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使徒行传4:36-5:2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亲爱全体在线上的弟兄姊妹、朋友们,以及在场的同工们,平安:

今天的题目‘此“拿”非彼“拿”’是的,确实有点不知所云。什么是此“拿”?什么是彼“拿”?为什么我们又要“拿”?今天经文的两个主人翁的名字都有“拿”。一个是巴拿巴,一个是亚拿尼亚。巴拿巴跟亚拿尼亚,两个“拿”就不能同日而语,明显的他们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但是我想我今天的讲题:‘此“拿”非彼“拿”’真正的关键不在这两个人“拿”的这个名字的共通上,而是在经文的里面,你会注意到连续三次出现了这句片语,什么片语呢?“拿来放在使徒脚前”。首先第一次在4:34,提到“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然后第二次出现这句片语的时候,是在4:36形容巴拿巴,说到“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第三次出现的时候,到了第5:2提到“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完全一样的这几个字,连续出现了三次。当它连续出现三次的时候,我们仔细看这段经文,我们就知道此“拿”非彼“拿”。亚拿尼亚的这个“拿”,他的“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当然就跟前面巴拿巴所说的“拿来放在使徒脚前”是不同的。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这个拿、拿、拿、拿之间,看似举动相同,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到底路加在这段经文里边他要说什么呢?

我想这里有很重要的背景,我们今天的这段经文的前段,就是4:32-35,其实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我们在早一点点的时候读过类似的经文,“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的。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就光是这四节的经文,其实我们在第2章的尾端有类似的经文出现过。

在那边第2章的时候讲到的其实就是圣灵五旬节降临以后,彼得在会众中间起来讲道过后有3000人信主。然后,经文就直接描述了当时初代教会他们的教会的状态,在那个描述的当中,当然非常的丰富。但其中有聚焦谈到的地方,跟今天第4章的这里,结尾的时候,再一次强调他们又被圣灵充满。因为前面的第3、4章讲到了医治一个生来瘸腿的四十多岁的一个瘸腿者。然后,整个故事随着这个瘸腿的人被医治过后,发展下来,使徒们被抓,被抓到公会里边去审问、被逼迫。但是后来他们蒙释放,回来,他们有祷告会,祷告会的时候圣灵充满他们,就在上一点点的经文。然后就接到这个第4章的后面讲到,他们的状态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各位,这两段经文相似到什么地步呢?我举一个例子,在我们第4章这边讲到“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在第2章的时候,“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然后在这里,我们的经文提到了“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那在第2章那边也提到了“他们卖了田产、家业”完全的字是对应的喔。在今天这段经文35节讲到“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在第2章也是一样提到,那边提到说“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第45节完全一样的和合本的文字。它这个完全可以对应得到,你可以看到那个生活的状态,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是大家彼此相顾、相爱。他们是一种全人的关怀、关顾,彼此的扶持、彼此的成全。

同样的在今天的经文一开头“那许多信的人都一心一意”,在2:46那边讲到“他们天天同心合意”。这两段经文其实是彼此呼应的。那这里到底为什么路加要两次地描述当时初代教会的状况呢?我们看到这种状况,很多人就常常这样想。这个就是基督徒一个最美的境界,甚至连非基督徒对这段经文也很有兴趣。典型的例子包括像马克思这些共产主义的哲学家,这些的政治家们他们想要探纳,又要截取这段经文的精神,去履行他们的治国的理念,或者他们社会主义的一种的乌托邦的思维。这里是这个意思吗?真的是告诉我们这就是一个共产,如马克思所说的共产的思想吗?截然不是喔!在这个以政治角度来谈的这个共产的里边,我们看到那是一个立法底下,各人都必须照做的事。但是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都是自愿的,这里描述的情况都是一个自愿的情况。

而且你要注意到那个细节,我们和合本圣经虽然在第4章这里告诉我们说,是“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4:34。所以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必须这样子做的意思,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这里的状态,在和合本里边没有翻译出来,讲到这个变卖财产或者家产,然后拿到使徒脚前的这个事件,它是持续不断地有在发生。在英文的NIV里边的那个译本就翻成是from time to time,就是“不时不时”喔。“不时不时”的就会有人做这样的奉献。表示说不是每一个人一次过的,或者必须一个指令一个动作地做这个事,而是当会众中间有这些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当中有能力者,或者比较富有者他们自己可能已经有家产者,他们就会做这件事情。

