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约翰福音6章28-40节

金句:约翰壹书3章1节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

二十世纪初,1901年2月1日,考门夫人和他丈夫查理‧考门,凭着单纯的信心与爱灵魂的热忱,在没有差会的支、没有后援,甚至没有任何宣教基金的情况下,搭乘轮船来到日本,开始了二十五年之久的远东宣教事工,在东京和日本各处设立“传道馆”。他们相信若要基督的福音传遍远东,必须由当地的人民自己去完成,于是在日本创办“东京圣经学院”,专门训练当地青年。1905年更开始“逐家布道运动”。1918年,这个运动延伸到韩国,很快的就遍及大半个韩国。考门夫人和她的丈夫筹划规模更大的“中国逐家布道运动”。

查理‧考门曾经到中国考察,甚至深入中国内地,他爱中国人,时刻计划着将神的爱传入中国。在开始之前,他们先回到美国,用六个月的时间到处旅行演讲,宣传如何将福音的种子撒在远东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同时呼吁美国各地的教会差遣更多宣教士到远东来。

就在他们从俄亥俄州要到密西根州的路上,考门弟兄忽然感到心脏不适,立刻转往医院。医生诊断之后,要求他马上停止工作。查理‧考门不得已,只能听从医生嘱咐回到加州休养。他虽然躺在病床上,心里总是惦记着中国的福音需要,他心里总是悬着一幅中国地图,他逐省、逐县、逐区、逐村、逐家的为中国人祷告。考门弟兄经常对考门夫人说:“我们必定‘不要让神休息’,直到在全日本、韩国和中国,看见千万人得着基督的福音,得蒙基督宝血的救赎。”

但他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一病就是六年。考门夫人随侍在侧,与丈夫一同经历人生的打击。在此期间,考门夫妇饱受撒但的攻击,多次想退缩、好几次几乎跌倒,但每到紧要关头,神总是借着一本书、一张福音单张或几句经文,让考门夫人和他丈夫得到他们当下最需要的信息,使他们因此重获亮光,恢复信心。

考门夫人提到:“有一天我们在海边走着,心里在想,神是不是忘记恩待我们了?这时风把一张小纸条吹到我们脚边,我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神在台风眼里向祂的孩子微笑’,我们对祂的慈爱因此有了新的认识。”

考门夫人不但没有失去信心,而且特别记下她丈夫如何与神独处,靠主得胜的经历,好叫一些离群独居,或被疾病所困,又感到自己如同“置身荒漠”的宣教士,听到属天凯旋的音乐,发现在荒漠中涌现的甘泉。这就是考门夫人开始写灵修名著《荒漠甘泉》的初始动机。

神许可她丈夫身体不适,疾病缠身,让考门夫人必须长年照顾她的丈夫,一直到她丈夫离开世界为止,但是却给了她各样的安慰。考门弟兄于1924年9月25日过世,考门夫人称那一天是考门弟兄的“加冕日”。在丈夫过世之后,考门夫人又回到中国,继续丈夫未完成的工作。1957年,87岁的考门夫人身体已经渐渐走下坡,三年后那一年的复活节,她才以九十高龄被主接走。他们夫妻二人怎样事奉主,都是主所知道,并且被主记念的。

“逐家探访、逐家邀请”,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让孙大中想到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牧师──巴克斯特,他把教区所有的家庭,编列一张名单,每周平均探访十四五家。他督促自己,至少每家每年必须探访一次。因为他爱主的羊,他要知道群羊的情况。

有时跟会友半小时的谈话,胜过十年讲台的教导。他逐家探访会友,不只是跟他们闲话家常,也带领他们家庭敬拜,查考圣经,关心辅导他们。趁探访的机会,他还会亲自送书上门。

巴克斯特牧师认为,如果任由信徒买书,他们会给自己许多理由和借口不去买,也就不读书了。但把书送在他们手中,他们就无可推诿,非读不可了。当他下一次来的时候,他就像是负责任教师一样,会考问会友对教义的了解,听他们读书心得的分享,需要时和他们一起讨论,并给予指导。

他秉持经上的话,要求会友要长进。他说:“如果谁不肯受教,就不是门徒,也不算基督徒。”会众可以体会出,他是真正关心他们的灵魂,所以他的事奉,带出了真实的效果。

巴克斯特牧师深信,圣洁蒙爱的会众,有圣灵住在里面,行事为人就要与蒙召的恩相称。所以特别注重会友的品格,殷勤的教导他们。结果,整个教区都更新而变化,一个本来是品格败坏,人以为最没有希望的地区,成了“城造在山上”,“为主发光”,全英国的模范教区。这蒙福的效果,延续了一百多年之久。

今天我们是否看重“逐家探访”的工作呢?不单是为传福音,也是为了关心信徒。

“传福音”好比“生孩子”,孩子生下来之后,不是就“不管他了”,而要喂养、照顾。“生而不养则病”,“养而不教则野”。“小羊”很不成熟,喂养起来特别麻烦、格外费劲。但主说:“喂养我的小羊,因为我爱他们。”试问,我们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爱祂所爱的吗?是否肯用爱心和耐性,照管主的小羊,甘心服事他们呢?

