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观察历史背景的范围:

1. 地理:历史和地理有紧密的关系,明白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更能掌握经文内容。
1.1. 例1:路2:41和10:30的比较
1.1.1. 2:41记载约瑟和玛利亚去圣城过逾越节的时候,用“上耶路撒冷去”。
1.1.2. 10:30记载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的时候,却说:“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
1.1.3. 两节经文均无错误,这和地势有关,耶路撒冷在山上,耶利哥在山下。
1.2. 例2:诗篇137:9“拿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1.2.1. 这篇诗属于“咒诅诗”,表达耶路撒冷城被攻破之后的遭遇,巴比伦人把掳走的犹太婴孩摔在石头上,诗人因为犹太人这种遭遇而产生极大的忿怒,因此求神主持公道。
1.2.2. 为何称摔婴孩在盘石上的人竟然是有福的?因诗人所住的巴比伦是平原地带,一容易看见盘石,所以要拿婴孩摔在盘石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1.3. 例3:歌2:11“冬天过去,雨就止住了”。
对我们来说,夏天才是雨季,为何说冬天反而下雨呢?这和当地的地理气候有关,巴勒斯坦受到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冬天才是雨季。

2. 政治:很多圣经事件均和政治有关,特别是先知书中的许多事,只有透过政治的发展来解释,才能更加明白。
例:以色列人有很多外邦的习俗,就是因为亚哈追随所罗门的作风,接纳外国宗教,在政治上结盟,结果在他的统治下,外邦的习俗纷纷进入以色列。

3. 经济:社会的经济状况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影响。
3.1. 例1:列祖时期一定是半游牧的经济;以色列立国之初是农业经济;所罗门的时期是商业经济;至于新约的罗马时期,则是国际化的经济。
3.2. 例2:从彼得前书看经济发展
罗马政府的都市化计划在小亚西亚地区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个省份仍然是当时的郊野,经济相当萧条,这些经济因素或者使当地的信徒受到逼迫。

4. 军事战争:“战争”这个词单在旧约就出现三百多次,诗篇中的“避难所”、“力量”或者“现在的帮助”等等词,都是取自军事的隐喻的,这和当时的军事局势有关系。巴勒斯坦是欧洲通往非洲的惟一桥梁,是贸易的必经之路,军事策略非常重要,每个国家都希望把巴勒斯坦据为己有,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战争像这里那么频繁。
例:撒下10:17-21
记载大卫打败叙利亚人一千战车之后,并没有留下一辆,这令人费解,因为战车是重要的军事武器,或者大卫觉得战车对他的兵力没有什么益处,但是到了所罗门的时代,战车在以色列已经很平常了。

5. 文化风俗
5.1. 家庭风俗:最注目的是结婚的仪式。例如以色列在列祖时期便是施行“本族通婚”,规定不可以和非以色列人结婚。而家谱也非常重要,它成为家族纯正的保证。
例如:约瑟和玛利亚的婚姻
当约瑟知道玛利亚怀孕的时候,内心十分挣扎,想休了她。这和犹太人的婚礼习俗有关系。当一对犹太男女互相许配之后,虽然还没有夫妇之实,却已有夫妇之名,别人都会当他们是夫妻。明白了这个背景,就更能体会约瑟的挣扎,以及他因为顺服神而作出的牺牲。
5.2. 物质习俗:住房和穿着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例:房子建筑
在旧约时期,以色列村庄的建筑和手艺很简陋,住房多是简单的、四四方方的一层,房顶铺上芦草和土,所以房顶经常会长草,这种习俗让我们明白诗129:6为什么说:“愿他们像房顶上的草,未长成而枯干。”
5.3. 日常生活习俗:犹太人和外邦人的生活习俗不同,常有争论
5.3.1. 例1:可7:4:“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
这是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他们担心在市场上和外邦人有接触,所以要彻底洗澡才去吃饭。
5.3.2. 例2:另外一些生活上的习俗
譬如罗马人刮胡子,犹太人却蓄胡子,又喜欢留着浓密的长头发。所以当有人向以利沙喊着说:“秃头的,上去吧”,这可能不单是嘲笑,更加是咒诅,因为秃头的人有患上麻疯病的嫌疑,参考列王下2:23。
5.4. 音乐与艺术:诗篇是很典型的诗歌体栽的书卷,可惜音乐已经失传了。因为他们的音乐都是口传的,并没有所谓的乐谱,所以很难流传下来。
例:撒下6章
在大卫的影响之下,当时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乐队和诗班。这不但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地位,甚至一直影响了我们教会的诗歌发展。在我们的教会崇拜中,音乐便占了相当重要的分量,因为音乐能够表达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受。
在圣经时代,音乐可以分为四类:
5.4.1. 第一类:民间的欢宴歌曲,在宴会里唱的。
5.4.2. 第二类:军乐,是打战的时候演奏的。
5.4.3. 第三类:敬拜的音乐。
5.4.4. 第四类:工作或者收割的时候所演奏的。
5.5. 运动和娱乐:所有民族在休闲的时候的重要活动,圣经时代也不例外。保罗在林前9:24-27便强调赛跑和拳击都是当时时髦的运动。
5.6. 宗教习俗: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宗教习俗控制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衣着、休闲时间的安排和彼此的关系,甚至住房的类型,都有属灵的一面。许多经文要和当时的宗教状况相连,才能了解。
5.6.1. 例1:路5:1-11(了解打鱼的风俗)
5.6.1.1. 当耶稣叫彼得下网打鱼,彼得踌躇一会才顺服下网,为何如此?
5.6.1.2. 彼得回答的态度,和他打鱼的经验,以及当地的风俗有很大关系。当时人按照潮汐的规律,晚上在水深的地方打鱼,白天就在水浅的地方打。耶稣教训众人的时候是白天。换句话说,耶稣是要彼得在白天开船到水深的地方打鱼。彼得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渔夫,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才回答:“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5.6.1.3. 结果,他们收获很多,渔网也差点裂开。这是一个奇迹,按照常理是不会发生的,故此 “把船开到水深之处”,是要求彼得要顺从耶稣基督,全心全意地信靠他。
5.6.1.4. 掌握了这个背景,就不难明白当彼得真的打到许多鱼的时候,他立刻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然后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5.6.2. 例2:如何从经文推敲作者的写作动机和目的
5.6.2.1. 诗51篇:是大卫和拔示巴犯奸淫罪后所写的忏悔诗,历史背景可参考撒下11-12两章。
5.6.2.2. 哥林多书信:保罗在书信中矫正了哥林多教会许多道德上观念的错误,反应了这间初期教会的历史背景。
5.6.2.2.1. 林前5:1-2:“风闻在你们中间有淫乱的事,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可见哥林多教会有人和继母发生淫乱的事,却不知悔改,仍然自高自大。
5.6.2.2.2. 林前7:1-24讨论婚姻问题:哥林多的信徒在夫妻一起生活上也有误解
5.6.2.2.3. 林前6:1-8:“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这里提到信徒之间不能和睦同居,而是彼此告状,最后甚至在外邦人的面前请求判决,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主耶稣的教导。
5.6.2.2.4. 林前8-10章:谈论社会上拜偶像的风气,以及记载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吃祭偶像食物的事情,结果导致软弱的弟兄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