这个“人人”所指的并不是“每一个个别的人”,因为如果是每一个个别的人的话呢,那就会有矛盾出现了,因为在使徒行传的故事里边,包含他们在前段提到了祷告,包含第1章里面讲到马可楼的祷告,那马可楼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产业。我们非常熟悉的,在我们每一次圣餐会读的哥林多前书第11章那一段圣餐的经文里边,其实从第22节那边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保罗曾经说“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还是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羞愧呢?”当时在教会的圣餐的过程中,他们有一些混乱产生,一些贫富悬殊的情况出现,这是歌林多教会的一个蛮明显的背景,就造成了这个在圣餐礼仪上的一些混乱,然后保罗就责备他们,如果你真的要有筵席、要大吃大喝你没有你自己的家吗?表示说他们有各自自己的产业等等之类的。

我们可以理解这段经文并不是所谓共产主义底下的共产的思想,这里很深刻的一种生命的关怀,展现在敬拜生活上、灵性生活上、他们的个人生活上、彼此的关系上像家一般。到一个地步,他们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我们今天的经文4:34讲到“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表示他们的关系可以到深刻到这么的一个地步,不会仅仅只是在这个教会的群体中间的见面之交,大家你读经我祷告就什么都没了。没有!他们是像真正的肢体一样。

我们说的血浓于水,他们是水浓于血,他们因为洗礼了,成为主内一家了,他们的关系非常的深刻,所以整个的精神,所谓的凡物公用的整个精神,是今天第32节的那句话“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意思就是因着福音,爆炸性地影响生命的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改变,他们的态度改变,他们对财物的看法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乃至于产生出一种行动,他们的乐捐,他们心中有别人、眼中会注意别人的需要,他们的乐捐的行动化成一个直接的奉献。而这个奉献过程中又有一种原则,这个原则是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让这个关怀能够实际的触到那个真正需要的人,是一个这么美好的、这么健康的一个属灵的大家庭。

我要接下来,继续延伸讲下去“此“拿”非彼“拿”“的时候,我必须做一个比较大框架的交代。这段经文在使徒行传里边有它关键的意义,因为路加他既然前后两次描述这个初代教会这么美好的状态,又在这中间拉出来谈到了亚拿尼亚、撒非喇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这么美好的情况,今天可能实践吗?当然,弟兄姊妹,这一直都是我们的目标。都是上帝在祂的心意中间向我们展现的部分,但是如果你回到初代教会、回到路加在写作的时候他的收信人,他在描述的情况其实是,不那么突兀的,它其实是有一个很深的延续性的。初代的基督徒他们都是犹太人,他们是首先信耶稣基督的,当然后来随着保罗把福音带到外邦去。所以最早期的这些基督都是犹太人,讲白了他们就是犹太教徒,讲白了他们其实就是在旧约一脉相承的希伯来的信仰的里边的这群人,而这群人其实他们一直在等候弥赛亚。在两约中间的时候,就是旧约跨到新约中间的时候,其实大概在主前第一世纪的时候就有一些的群体,就已经在实践这种凡物公用的生活了,这信仰群体的生活。所以路加描写的初代的这些基督徒,他们并不是第一批或者唯一在实践信仰底下凡物公用的生活的这群人,不是。在更早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解经家他们在告诉我们这个背景。

比如说在主前第一世纪,我们发现的这个1947年发现这个死海古卷,当中的这个昆兰的团体,他们其实就已经过着这一种凡物公用的生活。这个昆兰团体他们其实在马加比的时期,因为不满于当时主流的犹太教的腐败,他们就自己出来,他们就退隐在这个昆兰的旷野。他们成为一个小型的信仰的社群,当时其实他们的一个领袖,可能是一群的领袖,他们就称他们是“公义的教师”带领这一批的人。他们就自认他们是旧约应许的承继者,他们是约的承载者,所以他们要去活出这个约的实质来。觉得当时的主流的犹太教,当时的这个圣殿以他们的祭司团体,已经是走偏了,他们要走一个圣洁的运动。他们就开始抄写很多的经卷,那我们知道昆兰的这个群体里边发现了死海古卷当中,包含了我们许多旧约的经卷的残篇,甚至有完整的篇幅。

