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杨天成

Error loading media: File could not be played
 
00:0021:5421:54
21:54

1. 比较路18章的两个比喻
1.1. 这两个比喻有共同的特色:
1.1.1. 都跟祷告有关系;
1.1.2. 都在说明祷告的目的和态度。
1.2. 路18:1-8,是寡妇和法官的比喻。主耶稣在此提醒我们:
1.2.1. 祷告要有锲而不舍的态度。
1.2.2. 神会垂听我们的祷告,并且按照神自己的旨意来响应人的呼求。
1.3. 路18:9-14,是有关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的比喻。主耶稣继续教训我们:
1.3.1. 祷告不是一种宗教仪式;
1.3.2. 在祷告上,信徒应该保持一种谦卑等候神的态度。
1.3.3. 人绝对不能单靠遵行一些宗教仪式,或者靠着好行为来得救,因为救赎是出于神的恩典,是神白白赏赐给凡相信祂的人,圣灵会感动人的心,使人回转、悔改,归入神的名下。
1.3.4. 唯有我们愿意认罪悔改,心存谦卑,我们才能被主赦免。
1.3.5. 主耶稣也透过这个比喻,批评一些自以为义、假冒为善的宗教领袖。

2. 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的比喻有两个区别。
2.1. 法利赛人和税吏之间的区别。
2.2. 神和人之间对“义人”的不同看法。

3. 法利赛人和税吏
3.1. 法利赛人和税吏,他们都上去圣殿里面祷告。圣殿本身就是祷告的殿。(代下6:12-42)在旧约圣经里面,所罗门王建圣殿以后,举行献殿的仪式,求神悦纳百姓向着圣殿的祷告。
3.2. 对于法利赛人和税吏进入圣殿祷告,主耶稣却有不同的响应,因为他们祷告的态度不同,而且他们对“称义”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3.3. 法利赛人的身分。
3.3.1. 法利赛人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在犹太教里面,是受人尊重的群体。
3.3.2. 法利赛人的人数不多,他们也不算是政治人物,可是他们受人尊敬,在政治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3.3.3. 法利赛人属于一个宗教团体,他们重视怎样持守律法的细节,例如尼哥底母,悔改之前的保罗,都是法利赛人的背景。
3.4. 税吏的身分
3.4.1. 税吏在当时的时代,都是一些被人厌弃的人。当时的人如果在街上看见税吏,他们就会刻意避开,不跟税吏走在一起。
3.4.2. 税吏一般都是犹太人,可是他们为罗马人做事。罗马人赋予他们权利,去向犹太人收税,他们甚至为了自己得到更大的财富和利益,而欺压百姓,在收到的税项里面拿取一部分归给自己,因此犹太人都歧视、憎恨税吏,认为他们一无是处、视财如命。

4. 法利赛人和税吏之间的区别
4.1. 两个身分悬殊,好比法官跟犯人,或者君王跟乞丐。一个很尊贵,一个就很卑微。
4.2. 法利赛人和税吏都是犹太人,都有权利进入圣殿向主祷告,但是两人祷告的时候所站的位置,祷告的姿态和内容都不同。
4.3. 法利赛人在殿里面祷告
4.3.1. 法利赛人走进圣殿,站着祷告。
4.3.2. 当时的人通常都是站在圣殿里面祷告的,可是主耶稣在这里强调法利赛人站着祷告,可能是在形容法利赛人的骄傲。
4.3.3. 法利赛人的祷告是自言自语的祷告。“自言自语”就是“向自己祷告”、“为自己事情祷告”的意思。
4.3.4. 法利赛人没有讲自己犯的罪,以祷告来抬高自己,跟旧约中以祷告述说神的恩典有很大的差别。是敌挡神的人。
4.3.5. 耶稣在这里没有强调法利赛人所说的是真还是假。我们相信,法利赛人所说的一切,都是他努力去做的事情。其他的人同样会同意法利赛人所说的话,并且对于他有高度的评价。
4.3.6. 法利赛人的祷告内容和姿态显出他觉得自己很完美、很敬虔,甚至有点高人一等。他们是受人尊敬的社会和宗教领袖,所以百姓喜欢亲近法利赛人,觉得跟法利赛人在一起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4.4. 税吏在殿里面的祷告
4.4.1. 税吏只敢远远地站着,意思可能是他没有站在圣殿的中心位置,只是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如果是在排队的话,他应该会排在最后面,而不敢排在最前面。
4.4.2. 税吏的表现跟法利赛人相比,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4.4.3. 主耶稣口中形容的税吏甚至连举目望天都不敢,税吏还捶着胸口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4.4.4. 税吏这个举动说明,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一个罪人,所以他觉得自己不配站在主面前,他唯有以捶胸的方式,向主表达自己的懊悔,并且求主怜悯他,求主赦免他的罪。这是他当时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4.5. 小结
4.5.1. 法利赛人自高自大;税吏自甘卑微。
4.5.2. 法利赛人站在圣殿明显的地方来大声祷告,税吏却站在远处暗暗地祷告;
4.5.3. 法利赛人满有信心地向主表达自己的善行,好像跟自己说话一样;税吏却连举目望天都不敢,捶着胸口,只敢向主认罪,求主怜悯。
4.5.4. 主耶稣以这个比喻提醒众人:他所喜悦的不是法利赛人的祷告,更不是自以为义的心态,而是一种谦卑认罪,愿意悔改的心。(诗51:17)

