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失丧”这个词,在圣经里是用来描写到人在相信接受耶稣作救主之前的景况。也许在你过往的经历中,也曾经有人问过你这样的问题:“你是得救的还是失丧的呢?”相信不明白得救和失丧这两个词的意义的人,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不知道这到底是问些什么?或者你在不太明白的情况之下,会回答对方说:“我想我不是失丧的,因为我并没有走迷,我知道自己往那里去。”这是因为你还不明白“失丧”这个词的解释。

今天的题目,就让我们特别来思想这个很重要的词,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跟耶稣在地上所肩负的使命有关。主耶稣说:“因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透过耶稣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耶稣到世上来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原来就是要去寻找失丧的人。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经常差派门徒两个两个的出去,嘱咐他们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里去,寻找他们回来。

可能有不少人会说:“我是一个好人,我从来不作违背良心的事,我所做的事,都得到别人的称赞,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是被神接纳和宠爱的吧。”然而,问题不在于我们在别人眼中是不是一个好人,或是我们曾经做了多少好事,问题只是在我们的灵魂是得救的或是失丧的。也许有人会说:“我知道神爱世人,神也很爱我,神是一位充满慈爱的神。”不错,神的确满有慈爱和怜悯,祂愿意万人得救,不愿一个人沉沦。然而我们得留意的就是,即使神是爱,但这也不等于我们在灵性上是得救了的,不等于我们就因此能得到永生。

所以今天所思想的重点就是,“爱,但依然失丧”,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很惋惜的事。正因为得救和失丧的问题是这么重要,所以主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去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请我们看约3章,经文记载主耶稣跟法利赛人尼哥底母在夜间谈道的内容,其中,主耶稣讲到了“重生”的问题,并且亲自阐释何谓“重生”,也就是要藉着祂,去与父神建立生命的关系。

请我们看约3:15-17,主耶稣在这里说:“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让我们来看圣经怎样讲到关于人失丧的情况。当圣经提到人“失丧”的时候,它所指的,是一个人灵性上的景况,是灵性上的失丧,不是指他们的行为,而是指他的灵性,他的灵魂,主耶稣也是这么说。

然而,约3:16告诉我们:“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请我们留意“灭亡”这个词。在另外一处圣经,林后4章,保罗在这里也提到世人失丧的景况,以及福音的能力。林后4:3-4保罗这样说:“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

在保罗这两节的经文里,以及在我们前面所读的约3:16里面,似乎没有提到“失丧”这个词。但,其实在希腊原文圣经里,“灭亡”,“失丧”,“毁灭”,“毁坏”等,都是同属于一个词,只是中文圣经有多种翻译而已。当主耶稣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的时候,这里所提到的“灭亡”,跟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提到的“灭亡”一样,其实就都是指着“失丧”的意思,都是论到人灵魂失丧的情况。我再说,这是人灵性上的景况。

林后4:4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一个失丧的人,他的情况是很可怜的,因为是与神隔绝,跟神无份无关。这是圣经所说到失丧的情况,毁坏的情况,灭亡的情况。不是因为人做了什么,这跟行为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失丧的情况,灭亡的情况。而这情况所带来的结果,是灭亡,永远的毁灭。圣经所指向的,是将来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圣经描写到那些没有基督的人,那些在失丧景况中的人,那些灭亡的人,他们对真理是眼瞎的,是完全看不见真理,心中没有真理的,而保罗指出这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心眼被这世界的神撒但弄瞎了的缘故。撒但的工作之一,就是弄瞎人的心眼,叫人看不见真光,叫人不认识真理,叫人继续活在黑暗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虽然你跟他传福音,他们却是以理性去分析,用智慧去作出反应,要求科学证据,要求亲眼看见,要求逻辑实证,找出各样理由,诸多挑剔,常常用很多借口不接受。又或者他们不以智慧去作反应,但同样不接受福音。他们还以为自己是明白福音的,但其实不是,他们无法掌握到神爱他的这奇妙真理。这位创天造地的神,掌管宇宙和一切的神,赐生命气息与人的神,是一位爱的神,一位能拯救人,赐人生命的神。

不少人反驳说:“神既然这么爱着世人,神怎么又会让他们永远失丧跟自己隔离呢?神又怎么会许可人灭亡呢?这样,又怎么能说神是一位慈爱的神呢?”其实,圣经所讲的“灭亡”,“毁坏”,“失丧”,从来都没有包含“消灭”的意思,而是指一种“隔绝”的情况,不是“消灭”。不是人永恒的死亡,就表示把人给消灭了,以后就再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不是这个意思。永恒的灭亡,其实是指“永远与神隔绝”,这是一种在永恒里人所能意识到的悲惨,痛苦的情况。

