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提到荷兰的“失忆小镇”,是一位爱心人士为很多失智老人所建的特别养老院。虽然在这个小镇上的老人们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这个小镇里的工作人员每天“扮演”小镇的不同镇民,每天都与老人们重新认识。

其实,即使不是因为脑退化,我们也会常常忘记事情,除了会忘记,其实记忆有时候跟真实的事件是有一些差距和出入的,甚至有可能产生“虚假记忆”。这个怎么说呢?那么,首先我们要先来说说“记忆”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人是如何形成记忆的?记忆包含了三个阶段:对信息的编码、巩固和提取。

编码阶段指的是收集信息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将通过不同渠道(听觉、嗅觉等等)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形成短期记忆。我们无法将自己没有感知到的信息变成记忆。假设当我们埋头写作时,头上有鸟儿无声飞过,由于我们并没有注意到鸟儿的存在,我们也不记得有鸟的经过。

巩固阶段指的是将记忆稳定储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部分短期记忆会被保留下来,成为更长期、稳固的记忆;而部分短期记忆则会被遗忘。研究发现,在人们的睡梦中,大脑会回顾过去收集到的信息,并选择出重要的部分,然后从储存短期记忆的区域,挪到储存长期记忆的区域中去。所以,睡觉对记住你想记住的信息很重要,复习好了要及时睡觉啊!

最后,提取阶段指的是“人们将储存的记忆取出,来回应外界刺激”的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想起”一些事时,就是经历了记忆的提取阶段。很多人以为,记忆像拷贝一部电影:我们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用眼睛“拍摄”下来,完整地存放在大脑中,等需要时再取出来播放。但实际上,一段记忆的细节信息分散地储存在大脑里,当我们回忆时,我们会用自认为合理的方式,重新组合细节信息,形成一段记忆叙事,如果一些细节模糊了,大脑甚至会将其他记忆中的细节拿过来,填补这段记忆的空缺。

影响人们记忆的因素,包括:人们的情绪、图形想像能力,信息出现的次数,以及我们身边人的记忆,都会对我们的记忆产生影响。

1. 对使我们产生情绪的事物,我们记得更牢
研究发现,在长期记忆方面,人们对有情绪色彩的事物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在心理学家的实验中,比起含义中性的物体(比如椅子),人们更容易记住会唤起自己负面情绪的物体(比如炸弹、坦克)。
之所以情绪能帮助我们进行记忆,是因为当我们试图记住与情绪相关的信息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关)会变得更加活跃,影响到记忆的编码阶段与巩固阶段,人们因为情绪造成的注意力集中,能收集到更多信息进行记忆,也会反复地回忆起引发情绪的信息,从而加深了对这些细节的印象。

2. 细节加深记忆和印象,所以想像能力越好,越是容易构想一些情景的细节,以至于形成“虚假记忆”
这是因为,人们依靠记忆的细节的多少,来判断一件事是否发生过:关于一件事,如果我们记住的细节越多,那么我们越倾向于认为这件事发生过。而擅长想像的人们,即使没有经历过一些事,他们仍旧可以通过想像,虚构出生动的细节。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提取这些虚构出的细节信息时,他们会忘了这些细节都是自己想像出来的。

3. 虚假信息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让我们产生虚假记忆
谎言重复得多了,确实可能让我们信以为真。这是因为在记忆的巩固阶段,我们更加容易记住信息的内容,却会遗忘信息的来源。因此,当我们看见曾经反复出现过的虚假信息时,我们会凭借自己的熟悉感,判断这个信息是真的,却不记得它来自一个不靠谱的信源。

4. 身边人的虚假记忆可能会传染给我们
研究证明,虚假记忆可能会互相传染。当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在一起工作、生活后,他们会彼此分享存储的记忆,这个现象被称为“交互记忆”。简单地说,我们会将一部分信息交给身边人去记忆。而当我们不记得一些细节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向身边人(特别是亲近的家人和朋友)询问,并轻信他人的错误记忆,而不是花费时间和力气去查找一些更可靠的信源(比如去翻书或者看录像)。

原来,我们不但会遗忘,我们的记忆也有可能会蒙骗自己。那么,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是谁呢?若是我们的记忆中,那些定义我们的信息我们自己都忘记了,例如: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姓氏、家人、家乡、毕业的学校、工作的地方……那么,我们到底是谁呢?要是到了某一天,我们不记得自己是一个基督徒,上帝还会救我们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暂时的,包括我们的大脑和记忆。神怎会不知呢?除了神是永恒的,祂给我们的应许是永恒的,即使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上帝也永远记得我们,拯救我们,我们的身分不需要谁来知道来定义,只要祂知道就好,上帝永远记念我们是祂的儿女,应许赐给我们永恒的生命,我们只要在还能记得的时候知道这个,也就足够了。

以赛亚书49:15:
“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领受神话语的力量,刚强喜乐,更新生命,献上、开启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