这个群体当时就以这种的理想生活,他们会把他们的财产托付出来,如果他们已经坚决地决定说,我就要委身这个团体的话呢,他们甚至就会要做一种署名正式的动作,把财产捐给这个社团里边去来办理。我们可以这样说,早期的基督徒其实有类似的这种情况,这些基督徒他们因为信主了,他们清楚地意识得到弥赛亚已经到来,耶稣基督成就了旧约一脉相承的弥赛亚的预言。这个约─旧约里边所应许的这个新约,今天兑现在耶稣的身上,而这个约的福份临到了我们,所以,我们是一个约的团体,只不过这个约的团体不是透过义人,像那个昆兰社团这样,而是透过耶稣基督,祂才是真正的那个义。透过耶稣基督我们成了新约的子民。而既然成为这个新约的子民,我们就承载旧约里边对这个约的应许,而这个约的应许是什么呢?如果弟兄姊妹还有印象的话,我猜大概不大有印象。我们多年前崇拜讲到申命记,申命记的第15章,那边提到了安息年的条例。

我很快跟大家复习一下,申命记第15章那边提到安息年,“每逢七年末一年,你们要实行豁免,豁免的定例乃是这样,凡债主要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和弟兄追讨,因为耶和华的豁免年已经宣告了。若借给外邦人,你可以向他追讨,但是借给弟兄无论是什么,你要松手豁免了,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谨守遵行我今日吩咐这一切的命令,就必在你们中间没有穷人了。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地上,耶和华必大大赐福与你。”这个成为了整个约的雏形。

那我们要知道早期的基督教当它初期萌芽时期,教会刚刚创立的时期,或者说基督教运动开始萌芽发展的时期的里边,其实这一些的基督徒们,他们就把他们当作他们自己是新约的,圣约的团体。是透过耶稣基督的死,开始宣告了罪得赦免,债被还清,这种恩典的、宽恕的真理。这个宣告的议程,不要忘记使徒行传是路加写的,路加写使徒行传之前写了路加福音,当路加在写路加福音介绍耶稣基督登场的时候,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耶稣基督在路加福音第4章那边介绍祂自己,祂在旷野被魔鬼试探,试探结束完祂回到拿撒勒,祂进到这个会堂,拿起经卷来读的时候祂读那一段呢?祂读以赛亚书第61章“主的灵在我的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我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什么是禧年呢?利未记告诉我禧年,禧年就是七七四十九第五十年,就是安息年是七年、七年、七年……,七个安息年过后的那一年叫禧年。它是安息年的极大化,从属灵的角度来讲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把恩典兑现,展现出这一种禧年的丰盛。所以初代的基督徒当他们信主了、得救了,聚在一起,他们不单是从信仰上领受这份禧年的恩惠,他们也在生活上也学习去实践这种彼此相顾,没有穷人,大家可以被照顾得到的这一种的氛围。那事实上他们当中却是很多穷人哪。那些比较富有的,他们可行的,能力所及的,即便是穷人也被操练,要学习怎么样去关顾,在主的里边从感恩的心,关顾别人的需要。

各位,我花了这么长时间讲这一个过程,因为要对应到前面的经文。前面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要记得,第3、4章,特别第4:5:“第二天,官府、长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会,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力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他们当时在公会要审问彼得跟约翰。“官府”,各位那个官府,不好意思,不是罗马官府,那个“官府”讲的其实就是圣殿。那边所提的几个人—大祭司、不管是该亚法、约翰,这几个名字都是当时的大祭司,当时的圣殿的领导,这个权力的集中单位。彼得、约翰他们是在这个情况底下被逼迫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各位,其实使徒行传前面一直到第8章,这整个的张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他们门徒们被逼迫的源头就是圣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底下我们现在看今天的经文。因为今天这一些信耶稣的基督徒们,他们活出的样子,以及神在他们中间的那个神圣的力量,他们的神迹,他们讲道的力量,信主的人庞大,带给圣殿当权者非常大的压力。这些人在讲论耶稣基督复活,圣殿的当权者这一些祭司们,当中很大成分是撒都该派的人,经文在第4章也提到。他们对于自己本来一直以来的宗教的权力跟地位被摇撼、被动摇,然后他们并没有像这一班信了耶稣的人,他们这么完美式的活出了旧约里边,对约的群体的这一种的生命状态。

