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空中辅导》。上一次的节目,我们引述了专家的意见,对于孩子接触视频网络方面遇到问题,有什么实际的应对方法。不知道大家从中学习了多少?不过我还是鼓励大家,无论我们听了多少建议,还是比不上实际上的应用来得有效,希望大家从当中理出一个适于自己的态度。当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并不要以为完全搬出专家的方法就一定成功,事实上,我们在辅导的技巧中也常提醒各位,说话的语气、对话时候的眼神和态度,其实也影响你跟孩子的关系。如果你们的对话经常带着不耐烦、指责或厌弃的语气跟用词,那就算给你学会了所有知识,也清楚知道善用手机网络的好处或坏处,你还是不会成功帮助你的孩子改变生活上的习惯的。

一个人为什么会有改变的动力?是需要一个正向的外力来支持,而且是需要时间耐性,循序渐进地有系统地进行,人才会进步。但是我发现,孩子为什么会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似乎是有两种不同的家长教养模式导致的。第一种是以打骂、羞辱语言伤害的方式,来教养孩子的家长,我告诉你,以羞辱教导孩子,或许你会以为是一种激励他长进的方法,毕竟你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这样养育你,而你又觉得自己并没有坏到哪里去,所以就照做在你孩子身上吧!可惜很多人都错了重点,人的心灵是需要被爱惜与滋养才会成为美善,就如一颗种在好土的种子,经过悉心的照料,花农按时浇水、施肥、除草、晒太阳,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并且长出又大又壮硕的果实。也许你会看到许多心灵强大的人,不都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成长吗?人家不都一样成功?但你看不到的,是他们内心的千疮百孔,外在的成功不等于内心的强大,这是为什么神永远看人都是看内心,而耶稣来到世上要医治的,最重要也是人的内心。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便活在故意或无意的羞辱文化中,他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极重的自卑感,驱使他在外寻求爱与肯定,当网络上有任何吸引他,又能满足他内心需求的人事物出现,他就容易一头栽进去无法控制,而父母看到又更变本加厉地指责谩骂。如孩子是早熟型的,更会有样学样顶撞父母,如此只会带来恶性循环,而恶劣的亲子关系,是不会带来正向推动力的。

另外一种教养模式刚好相反,就是将孩子从小宠得如珠如宝,他要什么总是百般迁就,孩子态度有问题时又不立时改正,甚至家长甘愿任由他摆布,为的其实是想逃避教养时带来的不便或不舒服。虽然这些家长没有在言语或身体上伤害孩子,但孩子的内心依然没有被好好扶植,就如一颗植物要长高,农夫却没有给它支架去引导它向上生长,没有原则与方向,结果就是让他乱长至东歪西倒,完全没有自强的能力。小孩的成长没有父母健康的管教和培养自律的生活,当他沉迷网络时难有自制能力,对大人的好意劝说更会完全不放在眼内,因为他已经习惯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父母,也从不需要对自己不当的行为付上代价,因此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同样不能成为正向推动孩子改变的动力。

在歌罗西书3:21提到:“你们作父(母)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在这里“不要惹儿女的气”,在《新译本》圣经把它翻译作“激怒”,是更为容易明白,整句大概的意思是:“不要用不合宜的言词或行动,去惹动儿女们进入愤怒状态,以致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持久性的怨恨。”但同时,圣经在箴言13:24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这表示儿女也是需要适当管教,而不是采完全放任的态度。那么,我们作父母的,到底应该要怎样取得中庸之道,与孩子可以培养正向的沟通,以致在他们人生路上需要被提点时,能够减少彼此的磨擦,同时又可令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被尊重呢?

一直有收听我们《空中辅导》的听众朋友,应该记得我们经常强调从小培育孩子的重要性,孩子0-6岁的时期绝对是黄金时期,如果父母能把握住这个时期,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互信和互爱,那么在教养的路上,定必能够更得心应手,也更容易实践到以上提及圣经里的教导,因为不论是鼓励或提醒,前提都是要建立在信任与接纳的基础之上。如何能够打造这个基础?就是要懂得良好沟通的技巧了,也就是学习“好好聊天”。一句话说得好:“会聊天的父母,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用以下几个小技巧,给大家参考学习。

父母们要懂得:

1. 有效沟通的前题是接纳情绪
这个小技巧说易行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只看你愿不愿意操练。父母很多时候一听到孩子生气或埋怨的话,都会想立即反驳或否定,特别当对方讲的与自己有关。然而,当我们看清楚孩子说这些话的原因,很多时候真正需要的是情绪抚慰,我们便要懂得“闭咀的艺术”,待孩子把话说完,我们再慢慢提问,帮助他疏理这些情绪,也不要跟着孩子一同激动,甚至比他更愤愤不平。当他们发现谈话的气氛改变,便会开始与你一同学习耐性的沟通。歌罗西书4:6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背景是保罗教导信徒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不信者,其实应用在家人沟通上也很有帮助。带着和气是指说话“温文儒雅”的态度,或“和善、温柔的言语”、“优雅的言语”,而“用盐调和”是指我们要说“机智”、“隽永”、“有意义”的话。我们可以反思自己与孩子说的话,有多少真的是有智慧的?又有多少只是赌气的?有没有自以为是的长篇大论呢?

