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圣经虽然都是神所默示,并且我们常常将其视为“一本”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圣经却是在圣灵的默示之下,由神的四十多为“秘书(作者)”代笔书写的。
在历经了近1500年左右的时间中,这些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作者,毫无疑问会受到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影响,他们使用那个时代人们所熟悉的文字、记号、故事等书写圣经,为要向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的读者传达神的启示。

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文化和语言的改变,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下汉语处境与文化背景之下的基督徒,已经无法与每一卷书的第一读者站在同样的位置上去理解圣经的意义了。而我们又无法将圣经的经文从其所在的时代与文化的处境中抽离出来,若是那样做,我们势必会离经文的原意越发遥远!

因此,我们在解经的时候,了解所读经文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就成为我们解经时的关键之一。也就是我们要将经文尽量还原到它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的处境中,尝试去了解在每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下,作者要对当时的读者说明什么。

例如基督对老底嘉教会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启3:15)。这句话其实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因为老底嘉与歌罗西以及希拉波立三座城市都位于昌吉斯谷附近。歌罗西城有冰凉的泉水,希拉波立则以(热)温泉驰名,是浸泡温泉治病的度假胜地;唯独老底嘉的水既非冰凉,又非烫热,而是温水,沉淀着各种矿物质,对人毫无用处,又令人讨厌。故此,居住在老底嘉的信徒自然对主所说的话更容易“触景生情”,明白主所说的意思乃是:不冷不热的基督徒实在如同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水一般,毫无用处,甚至令人无法下咽,只想吐出来。

还比如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说到: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我们或许都明白了此节经文的意义,但是如果不了解保罗讲此话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明白“同负一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所讲的“同负一轭”,是与罗马时代的婚姻有关。当时在婚礼仪式之后,到新郎家里,新郎要抱起新娘迈过门槛,然后会有人把一个扼加在二人的颈项上,这时新郎会把家门的钥匙交给新娘。这个仪式乃是象征着夫妻同劳同工,一起建立家业。故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就可知道保罗在此是在教导基督徒婚姻的课题。

故此,我们在解释某一段经文时,必须留意这段经文,甚至是所在书卷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会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经文的意义。而若要了解经文的历史文化背景,除了从经文本身寻找以外,也需要我们参考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者一些解经学者所著的释经书籍。

若你想要实际的操练,请作以下的小练习:
1. 请从腓利门书信中找出保罗写此书信的大致背景与目的。
2. 请说明在保罗书信中多次提到“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罗16:16),我们今天仍可照此方式彼此问安吗?我们当如何理解保罗此吩咐的意义?又当如何应用此吩咐的真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