简单来讲,用很俗气的话来讲,就是,看样子你们这班圣殿的权力集中者,你们的产品、你们的product不如这个宣称耶稣基督复活,并且信主过后的这些人,他们才是正字标记,他们好像更像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那个属灵状态,他们的信仰更能够匹配于我们一直所领受的教导,所以难怪这么多人信,所以这班人就开始要逼迫。各位,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面,路加记载了这一个的背景,逼迫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我想弟兄姊妹,这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有些时候就因为我们不够像,我们不够像耶稣,我们不够像上帝,难怪我们过得这么舒舒服服的。你越像的时候反而压力就越大。这段经文再次让我们看到,弟兄姊妹彼此生活,活出那个信仰见证的美好。那我们要来从这个背景里边来看到这个张力。这个使徒们他们活出这种信仰,把他们的家产卖了,因着需要卖了把它摆在使徒的脚前。“拿来放在使徒的脚前”这句片语其实在新约里边只有路加在用。所以我们在揣测他的意思,很有可能他的意思是,使徒们是当时教会的领袖,代表一种权柄,他们把他们的财产卖了放在一个权柄底下,让这个权柄可以按着福音的需要来去运用它,就有一点集中管理的意思,那个味道在其中。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也有一个新约的大师Howard Marshall他就说过,这个“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的意思,就有点像是一个官方手续一般,放在脚前就好像是一个certify,就是验证,OK你就是交出来了,好像一个手续一般。

我们看到这个事件其实初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使徒们在做这些事情,但是发展到第6、7章使徒们忙得不得了,就没有办法做这个事情。而当时教会里边,我们这边在讲凡物公用,在分配需要上,到了第7章那边就发现,在这个说希腊话的这些妇女们,她们向说希利尼话的就发怨言,因为没有照顾到她们。就表示说人越来越多,在这个照顾的事情上就有所忽略,有所忽略,你可以看那个故事发展的脉络。所以那边就看到使徒们就说,我们就立执事来做这个事,他们就专心祈祷、传道为事。总而言之,这仍然是一个非常美的一幅图画。

就在这个图画的底下,在这个故事中间,路加在这里就引进他的主题,介绍了巴拿巴跟亚拿尼亚,为什么介绍这个呢?这么美好的团体里边,他就提出了一个实例。巴拿巴是一个实例,他在信仰里头丰盛的领受,他愿意付出,他是一个利未人。有意思的,你看他描写他是一个利未人,在旧约里边利未人没有产业。当然我们知道随着历史的发展,自从当两次被掳以色列归回,他们这些百姓四散,以色列民他们四散的时候,这些利未人很可能随着他们到不同的地方去,他们开始有产业了。巴拿巴原名叫约瑟,他来自于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岛上,他卖了产业。不知道他是卖哪里的产业,可能他卖塞浦路斯的产业。

他是有产业的,但是,他是利未人的意思是什么呢?似乎在暗示着,你们这一些当时在圣殿里边的这些领导人。因为领导人,这些大祭司都是利未的后裔,你们这些利未后裔所带来的这个信仰群体是长那个样子。这里有一个非常象样的利未人,他活出了旧约里边对于约的那个生命的特质。这个利未人─约瑟,他变卖了产业拿来奉献。到一个地步他这样的行为、他的慷慨、他的热心、他爱主的心被认可,他有一个绰号叫巴拿巴,son of encouragement,我们中文翻成“劝慰之子”﹔鼓励的意思、劝慰的意思、安抚的意思,非常激励人心的意思。巴拿巴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单在这里路加介绍他,开始进到了使徒行传的历史舞台上。首先从他的奉献、财物的奉献、场地的奉献,后来看到他,其实他对人都充满了这种关怀、鼓励、扶持、成全之心的一个人。好!介绍一个这样的人,要告诉你前面这一幅图画,这些人一心一意他们在做的事中间的例子。

