讲的主要内容,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他们所说的预言,都会在之后实现的。先知书的内容包括四部分:
4.1. 第一部分是发出责备和劝勉
先知书的内容针对他所处的时代,所讲的信息既有责备,又有劝勉,目的是盼望当时的人能够领悟到神的圣洁和公义。
4.2. 第二部分是预言以色列人的被掳和归回
以色列人因为背逆顽梗,结果受到神的惩罚,被外邦人掳去,但是最后是可以回归到应许之地的。
4.3. 第三部分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
例如:赛53章,这些预言在新约时代已经应验了。
4.4. 第四部分是关于新天新地
这个预言要等到主再来才可以应验。

5. 先知的选召
先知的呼召会透过超自然的启示,譬如以赛亚和耶利米被选召的时候,神让他们先看见异象,然后再差派他们在以色列中传达旨意。不过这并不代表必须有同样的超自然经历,才可以作先知。王上19:19-21记载以利亚将他的外衣披在以利沙的身上,代表了将权柄和能力传给他,以利沙就成为了先知。
每一个蒙召成为先知的人,就是属神的人,以后不是为自己说话了,而是要传神的信息,甚至他不想传的时候,仍然要听从神的旨意。
神常常用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帮助先知体会这个真理。譬如以赛亚蒙召后,有炭火放在口中,表示洁净他的信息。(参赛6:7)
以西结也有类似的经历。以西结奉命吃下了一卷书,他吃完后表示“口中觉得甘甜如蜜”,这代表了传讲神话语的喜乐。
圣经中有几种关于先知的称呼,譬如“先见”、“神人”等等。这是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地方对先知的称呼而已,意思没有分别,都讲到先知的重要角色,是为神作出口的。这说明了先知的首要身分是“传讲者”,意思是指传讲神的信息。
先知第二个身分是“预言者”,他们所传的信息通常是指着以色列、犹大以及周围国家不久的将来要发生的事,这些就是对未来事情的“预言”。先知的很多预言都是带有条件的,它是否能够应验,要看条件是否相合。譬如约拿曾经预言,尼尼微城将要毁灭,但是最后因为尼尼微城的君王和百姓悔改,预言就取消了。
这是一个带有条件的预言,耶18:7-10记载了原则:“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灾祸降与他们……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按照这个原则,尼尼微城的预言已经应验了,耶和华是因为城里的人回转离开恶,所以不降灾祸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