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腓利门书12-22节

金句:腓利门书16节
“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

约翰‧伍尔曼是美国一位很有恻隐之心,出身于贵格会的巡回布道家,以倡导废除奴隶制度闻名。

我们晓得,“奴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歌罗西书3章11节,保罗说,“在此并不分希利尼人、犹太人、受割礼的、未受割礼的、化外人、西古提人、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

什么是“西古提人”呢?就是未开化的人里面最野蛮,最落后的一种人。即便一个人文化不高,保罗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一个最没有文化,在人看来最低等,最落后的民族的人,他信了主,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跟你我并没有分别。他一样是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基督是他的生命,在主里不分彼此。

腓利门书是保罗书信里面最短的一卷,也是保罗他的书信里,唯一一封写给私人的书信。这样简短的一封书信,信里面既没有谈教义,也没有谈神学,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被收纳在新约圣经的正典里,成为新约圣经的一部分。何以如此?因为这封书信述说了神在基督里恩典的可贵,神对我们的饶恕和接纳。对我们的爱和尊重。主不轻看一个逃走的奴隶阿尼西母,借着保罗挽回他,使用他。神都不偏待人,我们又岂能践踏他人的尊严,不把人当作人来尊重看待呢?

在基督的肢体中,没有哪个种族、国家或社会阶级是比较优越的。借着十字架,基督已经使我们合而为一,我们应该以诚实、尊重以及爱心来彼此相待,学习谦让。

约翰‧卫斯理讲过这么一句名言,他说,“我发觉很难可以对一个我所深爱的人产生偏见,除非我的爱心正在消失。”

当你轻看一个人,对他有偏见,那是因为你不爱他。约翰说,“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你连看得见的弟兄都不爱,怎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呢?约翰壹书4章21节,约翰说,“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

约翰‧伍尔曼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爱心的人。1720年伍尔曼生于美国的纽泽西州,从小对基督有坚定的信仰,少年时曾学习裁缝,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店铺,兼营布匹杂货。当他发现自己的生意扩展太快,让他的灵命开始贫穷的时候,他毅然放弃经营,宁愿只作个普通裁缝,赚一点钱维持生活,过着简朴生活。

他劝勉同为贵格会的会友,“当仰望神,只倚靠自己的劳动,过简单的生活,朴素节俭,顺从真智慧所引导的道路。”不要追求外表上的欢乐和成就。

他很同情新大陆移民中的穷困者,同情被愚弄,被欺诈的印第安人。附带一提,1683年6月23日贵格会领袖,宾夕法尼亚州殖民地总督彭威廉,曾主动与殖民地的印地安土著签署“和平条约”。彭威廉的父亲去世时,留给他一笔可观的遗产,包括英王查理所积欠的一万六千英磅。彭威廉愿意免除英王积欠的债务,用来换得美洲殖民地的一块土地。英王当然很高兴,就把得拉瓦河西边一块土地给了彭威廉,要他命名为“宾夕法尼亚”,意思就是“彭家的森林”。

彭威廉就带着很多贵格会的会友,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临走前英王查理还跟他开玩笑说,“小心啊!那里的印地安人可能会把你吃掉喔。”

彭威廉对查理说,“国王,我打算向他们购地。相信他们很愿意跟我做交易,而不会吃掉我的。”

英王听了感到很惊讶,“什么?为什么要跟他们购地?整个新大陆不都是我的吗?”彭威廉说“当然不是。”

英王查理很不以为然的说,“新大陆不是咱们英国人发现的吗?作为英国国王,我难道没有权利吗?”

彭威廉这时讲了一句公道话,他说,“啊,查理,我的朋友。假如有一船的印地安人渡海而来,并发现了英国,难道英国就是他们的吗?”

所以彭威廉是跟印第安人买地,他的地是跟他们签约得来的。作为贵格会的领袖,以后,彭威廉虽然去世多年,贵格会的会友和印地安人还是相处得非常融洽。

同为贵格会的会友,伍尔曼认为如果信仰没有促使他去关心人类受压迫的事情,那就只是假信仰。

英国文学家金斯黎说,“我不要只‘拥有’一个信仰,我要一个能支配我的信仰。”

伍尔曼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向印第安人传福音,带领他们信主。但他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黑奴的问题。

在当时,大部分美洲殖民地的人,都认为“贫穷”是任何肤色及每个社会必然存在的不幸,伍尔曼不这么认为,他坚信“奴隶”的存在是违反神旨意的。既然基督为这些奴隶死了,人们还这样对待他们,不把他们当作人看,将来必在全能者面前要受审判。

曾有一段时间,他亲身用自己的五官体验过奴隶生活的滋味,因而非常同情黑奴的遭遇,迫切想要帮助他们。巴克莱博士说,“全心全意担起他人的忧患,是基督徒生活的荣光和特有的权利。”

现在问题来了,贵格会会友中就有许多畜奴的,这种现象使得伍尔曼非常忧伤。他旅行各处,访问蓄奴的会友,尽上劝勉、警告的责任。他告诉这些家里蓄有奴隶的会友,他们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当作私人财产是不公义的。