然后他就告诉你另外一个例子,叫做亚拿尼亚这对夫妻。各位亚拿尼亚、撒非喇的故事呢,其实我们从经文看得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有没有奉献全部,真正的问题在于欺骗。很有可能,很有可能亚拿尼亚、撒非喇看到了这一个巴拿巴,看到了这些好的例子,他就因此就慕那个名,他慕那个名,说不定他自己也希望他自己可以被取一个绰号。但是呢,他又有所保留,又想东想西的。所以他卖了,私自留下,然后把其余的“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好这个细节我想很单纯,对不对?等于他不诚实,他要骗。

因为我们可以从彼得两次的讲话里面,你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这也是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这个凡物公用并不是共产主义底下的凡物公用,因为彼得怎么讲呢?“亚拿尼亚为什么撒旦充满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表示说你不一定要卖啊!就算你卖了,“既然卖了,价银不是你做主吗?”你看,你要奉献多少、你不要奉献都是你的事,这问题根本不出在到底是不是把它卖出来,卖掉来奉献的问题,问题是在他欺哄。然后这一段圣经也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圣灵是神,你欺哄圣灵。因为他前面讲你欺哄神,后面他把圣灵跟神画上等号。

弟兄姊妹,这个欺哄的事很多时候我们现代的人读这段经文我们好不习惯,我们觉得有这么严重吗?这是我们大家会问的问题,这个审判是这么直接又是这么瞬间。不单是亚拿尼亚,他的太太三个小时后进来完全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事。彼得问她:“你卖了产业的价银是这些吗?”各位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喔,其实初代教会在犹太人的背景当中都一样,女性的见证通常不被采纳,难得在这个时候会征求女性的见证。当女性的见证有被征求的时候,居然她来一个false,就来一个假见证,满遗憾,不是吗?前面告诉我们他太太是全知道的,英文圣经里面说她有full knowledge,是全知道的。但是她跟丈夫两个就一起要欺骗,然后她的情况也是受罚。

各位,我们还是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严厉呢?会不会太严厉?给他们提醒不好了吗?给他们有悔改的机会啊!跟他清楚的说明他,就可以再奉献,那不是皆大欢喜吗?大家好,你们也好。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呢?那严厉到什么地步呢?各位路加的记载里面很直接告诉我们,那个结果就是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请注意!全教会,“教会”这个字在使徒行传这边第一次出现。其实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涵义,我蛮喜欢现在新约的一个很出名的学者他讲的喔!他说我们今天的基督徒读这段经文常常会为亚拿尼亚跟撒非喇抱屈,觉得上帝太严厉了。

各位这里我刚才提到前面的背景,初代的教会的基督徒他们经历上帝福音的大能,他们看自己是旧约、约的那个继承,甚至他们从耶稣基督的讲论。各位,这也是使徒行传几次讲道的满重要的核心。彼得前面的讲道,以及后来特别是司提反他殉道的时候,讲了在使徒行传的纪录恐怕是最长的一边道的里面的中心思想就是圣殿,就是新的这些基督徒,神的救恩底下,耶稣基督弥赛亚救恩底下所救赎的这一些人,他们成为神的身体、成为教会、成为圣殿。有一点要取代旧约圣殿的意思,这个概念非常的鲜明。所以既然它是一个圣殿的概念,既然它是一个神的子民,在一个萌芽阶段、成长阶段的一个概念,你就发现到上帝的作为好像特别的强烈,而且特别的凸显。我的意思不是说后代的教会就没有上帝的作为,我要说的是你从救恩历史发展来看,包括你看出埃及记,包含你看进那个迦南地的时候,每一个救恩历史的跨越的时间点上,好像上帝的作为非常的鲜明,鲜明在什么地方呢?在这里也一样,初代教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圣灵工作的外显性,他们的神迹奇事非常的鲜明、非常的外显。

