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1. “哈该”这名字的含义:“节庆的”、“耶和华的筵席”。

2. 哈该与哈该书的历史背景
哈该和撒迦利亚,是同期的先知。(拉5:1)主前539年,波斯王古列灭了巴比伦,建立波斯国。之后,他发诏颁令,准许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回到故土重建圣殿,结果就有5万人回归。
主前538年,犹大人在所罗巴伯和大祭司约书亚的带领下,带着获归还的圣殿器皿,高高兴兴地回家。一回耶路撒冷,就立刻开始重建祭坛,献祭守节。那时他们的心情,就像“哈该”这名字的含义。
可是,他们重建圣殿没多久,就遇上了问题。他们受到撒玛利亚人的阻扰,于是犹大人建殿的心就动摇了。掉进属灵的冷漠。因为犹大人面对的,不但是外在人为的阻拦,也包括群体内围问题。就是受到经济气候的影响,同时信仰生命流于表面。原来那时有旱灾,比较萧条。加上犹大人已经淡忘起初回归故土的感动,失却得建圣殿的热诚,他们的心稍微不爱神一点,就变得越来越现实。建不建圣殿无所谓,日子过得好就可以了。就在这个建殿工作停顿下来的时刻,神差先知哈该向祂的子民说话。

3. 哈该书的结构内容
哈该书记录哈该在五个月里讲的四篇讲章,鼓励神的子民重建属灵圣殿,就是:要行动、要改进、要洁净、要复兴。这四个主题,就是哈该书两章的内容大纲。
3.1. 第一个“要”:要行动(该1:1-15)
行动起来建圣殿。道出百姓拖延重建圣殿的工程,结果带来恶果,就是劳碌多,所得少,因为神不赐福他们。但当百姓听了哈该的指责,就重新作工。
3.2. 第二个“要”:要改进(该2:1-9)
生命要改进,之后圣殿的荣耀会大于先前。该2:1的“七月二十一日”,是七天住棚节最后一天,本当全民欢庆收获感恩,但因收成不好,加上虽然年老一代看见现在圣殿光荣不及当年所罗门时代那么辉煌,就有点泄气。但即使这样百姓也该过节。活着就该感恩,毕竟有殿已比没殿好,何况有神亲自鼓励,叫领袖百姓都当刚强作工。这里带出应许,将来神的灵要在祂子民中间,祂子民所建的殿大有荣耀,万民也甘心乐意奉献。这个过度段落,将殿的建造与人对神的热心连在一起讲了。
3.3. 第三个“要”:要洁净(该2:10-19)
洁净所献祭物、心灵和生命。
在秋雨来临适合耕作冬季作物的时候,哈该故意当着百姓的面问熟悉律法的祭司有关献祭的条例。对答之间要带出的是百姓和事奉者对神的心到底如何。人若以为他们在圣洁的地方作出一个献祭的动作,就可以叫自己变得比较圣洁,或是想以善行来掩盖他们的罪过,这可是大错特错。可是当百姓归心向神,顺服听从神,神必悦纳他们的建造奉献,并赐福他们。
3.4. 第四个“要”:要复兴(该2:20-23)
这里提到神子民终极的盼望属灵工程复兴在于神。祂掌王权,亲自消灭神子民的敌人,所罗巴伯获拣选作为将来弥赛亚的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