主要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祂,满有祂长成的身量。当我们长大成人,就不再作小孩子,轻易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好牧人知道羊的情形,他不是催赶他们的羊,而凡事有合理的安排,是量着小羊的的力量,带领牠们慢慢前行,适时的使牠们躺卧在青草地上,领牠们在可安歇的水边。

传道人要关怀初信主的小羊,探访他们,陪伴他们、勉励他们、安慰他们、带领他们,必要的时候辅导他们,不让小羊因为感到受伤离开教会。主怀抱祂的小羊,抚慰软弱的信徒,祂体恤每一个一个疲惫的心灵,祂关心那些有病的,甚至已经离群的小羊。祂是温柔的牧者,祂的温和使我们为大,使我们在成长中继续长进,在爱中被建立。今天我们是否关心教会里灵命还不成熟,初信的信徒呢?

主复活以后,在彼得起初蒙召的加利利海边,把牧养的工作交给他。主问彼得:“彼得,你爱我比这些门徒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么?”彼得说:“主阿,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么?”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么?”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当彼得在众人面前,见证他对主坚定不移的爱之后。主告诉彼得将来的事情,并且对彼得说:“你跟从我罢!”主怎样凡事给我们作榜样,甘心服事我们,我们也要跟随祂,照主的旨意,照管祂所托付的群羊。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

孙大中主持“旷野吗哪”节目,也就像一种探访。有人问孙大中,怎么样做好像“旷野吗哪”这样灵修性的广播节目?要怎么样用广播来牧养听众呢?

我知道我们中间有很多还是主的小羊,小羊最需要的,就是“喂养”,给他们吃。所以讲的东西不能空洞。空洞就是没有内容,东拉西扯没有结构、没有主题,带不出信息。“空洞”永远不能给人“感动”。尤其现代人时间都很宝贵,没有人愿意花时间听空洞,没有内容的讲章。所以一定要在有限的时候里把主的道讲得清楚、生动、吸引人,有充实深入的内容,让所有接受到的人灵命得到造就和改变。这要怎么做到呢?要花心思。每一集节目都必须要有充足的预备。

在美国宾州的一个小镇上,一间教会的告示牌上写着:“为丰收祷告的同时,也要继续耕地。”主持灵修性的广播节目没有捷径,每一篇讲章都要从热忱发出,有充分的思考、充足的预备,使听的人感到丰丰富富的,有饱足感。

要让小羊健康成长,就要忠心喂养,按时分粮,要给他们吃。英国知名的牧者钟马田牧师说:“讲台若能提供稳定的、可靠的、持久的信息,那是教会的荣耀。”讲道是最直接、用最清楚的方式把神的道、神的旨意讲出来。保罗勉励提摩太要专心,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

主的羊自然会听主的声音,哪里有粮,哪里就有羊。所以福音广播的事奉是不分国界,超越时间的。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不在乎长短,而在乎信息。讲得“准确”,比讲得“长”,讲得“多”要来得重要。所以要有充分预备,但不拘束,不必拘泥於一格。要让听的人,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容易记住和明白,每一篇讲出来的道,都能够从中受益。

所以要花心思,要站在小羊的立场,为他消化、组织、铺排。有一句话不断提醒我:“你不可能把你没有的给人。”你不可能带人去你自己都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经过消化、沉淀,自己不懂,怎么能够期望听的人能明白呢?小羊要吃“灵奶”,所以把主的道消化了以后,再分享出去。自己先被感动,所分享的才能感动人。

孙大中特别感到不能作“不用头脑”的基督徒,因为神赐人悟性,给我们理性,是要人昼夜思想祂的话的。主要我们认识祂,要我们“深知所信”,要我们离开初信的岸边,进到水深之处。要我们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每一次主持节目的时候,孙大中都会想,今天的信息能不能应用在生活中?听的人能不能因为这篇道,在主的恩典中更成熟、更长进?

求主给我们牧者的心肠,国度的眼光,爱主所爱的。不忽略逐家探访和邀请;要效法主,走遍各城各乡,照父神的旨意尽心服事我们这一世的人。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仅此一生,帮助我们不让时间白白流逝,而是忠于你,顺服你的带领,不违背你给我们各人的异象。你要我们与你同心同行,把我们从你所领受的恩典分给人,作你恩典流通的管子。你不要我们虚空的过了一生,而要我们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帮助我们在暂时中抓住永恒,照你的心意,“使多人归义”。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求主叫我们不退缩,而是靠你刚强,作你喜悦的精兵、勇士。帮助我们在服事的过程中更多的经历你、更深的认识你。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