各位就在这段经文的下面,亚拿尼亚故事一讲完,一接下去那段经文,下个礼拜的经文,你就看到那时的整个全城的人,他们非常的尊敬这一群的信徒,羡慕他们,他们把病人抬来放在路上,他们巴望彼得经过的时候,彼得的影子稍为照一下他们,他们病就好了。确实当时有很多的神迹奇事,上帝的工作非常鲜明,表示神的同在、神的圣洁性、神的敬畏的能力非常鲜明。各位在这些鲜明的里边,难道为什么不能够有惩罚的鲜明呢?当这个鲜明展现的时候,却有人明明知道上帝,明明知道神看重的心。他在这里、他欺骗,他以为只是在欺骗人,因此上帝做出了一个这样强烈的审判。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地研读新约圣经其他的经文,你就发现,在这次这么严厉审判的过后呢,好像就不太有什么其他记录了。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一次审判,标示出上帝看重的是人这个心。如果上帝当时容许亚拿尼亚、撒非喇能够骗就给他骗过吧。而这个骗,其实事实上他们两个已经知道了,会不会从日间再萌芽继续地扩散出去,初代教会当教会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出这种欺骗的行为,这欺骗的行为本身不是在骗人,是骗上帝,以为上帝是可以骗的。那岂不是在告诉我们说,初代教会要成立的这个信仰的生命群体,就跟法利赛人不是一样吗?就有一个假冒为善的团体,所以上帝的圣洁性在这里完全展现出来。

各位,我从今天的经文里面我有几个的体会,首先第一个部分,初代教会的信徒们,他们的聚集何等的美好,他们一心一意。各位,这个词是很重要的词,他一直持续在使徒行传出现。和合本翻译有时候同心合意,有时候一心一意,one heart, one mind.我们一直以为一心一意、同心合意﹔就是意见相同。我们尽可能在有歧见的地方、有不同意见的地方,我们达成共识就好,我们以为这叫同心,但是你看到在路加的描述的里面,这个一心一意产生出来的,恐怕不只是所谓意见上,我们要尽可能达成共识。原来弟兄姊妹真正的一心一意,不仅仅只是意见的,真正的一心一意,是生命的。真正的一心一意是意味着我们准备好,把对方的、旁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真正的一心一意不只是你跟我点个头,表面同意一下,真正的一心一意是我珍惜你。

我在这段经文里边,看到第二个圣灵工作非常强烈的时代,邪灵也一点都不放松。甚至这样说,当我们意识到主的工作在我们当中的时候,我们来呼求复兴主工的时候,今天的第二首诗歌。我们巴望我们中间有更多的爱心,我们巴望我们中间有更多的殷勤,我们巴望我们中间有更多的委身,主啊,来复兴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样的来呼求圣灵也这样工作的时候,邪灵看样子一点都不空闲,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你让撒旦充满你的心?”我们何等需要警醒,当我们在享受主里的团契。当我们在享受上帝的美好的时候,我们也要求主给我们存敬畏的心、警醒守望的心,好叫我们不落入试探里边。

亚拿尼亚的事件让我想一件事,弟兄姊妹羡慕善工不好吗?我想参与一份,我们要建堂,我们要参与,我们要为神齐心努力,各人尽薄力、棉力、尽全力都好,但是我就是要参与,我就是要羡慕善工。但有没有可能?有些时候,羡慕善工可以变相为恋慕虚名呢?经文就告诉我们就有这种可能,而事实上不单是经文。在教会的历史当中很有可能甚至在你跟我的生活圈子里边,在你跟我的教会信仰的经历当中,我们就有这样的经历。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提醒、自我反省,这么样真正以爱主、向主感恩的心,怎么样真正心中以别人为怀的心,去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各位,拿来的可以是金钱,拿来的可以是你的恩赐,拿来可以是你自己的资源,拿来可以是你各样的可能、关系,还是等等之类的东西放在使徒脚前。

