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圣经的启示尽管有一些超越我们理性所能够明白的内容(如童女生子、死人复活等),但却并非是非理性的,恰恰相反,我们在圣经中,特别是论说文体裁的经文,我们清楚看到圣经的启示都是理性的、智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圣经的经文中看到许多对逻辑推论的运用,特别是保罗所写的书信中,就运用了许多逻辑推论和理据,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得不对保罗所教导的真理心悦诚服。

若是想要了解经文中的逻辑推论,我们在阅读经文时,就需要留意一些在运用逻辑推论时常常会用到的字眼,例如表达定义前设的“若”;设定逻辑句子正与反的“不”;以及定义后果的“就”。在我们在寻找经文中的逻辑推论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其推论的前设和后果是否合理?为什么作者在该段经文张红使用复杂的推论?其目的是什么?以及推论的内容是要强调事情的正面还是反面?

例如: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如果我们留意到此节经文中的“若”字,就能够轻易地发现其逻辑推论的前设;而“就”字则表达了其后果。因此,这节经文的前设是: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那么后果(或结果)就是:得救。

所以,这节经文的目的就是描述得救的方法,但我们凭过往所领受的教导或其他经文,便清楚地知道这节经文的描述并不是可以完全讲解得救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凭这节经文就获悉得救的全部内容,因此若是仅仅用这节经文去教导得救的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合适的。

再看一个例子: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13:1)。这节经文的前设是: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那么其后果则是: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这节经文的目的显然不是教我们成为鸣的锣、响的钹!经文前设的张红点是没有爱,这是一个负面的前设;经文的后果也是负面的,一般人也不愿意自己成为鸣的锣、响的钹,即只有吵闹的外表,而没有真正的内涵。

所以,应该反过来解读这节经文,这节经文的教导是:若我们不愿意成为鸣的锣、响的钹,就应当有爱。另外,“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这句话显然是保罗在此句推论中的一个前设,他实际上并不是在表达(甚或鼓吹)他能说万人的方言,因此若是将此句话作为保罗推崇方言,或者能说“万人的方言”的理据,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中,我们是否能够发现,当我们了解了经文中的逻辑推论,就帮助我们更容易地了解经文的教导,以及除去我们心中一些迷思呢?

若你想要实际的操练,请作以下的小练习:
请分析罗4:2、5:17、8:25的逻辑推论,找出经文的“前设”和“后果”,并且尝试总结以上三节经文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