他的论点很简单,“你是人,奴隶也是人,拥有奴隶会给你带来什么?你曾向你的孩子发誓过要遵行怎样的道德原则呢?”作为一个自称“有道德”的人,拥有奴隶是什么意思?你爱你的孩子,奴隶也是别人的孩子。

就这样,他默默地四处宣扬废奴的观念,并且以实际行动支持废奴。据说有一次,伍尔曼在教会讲完一篇反对蓄奴,以及奴隶制度的信息之后,有位会友邀他到家里作客,共进晚餐。伍尔曼进到会友家里,见会友家有黑人站立两旁,就上前询问他们的身分。当得知他们是奴隶的时候,他当下就安静地起身,不发一言就离开了。

伍尔曼一走,他的举动,给这个会友带来不小的震撼,隔天一早,家主就将所有的奴隶都释放了,让他们自由。

他不是强烈的批判、责难,而是诚恳的一家一家劝说,把真理向会友们陈明。所谓“聚沙成塔”,“滴水穿石”,不要小看个别影响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带来的果效。透过伍尔曼不懈的努力,许多贵格会会友,他们的态度开始改变,不再蓄奴。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伍尔曼他用双脚周游各处,不断地劝说。最后来到东海岸,向最后一位拥有奴隶的贵格会会友展开游说,说服对方释放他们的奴隶。那人答应了,结果南北战争前一百年,贵格会已经率先停止蓄奴。

当然,后来美国还是因为废除奴隶,引起南北战争,造成了极大伤亡。因此有人感叹,“当年如果有五、六十个像伍尔曼这样委身的基督徒,愿意穿梭各处,不断地劝说,美国就能避免这场内战。”

南北战争,使美国付出六十万人死伤的代价,并在一百年之后,还衍生出很多社会问题来。

一七八九年,5月12日,英国的基督徒国会议员威伯福斯,首次在英国议会为废除“奴隶买卖制度”发声。

为了废除奴隶买卖,威伯福斯在英国国会热心奔走。受到种种压力,被人恐吓,被人警告,被人嘲笑。有时灰心到一个地步,他想要放弃,干脆离开政坛去传福音好了。当时也同是基督徒的首相皮特劝他留在国会。他说,“信仰的原则和实践,不该只是停留在灵修,而要起来行动。”就勉励他不要被人拒绝就灰心。

写“奇异恩典”这首诗歌的约翰‧牛顿,原来是奴隶贩子,悔改归正以后,也开始呼吁废除奴隶买卖。他劝威伯福斯不可退出政坛,而要尽忠职守,同时坚定自己的信仰。

经过二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英国国会终于在1807年3月25日通过法案,正式停止大英帝国从非洲到西印度的奴隶买卖,通过了“禁止贩卖奴隶”的法案。

所以不要轻看个人坚持理念,锲而不舍奔走努力带来的影响。事实上,一件对的事情,若能坚持到底,又能保持乐观的胸怀,几乎可以无事不成,无远弗届。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你对应该做的事锲而不舍,对不该做的事绝不妥协,就能让人看见希望。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牧师巴克斯特,他把教区所有的家庭,编列一张名单,每周平均探访十四到十五个家庭。他督促自己,至少每家每年必须探访一次。因为他爱主的羊,要知道群羊的情况。

有时他跟会友半小时的谈话,胜过十年讲台的教导。这样锲而不舍的关怀、督促、教导会友,就使得他所牧养的教区会友,在真道上大得长进,品行也跟着改变。一个本来是品格败坏,人们以为最没有希望的地区,竟然成了不能隐藏,全英国最优秀的模范教区。

今天我们是否看重“逐家”的工作?是否肯为所坚持的理念,挨家挨户的逐一劝说?主耶稣曾经“走遍各城各乡”,我们又岂能闲懒呢?伍尔曼逐户劝说,巴克斯特牧师逐家探访,他们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让社会起了变化。保罗在监狱里,写信给腓利门,劝他行合宜的事。

愿主加添我们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知道如何行能讨祂的喜悦,并且积极地起来行动。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帮助我们一旦清楚知道,这是你显明的真理,是众人当行的,就毫不迟疑地全力以赴。因为人生不是一场梦幻,而是严肃的责任,将来我们要向你交账,要把自己的事向你说明。伍尔曼为罪忧伤,循循善诱,为人柔和,谦逊,充满友爱,在当代活出了你的样式。在解放奴隶的事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更实践了经上“爱邻舍”的教导。帮助我们延伸听道时的感动,使我们作个有影响力的人。不叫我们作失了味的盐,成了放在斗底下的灯。而能让人看见我们“恒心为义”的努力。求主赐我们信心和勇气,不是单顾自己的事,而是甘愿献上自己,作义的器具让你使用,切实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愿我们都能拥有你所喜悦的“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作真以色列人活在你面前。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