各位,放在使徒脚前,现在不是放在使徒脚前,连使徒们他们都耍强调这是属于主的,要归给主的放在使徒脚前,表示说我们交在一个在组织上来讲,是一个能够信靠上帝、为神掌握资源、运用资源来达到福音果效的,是这样的一个权柄的里边同心来建造神的国度,没有私心,所以因此我想真的不容易,巴拿巴也可能开始根本不希望巴拿巴这个名字是属于他的,但是确实当他愿意这样来为主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说一个真正为主工作的人,奉献的委身的人,他会得到好名声,这也是在教牧书信里面告诉我们选立执事、选立长老的时候的其中资格之一。但是那个好名声是结果,好名声不是目的。怎么样能够避免把结果变成我们的目的?这个要很小心,求主帮助我们,我们服事的人要小心,我们在陪伴,与人同工的时候服事别人、鼓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小心。我们一起在神的面前为这些事情来谨慎。

看这段经文的时候,第三个令我最深刻的,也是我今天的最后一点。各位,这段经文其实很突兀,我们今天的经文你有没有觉得很突兀呢?撇开后面巴拿巴跟亚拿尼亚的对照,其实在前面描述这个教会生活的美好的时候呢,中间插了一句有一点不搭轧的话,因为32节那边告诉我们说“没有一个人说他们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你念完32节,直接34节“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这样就很顺。但是32节一结束,插了一个莫名其妙的33节“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然后他继续讲“内中没有一个缺乏的……”中间插了一句有点怪怪的话“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

各位,如果我们这样觉得的话呢,这正是路加要我们这样觉得的。这一句看来突兀的话,反而是整段经文的核心。各位如果初代教会他们的信仰生活是这么美好的,他们是这么全人的,彼此的关顾、扶持,不仅仅是在灵性上,甚至是在生活的各样需要上,像一家人这么样的亲密。就因为这样的一个生命的表现,让他们在见证主耶稣复活的事情上面蒙大恩,显出更大的能力来。我要说一句话是,原来,每一个神的儿女我们蒙恩,被神迁到神的爱子的国度里边我们建立的教会,教会中间要展现出这么美好的生命跟生活形态,但是这种生命跟生活形态不是封闭的,不是自我享受的。他们在这里能够达成这样的生命表现,到一个地步凡物公用,至终的目标,还是为了见证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仍然是以宣教为他的目标的,有解经家曾经这样说过,全本使徒行传1到28章,除了第27章,每一章都有提到福音、传福音的事情,那个细节我现在就不说,这是其中一段。当我们看到了这么美好的生活的时候,各位弟兄姊妹,教会不只是为自己的,他一定有福音的使命在其中,目的是让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可以被见证出来,愿主帮助我们。

信友堂3.0我们何等巴望我们能够如经文所说的一心一意,我们也何等巴望我们在这里不仅仅只是为了信仰,不仅只是为了灵性,我们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的close,非常的亲密。我们不单可以知道我们对方的名字,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谁,当然要达成这样的话,你只是来做一个做礼拜的基督徒,你没有办法活在这样的经历中,你没有办法操练这种生命。愿主帮助你、帮助我可以真的看到我们自己在教会的生活里边,像一个属灵的大家庭,我们彼此有亲密的关系,我们活出这种信仰见证,而当我们在朝向信友堂3.0的时候,如刚才安乐长老所说的,不只是那个建筑物本身,更是我们整个群体本身,我们在这里最大的目的是要见证耶稣基督的复活。

为什么我们要建堂?我们为什么要继续在这里?我们有更大的使命,是为了福音的缘故。只有在这一种的情怀底下,我们的这个拿来放在使徒脚前才会不一样,也只有在这种的心志的底下,拿来放在使徒脚前才能够蒙神悦纳,愿主帮助你、帮助我,此“拿”非彼“拿”,我们不要有亚拿尼亚的“拿”,愿主耶稣恩待我们,都愿意成为劝慰之子。

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向祢仰望,祢恩待我们,愿祢自己的话在我们的心中引领我们,并且牵引我们的脚步跟随祢,祢赐福教会也建立弟兄姊妹,主让我们成为真正属于祢的门徒,靠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