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先知书是以摩西五经的律法作为基础,而先知生活的年代则是不同的王朝,所以列王纪和历代志自然成为了历史背景。对律法和列王的历史愈熟悉,查考先知书就愈容易。

先知所讲的信息均是来自神直接的启示。先知书的卷首,一般都记载着先知如何获得神直接的启示,有时候会记载蒙召的经历,大部分甚至明确地记载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所以先知书所记录的,并不是他们个人思想,而是来自神的信息。无论是针对以色列或者是其他国家,无论内容是宣战、咒诅或者祝福,先知自己是没有自由来选择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参彼后2:21)

先知书的特征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勇敢批判现实社会;第二是描写未来世界的美景。我们逐一来看这是什么意思。

1. 勇敢批判现实社会
这和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巴比伦和亚述分别在公元前586年和722灭绝了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由于先知是在南北国的时期兴起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先知书基本内容,一定是围绕着犯罪和刑罚。先知在当时的社会上,虽然不是改革家,却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经常强烈揭发和批评时代弊端,勇敢地提醒神的选民要谨守律法,同时高举神的公义和慈爱,劝诫百姓要立即悔改归向神。
先知敢于挑战君王,别人不敢讲的,他们却受到圣灵的催迫,直接指出君王、百姓的错处,愿意悔改的就会听先知的话,顽固的百姓,自然会恨恶先知。主耶稣在路4:24为这些事作了见证,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先知在自己家乡被人悦纳的。”
先知在传讲信息时,往往感情丰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的悲痛,因为他是向自己的民族传递将会遭到神的审判的消息。
耶利米先知是一个爱国的先知,他终日流泪,盼望可以重建国家,所以耶利米有流泪的先知这个称号。弥迦先知也是一个很热爱民族的人,他曾经在几个犹大王的统治下生活,当他看见全国充满了邪恶的时候,悲痛万分,弥迦为了唤醒百姓,他“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驼鸟”(弥1:8)。弥迦在整卷书中详细指责以色列的罪行,包括欺负孤儿寡妇,商人用不法的天平和法码骗人等等,以致神十分忿怒。弥迦在6:8 就指出了神对世人永恒的要求:“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句话不但指出神的要求,更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境况。
另外,阿摩司曾对以色列民的警告说:“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1-24)

2. 描写未来世界的美景
眼前的现实虽然让先知失望,他们对未来却是乐观的,深信在灾难过后,必然会有复兴。乐观的态度是预言的特色之一。弥迦书写出了对和平的渴望。弥4:1-2描写了众人一起敬拜耶和华的情景:“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
在4:3-4,弥迦先知进一步表达出各国放下刀枪的和平图画:“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
这段经文和赛2:2-4几乎完全相同。弥迦和以赛亚是在同一个时期作先知的,从两个先知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境况的确很混乱。另一方面,这些例子则证实了先知们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
除了要知道先知书以上的两大特征之外,同时还要留意先知书的一些风格。
先知书通常是用两种不同的体裁写成的,不同体裁自然有不同风格。先知在平铺直述的时候通常会用散文,而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则会用诗来抒发,所以每个先知都是诗人。
平铺直叙的范围包括先知的自传、历史事件和异象等等;当传达神给百姓的信息的时,则用诗。诗是希伯来文学的最大特点,主耶稣教导登山宝训的时候,也是用了诗的体裁。诗的比重在先知书相当大,有的先知书甚至全部是用诗的体裁写的,譬如约珥书、俄巴底亚书和那鸿书。
无论是叙述的散文,还是抒发的诗歌,先知都喜欢用象征的手法,有时候甚至用默剧来示范。譬如以赛亚书在开场的时候,立刻带出呼天抢地的情绪,用了一连串鲜明的对比:天和地、动物和儿女、所多玛蛾摩拉和锡安、耶路撒冷等等,这些紧密的对比,其实是在表达神的标准和百姓的行为有天渊之别。以赛亚的文学技巧繁复多变,所以有人称他是“先知中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