2. 要留意聊天不要那么有目的性
我们习惯问孩子问题的用意,往往好像在查核或窥探他们的行为一样。当我们问他:“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呢?”可能态度语气像法官审判犯人,有意无意表露了“你今天有没有闯祸呢?”的意思,而不是真心想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们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要学习问孩子小而具体的问题,例如:“你今天上了什么课?你最喜欢上哪一节课?为什么你会喜欢呢?”等等,让孩子容易回答之余,也让他知道你是真心想知道他的感受,而不是行动报告。

3. 多使用身体语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提出的交流法则中提及,正确而有果效的沟通交流中,语言只占7%,另外语调语速占38%,而剩下的表情和动作竟占55%,可见成功的交流中,非语言沟通占了何等大的比重!所以,我鼓励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身体语言,跟年幼子女说话时,可以多轻拍孩子的肩膀或摸摸孩子的头,让他们从这些身体接触中感受安全感与亲切感。有时候若真的不知如何用说话表达,也可给孩子一个微笑,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当孩子伤心难过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更胜千言万语。

4. 看准和孩子聊天的机会
如果希望有良好的沟通,看准适当的时机也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下午5时到7时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低点,所以,特别在这个阶段,不适合跟孩子谈太严肃的话题。这段时间也是一般家庭晚餐的时段。早前有团体做了一个有趣的问卷调查,名为“饭桌上之亲子关系”。结果显示,八成半受访者认同子女与家人共晋晚餐,是亲子沟通的良好机会。但是,研究亦发现了一个倾向,就是子女与母亲一起晚餐时的平均用膳时间只有36分钟,当中有一成受访者更表示可在10分钟内极速与母亲完成晚餐,这反映子女与母亲在饭桌上的沟通质量其实有待改善。另一个研究发现,就算家人有共餐机会,却有近45%的家庭,会因为手机而分心;约69%的注意力是放在家人身上,手机就分散了31%的注意力,其中子女比父母更关心手机里的内容,父母多半需要回复工作相关讯息,而子女的重心就放在追电视剧、联络朋友或关注社群网站等等。调查也发现,高达10%的子女因为“不知道要和家人聊什么”,只好躲进手机的世界里。以上的发现引导我们思考,当知道一家人同桌吃饭是宝贵的沟通机会时,我们是否能够好好把握呢?亲子专家提醒我们,当两代之间沟通失焦,也就失去了同桌共餐的意义。所以父母要知道“抓紧时机、选择话题、言简意赅、见好就收”这四大原则,是很重要的。父母要避免用上对下的方式、自说自话地“教训”孩子,而是要抓住重点,透过清楚易懂的方式表达,鼓励子女交流,而且不带任何批判语言,慢慢练习,熟能生巧,亲子之间的桥梁就能慢慢接上了。

以上几个要留意的沟通重点,希望大家可以把握时间及时行动,越早跟孩子培养正向的沟通模式,你在帮忙他们面对人生各样试探与挑战上,便越有果效。只是,圣经也不是一直要求父母尽责任,而孩子可以任意伤害大人的心。我们都知道华人社会重“孝道”,也有所谓“百行孝为先”,圣经也强调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要孝敬父母。如以弗所书6:2-3所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原文“孝敬”,也有“尊敬”的意思。

第二:要听从父母。如歌罗西书3:20所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这里“听从”是指“在某人的权柄之下听命”,跟仆人听从主人是同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父母要学习与孩子沟通,孩子也有责任学习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父母,不是一味以气用事,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围绕着他转。我们也有一些年青的听众朋友,希望如果你听到今天的节目,请好好思考也反思自己平常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否有需要调整或进步的空间?互信互爱的关系是需要彼此努力建立的,请记着每个人有权利接受爱,也有义务去学习付出爱。只是,在孩子还没明白这个道理之前,父母负起的责任是更重的,因为在这段关系中,做父母的无论如何都应该要比孩子成熟,所以刚开始的以身作则与言传身教,还是需要父母领这个头,这时候我们便更应该依靠神,因为明白人的有限,求主每天赐给我们耐心与包容,还有不离不弃的决心。

最后,我想实际地鼓励大家订下目标坐言起行。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离目标越接近的时候,力量特别强;离开得越远,力量越弱。因此,把大目标变成数个阶段的小目标,才会产生“再努力一下,就快要达到了”的动力,只要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几个小步骤,最后达成机率就会增加35%。我们太常听到大家打来倾诉的电话,都是说孩子爱滑手机不听话,希望我们之后可以听到大家尝试改变沟通模式后,有什么好的见证与改变,也欢迎跟我们分享,好让你们的分享也成为别人的鼓励。

让我们同心祈祷:亲爱的耶稣,我们为许多现在面对手机或网络成瘾的家庭向你祷告,求你赐给我们改变的动力与信心,让我们不怕困难,也不要觉得太难就放弃,因为孩子是你所赐的产业,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教养他们,让他们知道对错,也要以神的爱去接纳彼此的软弱,从每天一小步开始,感谢主加能赐力,奉主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