肉身的死亡,算不得什么,肉身只是人的一部份。一个人有看得见的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当一个人皮肉灭绝之后,这只是表示身体的功能已经告一段落,但是这个人依然是存在的,我们是在肉身之外活着,我还是不灭的,还是有知觉的,并不是随着皮肉灭绝就消灭了,就从此消失了。生命是永远活着的。只是失丧的人,是永永远远感受到与神隔绝的痛苦,这在圣经中就称“为永远的死亡”,是最大的刑罚。

林后4章讲到人的心眼被撒但弄瞎,所以人就看不见真理,当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在人心的时候,他对真理毫无反应,也不接受。彼后3:9这样说:“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祂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人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在这里,乃愿的“愿”这个字是一个语气很强的词,表示一种极大的心愿望和渴望,这是神的渴望,神渴望看见每一个人都悔改得救。这就给我们看见,人如果肯悔改的话,他就不会失丧,是不用灭亡的。

请我们再看启20章,这里描述到一切失丧的人,就是没有接受耶稣做救主的人将来的情况,那些与神隔绝的人,不相信接受耶稣做救主的人,将来在最后审判大日里,他们必然要受到神公义的审判和定罪。

我们来看启20:11-15的记载,经文这里说:“我又看见一个白色的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从祂面前天地都逃避,再无可见之处了。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于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

这里告诉我们,失丧的人永恒的结局,就是被扔在火湖里,而这火是永远的火,是不熄灭的,是直烧到永永远远的。失丧的人要被扔到火湖里,永远与神隔绝。然而有些人可能依然会说:“神不是极有怜悯,有丰盛的慈爱的吗?神不是有无限的恩典吗?”不错,神的确是。那么“既然神满有慈爱,而我又是个好人,不是坏人,神怎么能这么对我呢?”

然而,让我不厌其烦的重覆说,上帝从来没有预定一个人灭亡,人的灭亡从来就不是上帝的意愿,人的灭亡是因为自己的罪。神不能因为爱人,而把人算为无罪,因为这位爱世人的神,同时是绝对公义的。因此,神的慈爱跟人的得救和失丧是没有关系的。

也许你会问:一个人怎样会落在失丧的景况里面呢?我们可以看罗5章的记载,罗5章就指出人是怎样陷入失丧的景况中的,5:12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今天,我们之所以到处都看见犯罪的事情发生,而我们自己也经常陷在罪中,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始祖犯了罪。人类的始祖亚当犯罪使得整个人类从此受到了污染。从创世记的记载里面,我们看见亚当夏娃生了该隐和亚伯,而人类的第一宗凶杀案,就是作哥哥的该隐杀了他的弟弟亚伯,这是人类第一宗的凶杀案,是亚当的后裔所犯的。而从此全人类就不断的犯罪作恶,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无法无天,直到今天,情况依然没有改善或改变。

该隐为什么要杀他的弟弟呢?原来他是承受了亚当的罪性,因为亚当在伊甸园里面,得罪了神,违背了神的命令,从此人有了犯罪的经验,从此,人的灵性里带着叛逆,很自然的去犯罪。而这些都传了下去,该隐也承受了。所以虽然没有人教该隐去杀人,也没有人怂恿他,因为当时世界上也只有四个人,但是他却起了杀机,因为心中妒忌,心里的仇恨,败坏的生活,不讨神喜悦的献祭,因为他的行为是恶的,就杀了亚伯。而他不能因为杀了比他好的亚伯就变成另外一个好人。

今天,我们同样看见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犯罪和叛逆的倾向。一个孩子小时候心里面就会有坏的念头。那不是人教的,那是人里头的罪性的自然表现。换句话说,是他里面的本性使然。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承受了亚当堕落了的性情,我们来到世界的时候,已经从亚当那里带着罪性而来,是生在一个罪人的地位上,是叛逆神,离开神,心里不爱神的。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不用我们去教他们怎样反叛,可是却要花我们很多时间和心血去教导他们服从。当神改变人生命的时候,祂不是把人引进叛逆的生命里,反而是把人带进个圣洁公义和顺服的生命里。林前1:30,保罗说“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自然而然的叛逆神,离开神,心中有叛逆的念头和倾向,这可以从我们的言语,行为和心态当中表现出来。我们会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叛逆,但总的来说,这都是发自我们叛逆的心。

这给我们看见,一个人之所以失丧,并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坏事,又或者他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邪恶。当然,一个初生的婴儿,他是无知的,他也是纯洁的,他还不能为他的行为负责。然而,当这孩子成长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他慢慢开始懂事了,能做出回应,并且觉悟到这是出于自己选择,他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表现,在神面前负责。然而,要是你追问“什么年龄才是分界线?”这是一个奥秘,没有人可以肯定的给你答案。圣经里面没有提,是神刻意隐藏的,我们也不必去问。但我们相信神是绝对公义的,也是全然智慧的,祂所做的一切都有最美好的安排。既然圣经没有给我们答案或启示,我们就不要把自己侷限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思想,但是要承认自己所知有限。

