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在这次长达三个月的旅程中,保罗有很多经历,并且把福音传给了一个岛上的土人,到了罗马之后,他仍然有机会自由地传讲真理,所以有人把保罗这次上罗马的旅程称为他的第四次宣教旅程。

约在公元59年的秋天,保罗连同其他的囚犯一起被带上一艘驶往罗马的船。在这次的旅程中,同行的除了路加医生外,还有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亚里达古(参27:1-2)。

保罗在百夫长犹流的押送下,先用一天的时间,从该撒利亚坐船到西顿。一般来说,船靠岸后,一定会用相当的时日上货落货,乘客自然会上岸打发时间,囚犯却必须留在船上以策安全,防止他们逃走。不过,保罗却得到不同的待遇,百夫长宽待他,准他往朋友那里去休息、探访,当然百夫长会安排一个士兵监视着他。

离开西顿之后,他们要往吕家的每拉去,每拉是当时重一个沿海城市,航海业十分发达,从西顿到每拉大约需要15天的航程,本来最直接着的航线是沿着居比路的西岸航行,可是“因为风不顺,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参27:4)。原来,保罗启程的时候是初秋时节,海面吹的是西风或者西北风,所以他们沿着居比路的东面而走,目的是利用居比路这个岛来避风。

到了每拉之后,百夫长遇见一艘从亚历山大开去罗马的船,亚历山大是埃及的一个城市,故这艘船是从埃及开去罗马的。从埃及到罗马是一条很重要的贸易航线,专门运输玉米供应罗马广大的人口,由于古代的船只没有足够的抗风设计,所以从亚历山大出发的船一定先到每拉,然后依傍着亚西亚海岸再航行。保罗登上的这艘船,当然也是载有谷物的船(参27:38)。这艘船当然想赶及在冬季来临之前到达罗马,否则航行就有困难了,可是从每拉启程后,气候就不容他们达成愿望了,由于背风,整个旅程也比预计中迟了。

这一程已经走了好一段日子,船也似乎再也离不了海港了,因为天气仍然恶劣,冬天前的航海日期已过了(参27:9)。经文所提的“禁食的节期”是指犹太人的赎罪日,大约是在阳历的九月下旬到十月。根据犹太人的推算,安全的航行的季节是在五月至九月中。罗马人更加认为,九月中之后航行凶吉难料,十一月十一日启程的,更是自寻死路!如果保罗是在公元59年从该撒利亚启程的话,那年的赎罪日是10月5号,这和路加记载的时间是很吻合的。

船长和百夫长似乎仍然打算启航,在这时候,保罗插手干涉了,他在地中海有多次航行的经验,于是简单地警告当前的危险,但是百夫长和船长不信保罗说的话,他们觉得在这个海口过冬不便(参27:12)

这海口所指的是27:8提到的佳澳,它是一个开敞的港湾,在恶劣的天气里,是绝对不能避风的。船长和百夫长深知不可以启航去意大利了,他们只是想把船驶到沿岸的港口非尼基过冬。非尼基是一个船只过冬的主要城市,有良好的避风港,但是在那种天气之下,要把船驶到非尼基的革哩底也是困难的事情。

作者路加在27:13开始绘影绘声地描写船只在风暴中航行的危险。从佳澳到革哩底大约只需要一天的航程,既然当时起了温和的南风,似乎不难到达目的地,可是他们没有预料风向忽然改变,船在风暴中困住了,无能为力之下只好任风漂流。漂到一个叫做“高大”的岛的时候,他们做了三件预防措施,即27:16-18所说的:“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

这三节经文却让我们知道了一些航海知识。他们第一个措施是把小船拖上来,以在地中海航行的船都有小船随行,当有大风浪的时候,它很容易撞打在大船上而毁坏,所以必需拖上来绑在船边。第二个措施是用缆索捆绑船底,所指的大概是用缆索从船头到船尾拉紧,防止船只被暴风打散。第三个措施是落下篷,英文新国际版把“篷”译作“锚”,“落下篷”的目的是使船慢驶,甚至转移方向,避免在赛耳底沙滩搁浅。赛耳底在利比亚的海岸外面,是流沙浅滩的地带,传说是航海的危险地带,像现在所说的百慕达三角一样危险。

这次的风浪十分厉害:“大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都绝了”(参27:20)。船上当时情况危急,再加上人们晕浪虚弱,没有胃口吃东西,船上是一片愁云惨雾。在这时候,保罗第二次的干预,他的说话带有莫大的鼓舞,他说:“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保罗的信心是从神而来的,有神的使者向他显现,指出保罗必定站在该撒面前,这印证了23:11的启示,保罗必然安全抵达罗马,因为神的计划是要他在该撒面前作见证。

保罗抓住神的应许来安慰船上的人,并且叫他们同样对神有信心,27:25-26是保罗向船上的人所讲的话:“所以众人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只是我们必要撞在一个岛上。”

保罗的预言应验了!离开佳澳两个星期之后,船只漂流到亚底亚海,亚底亚海在意大利、米利大、革哩底和希腊之间,水手们从浪涛声中认出可能快靠近陆地了,于是测量水的深度。水这样浅,又加上海浪的声音,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以防船只打在石头上,所以水手们抛下四个锚,想等天亮的时候再找合适的地点靠岸。

27:30讲出了水手们的心态,原来水手们想坐小船逃走,可能他们认为没有港口停船的情况之下,坐小船逃走的生存机会比较大,同时又不用受船上乘客的连累。保罗看见这种情形,马上向百夫长指出,如果水手离船,乘客们就不能于次日把船靠岸了,于是兵丁砍断小船的绳子,决定不要小船了。

天快亮的时候,保罗在船上第三次说话,他这次主要是劝船上的乘客吃饭。原来他们自从遇见风暴以来,已经有14天没有吃东西!保罗劝他们吃东西,因为这与他们的安危有关系,他更加以身作则,说完话后,就拿着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神,擘开吃了。保罗为船上的人树立了两个好榜样,第一是为了保养身体而用饭,第二是为食物感谢神。众人见保罗的信心,于是也跟着吃了。

船上一共有276人。有人说,这艘船启程的时候,根本没有数点过人数,现在统计人数是为了准备分发食物,或者是为了登岸所作的统计。眼看就要登岸了,事情忽然又起了变化:“但遇着雨水夹流的方,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参27:21-26)。船不能动了,希望变成了失望!兵丁在混乱中怕囚犯逃走,所以想把囚犯杀了,因为如果有一个囚犯逃走,守卫的兵丁必须以自己的性命偿还。

在这时候,保罗又一次成为了焦点人物,经文是这样说的:“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入而行,就吩咐会洑水的跳下水去先上岸。”不管百夫长对其他囚犯的态度怎样,他不肯让保罗的性命受到危害,他制止了兵丁的计划,并且信任囚犯不会逃走,于是想办法让船上的人登岸,先吩咐会游泳的自行游过去,其他的人则用木板或者浮水的东西上岸。这章经文最后一句说:“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神的应许没有落空,保罗船难当中两次向船上的人保证,他们的性命一不失丧,他们的头发一根也不至于损坏,现在全部应验。

在这次的航行中,保罗虽然是囚犯的身分,却仍然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路加的描述中,保罗因着他背后的神,不但是属灵的宗教领袖,也成为了危难中真正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