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战国时河南修武县,有一个客栈的老板,姓嬴氏,有一天遇到一个要到卫国去的客人,那位客人叫阳处文,就住在嬴氏的客栈里。嬴氏看阳处文的仪表不凡,举止稳重,认为是一个正经人,很想结交他。第二天阳处文走了,嬴氏想结交他,也就跟随着走。他和阳处文在路上一面谈,一面走,说了许多话,到了温山,他忽然退了回来。

他妻子问道:“你既然遇到了正经的人,还不去跟他,为什么又想回来?”嬴氏说:“我起初看他的外表和蔼,一本正经,就想和他结交,后来一路上听了他所说的话,完全和他外表相反,就生厌恶他的念头,面貌是中情的光采,言语是容貌的机关,外表看不出来的。他说话总是处处掩饰其短处,并且性情高傲,自夸才能,不把仁义当做根本,完全想占人的便宜,言行不符,我恐怕跟他不但得不到益处,反而会受其害,所以在半路上和他分手了。”

“言行不符”这句成语,是说一个人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完全不一样,嘴里的是仁义道德,做的却是损人利己的事。

 

灵训: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3)

你知道撒但以哪种姿态出现最令人恐惧吗?据我看,不是以“狰狞的面目”出现,乃是以“光明的天使打扮”(林后11:14)因为以前者面貌出现,我们一眼就认出而闪避,但若以后者的打扮,我们不易辨识,反而立即上当。

圣经中,以“法利赛人”,“假先知”,“假教师”,“假使徒”等来代表言行不符的人。他们有高言大智的口才,懂得律法、虔诚的外貌,但主耶稣却透视他们的底细,称他们为“假冒为善”、“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能说不能行”。他们作牧人,只知喂养自己,无所惧怕,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犹16节)

今天的信徒,为满足耳朵之欲,喜欢听“能言善道”的人讲道,却不留意他们是否如保罗所劝:“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