亚当和夏娃,当他们生活在伊甸园里未犯罪以先,他们有着被造潜在的完美。他们是纯洁的,然而这是没有经过试验之前的纯洁。所以不能说是得救的,也不能说是失丧的,因为他们还没有经过考验。然而,当神将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的命令给了他们,而他们却吃了,就因此而犯罪堕落了,就陷入失丧的景况之中,他们跟神的关系就破坏了,因为他们违背了神,不听从造他的主的命令。

虽然亚当企图把责任推到神所造的夏娃身上,而夏娃又责怪神所造的蛇给她的诱惑,但是都不能改变他们已经犯罪的事实,都不能掩盖他们已经叛逆了神的实情。无论是亚当,无论是夏娃他们都吃了神所吩咐他们不可以吃的禁果。

而紧接着他们的一代,该隐就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亚伯。该隐怎么有这样凶残的性情呢?是从亚当那里承受下来的,因为一生下来就有了罪性,而这就是以后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就有的特性。因此我们都活在失丧的光景之中。而因着我们都是失丧的,所以失丧的人的表现,就是在于我们叛逆神的行为和表现上,我们就一直的叛逆神和离弃神。

一个叛逆神的人,依然可以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道德,很仁慈,很和蔼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德高望重,受人爱戴的人,甚至是许多人所推崇的领袖。可是,人失丧的光景却不能因为人做了什么好事,或透过怎么的好行为带来任何改变,因为人所承受的罪性,不是靠着自己的好行为能够改变的。一切人眼中的好行为加起来,也不能叫人得以脱离这失丧的景况,因为问题的要点不在于行为表现,乃在于内心叛逆神的倾向,那与神关系的疏远,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新约圣经弗2章一开始就形容我们过去活在罪中之时的情况,保罗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这是一个失丧的人的实况。这里所说的“死”,当然不是指肉身的死,因为犯罪的人,肉身依然是活着的,他还是可以说话,可以思想,可以欢笑,可以感觉,可以有喜怒哀乐的表达。所以,这里的“死”,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而是指灵性的死亡,是指人与神隔绝的情况,人不能跟神有美好的交流,往来。

除非人在他生命的某一个时刻中,他决心相信接受耶稣基督做救主,这个决定才可以改变和摆脱失丧的景况,他的灵性才可以因此而活过来,他才可以与神建立关系,终止那隔绝了的关系。这就是重生真正的意义─获得一个全新的生命,就是神自己的生命。这生命是在里面的,是属灵的生命,过去我们不感兴趣,丝毫不明白的属灵事物,如同瞎眼的。但是,今天我们看见了,我们对神的话语,对于属灵的事情,对于属天的一切,产生了极大的渴慕。我们渴望在灵里成长,我们渴慕过在地如天的生活,因为我们蒙神的恩典获得了拯救。

我们肉身的生命,是从父母亲来的,是从母腹生下来的;但是重生,就是第二次的生,却是属灵的生,那是失丧、与神隔离的景况的结束,那是和祂建立永恒的关系的开始,这是神的恩典所作成的,是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所以,总结来说,失丧的景况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唯一能改变这景况的,是只有靠着神的恩典,藉着人的信心回应,也就是我们愿意决志相信接受耶稣的拯救,才能改变。约3:16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神差主耶稣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耶稣来不是要作审判官,祂乃是要作人类的救主。主耶稣亲口说:“因为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让我们来留意一件事实,如果人类的问题,要神亲自牺牲祂的独生子才可以解决得了的问题,你想,这问题实在是多么的严重,人类是陷在一个何等绝望,可怕和无助的景况之中?

因此,让我们一方面认识到神的大爱,但同时又了解到自己失丧的光景。因为看见自己的无助,而仰望神的怜悯,愿意接受主耶稣的拯救,让自己脱离这失丧的景况。如同脱离黑暗,进到光明里,在光明中,与神相交,与神恢复关系,得着神的新生命,从此不再叛逆神,乃是愿意顺服神和追求像神。

我再说,人的失丧不单是因为行为,乃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活在的景况就是失丧,所以唯一解决的方法,是靠着耶稣的拯救,才可以脱离。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这是独一无二的方法,是神特别为人预备的。

我们若是接受耶稣的救恩,就可以活在神里面,而且和神有永恒不变的关系,每天活在祂的爱里。不论你过去做过什么,你在基督里的地位都是有保障的。罗8:38-39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