5. 神和人之间对“义人”的不同看法(路18:14)
5.1. 主耶稣提醒众人祷告的应有态度,以及什么叫做“义人”。对于“义人”的看法,神跟人是完全不同的。
5.2. “回家去”直接的翻译是“从耶路撒冷的圣殿下来,回到自己的家里”。这里强调了圣殿和家的对比。使徒行传的“家”这个字代替了“圣殿”,这个地方是神的工作显现的地方。
5.3. 法利赛人作为犹太的宗教领袖,他们在殿里的祷告不蒙悦纳;可是税吏作为被社会弃绝的一群人,他的祷告却被称为义。
5.4. “算为义了”,表明了主耶稣悦纳税吏的祷告。主耶稣在这里所讨论的不是个人得救的问题,而是在强调,神要拯救那些愿意自甘卑微、全心顺服和信靠主的人。
5.5. 这个比喻没有讨论救恩的问题,不过“算为义了”这句话带出神的恩典的重要性。法利赛人为了自己可以遵行摩西的律法而感到自豪,可是主耶稣认为,唯有倚靠神的恩典,人才能蒙神悦纳。
5.6.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这句话表达出作者路加的著作里面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逆转。在这节经文里面,路加按照逆转的原则,讲出福音的中心就是神的恩典。
5.7. 从人的角度,法利赛人受世上尊敬,税吏却被人厌弃;法利赛人所做的都是遵行律法的好行为,税吏却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5.8. 从神的角度,神在这个比喻里面强调的是“算为义”这方面。税吏祷告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可以说是圣经里面其中一个最短的祷告,希腊文只有六个字,可是这短短的祷告,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6. 看见神的神圣,自己的罪和卑微
6.1. 税吏清楚神的存在。他认识神,也因此认识自己。他知道神的神圣,就看见自己的罪和卑微。
6.2. 当我们认识到神是爱,虽然我们有罪,不配被主所爱,我们仍会察觉到自己是被主所爱的人;
6.3. 当我们认识到神的创造,我们就会了解自己只是被造之物,没有可夸;
6.4. 当我们认识到神的大能,我们就会了解到自己的软弱和有限,因为一切都是从主而来,而不是靠我们自争取回来的。
6.5. 神学家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里面讲到:认识神和认识自己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好像税吏一样,因为认识神,而更多了解自己的时候,一定会发现自己的罪,因为神的圣洁跟我们的罪恶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6.6. 创世记,亚当和夏娃的例子
6.6.1. 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他们才发现自己赤身露体,所以感到羞愧(参创3:10)。
6.6.2. 在灵性上,当我们发觉自己的罪,我们同样会感到羞愧,会像亚当一样想藏起来,或者像税吏一样,深切懊悔,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求主赦免自己。
6.7. 旧约圣经中其它的例子
6.7.1. 当神的仆人与主相遇,他们会看见自己的罪。以赛亚看见异象,他见到神“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又听见撒拉弗的赞美之声,立刻感到惊慌失措。(参赛6:5)以赛亚所与主相遇,了解到自己是不洁的人。
6.7.2. 先知哈巴谷同样看见从主而来的异象。当时他看到世上有许多不义的事,也不明白义人为什么被不义的人所胜。当神回答哈巴谷先知的时候,他也感到非常害怕(哈3:16)先知遇上主的时候,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
6.8. 新约时代,门徒从主耶稣身上看见神的荣耀,也不免不了感到害怕,例如彼得经历到主耶稣施行的神迹,加利利海得着非常丰厚的渔获的时候,他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参路5:8)
6.9. 每个遇见神的人都会看到自己的罪恶和软弱,神的圣洁、荣耀和大能使人敬畏。税吏的祷告反映出他认识神;法利赛人的祷告说明他不认识神的真象,他也不觉得自己有罪。

7. 神所要的义
7.1. 在我们的周围,可能不容易看见或者听见“对不起”这三个字;人很少讲出自己软弱、不足、犯错的地方。
7.2. 人反而常常强调自己做得有多好、有多厉害。承认自己犯错和不足,在世界的标准里面,实在是一件羞耻的事,会不被人接纳。
7.3. 可是神所要的,就是我们拥有一颗忧伤痛悔的心。(彼前5:6)
7.4. 骄傲使我们不能够领受主的恩典,就像法利赛人一样,反而谦卑的人可以得着神的赐恩。“自卑”的意思是谦卑,就自愿将自己压下来,而不是被人逼迫才屈服在别人面前。

8. 学习谦卑
8.1. 神的爱能够转化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与主相遇,我们不但认识到神的真象和荣耀,也可深深地感受到神的慈爱和怜悯。我们也会愿意顺服在神的旨意当中,服在神的大能之下。
8.2. 学习税吏的祷告,像他一样,认识到自己的软弱,了解到神的怜悯和慈爱,在祷告中经历神的更新和转化,成为新造的人。
8.3. 愿我们的祷告蒙主垂听,愿我们的生命蒙主悦纳。希望法利赛人和税吏祷告的比喻,可以勉励我们做一个柔和谦卑的人。

9. 思考问题
9.1. 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有什么不同?请总结他们祷告的特点。
9.2. 你平常怎样祷告?你的祷告比较像法利赛人,还是像税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