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今次我们探讨“教会复兴”系列——“复兴的蓝图:关怀社会”。我们研读的经文引自路加福音10:25-37节。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这是神的话语。

在这几个题目中,我们一直探讨教会的事工。今天我要提出三个基本要点,然后让听众朋友自己去发掘当中的细节。我们探讨了敬拜、群体关系、相交生活和圣经教导。我们没有详细讨论为主作见证的工作。教会复兴有五个要素。教会必须拥有和了解这五个要素,并且实践出来。我们相信这是圣经的吩咐。今天我们讨论第五个要素:社会关怀;也有人称之为社会愈合。我们必须留意经文的背景。这段经文中的律法师与马可福音第十章中那个年轻富有的官很相似。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在两人的对话中耶稣反而将计就计,把律法师难倒了。律法师试图试探耶稣,希望令耶稣说出一些话表明祂不把律法视为最高权威。你看,耶稣总是说:现在就承受神的国。基本上,当时的犹太人和犹太人领袖认为宗教信仰就是行善和遵行律法。人们总不确定自己将来会否上天堂。人们一生花很多时间努力行善,到了生命的终结,他们会被衡量,如果一个人所作的善行比恶行多,他便会上天堂。耶稣并不是这么说的。耶稣总是说:现在就进入神的国。耶稣对尼哥底母说人必须重生。因此,很多人听见耶稣这么说便怀疑祂并不重视律法。律法师说:“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意思是“我要做什么才可以得救呢?”我相信律法师期望听到耶稣这样回答:“啊,你只要接受我作你的个人救主。你不需要遵守律法,你可以进入神的国了。”耶稣并不是这样回答。耶稣将计就计,律法师却陷入圈套。

顺带一提,耶稣所设的计乃是出于爱。是的,律法师陷入了圈套。但耶稣让人陷入圈套,是因为祂爱那个人。耶稣要唤醒那个人。祂要改变人、教导人。如果现在你感到自己的生命陷入这样的网罗里,请谨记一点:耶稣所设的计全都是出于爱的。耶稣转过身来对律法师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坐下来把整卷律法书读出来。耶稣问:“律法上写的是什么?”律法师可以从创世记1章1节读起:“起初,神创造天地。……”这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此外,还有另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指出律法的总纲,这显然是耶稣的用意所在。每个认识旧约圣经的人都知道他可以把律法上的一切要求总结成一些提纲。

律法师指出律法的总纲:“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于是,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是顺服神,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又爱邻舍如同自己,就必得永生。”你看到这个圈套吗?耶稣要说的是:“朋友,我对律法的态度比你更认真。因为我相信此时此刻你就可以得救,所以你以为我轻视律法。然而,我想让你知道,我对律法的态度比你更认真,因为你以为自己能遵守律法,但我想让你知道,你根本无法做到。”律法师指出这两条诫命,因为只要你看看所有律法的规条,你发现圣经中有很多规条你是可以遵守的,不是吗?你可以遵守很多规条。那里有数以百计的规条。如果你能够遵守那些规条,你会说:“嘿,我遵守了这一条,也遵守了那一条。”你开始感到自己相当不错。

耶稣要说的是:“等一会儿!看看这些规条背后的目的。律法的原则要达到什么目的?公义的神其实要达到什么目的吗?神真正想你献上什么?神创造了你,每时每刻都扶持你,你欠了神什么呢?”答案相当简单: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神,让神居首位,心思意念完全专注于敬拜神,也专注于神的信实和慈爱。就是这样了。

你要全心全意全力爱神,把注意力和时间完全集中去爱神。你也要全力去爱你的邻舍,怀着恩慈、甘心乐意和热切的心去爱邻舍,竭力满足邻舍的需要,好像满足自己的需要一样。耶稣试图引导律法师说什么话呢?律法师本该这样回答耶稣:“祢说得对!我要得救就必须这样行。我无法遵行律法,那么我怎能得救呢?”每当人们来到基督跟前,基督总是这样对待他们。基督从不是先为你解困,祂让事情到达白热化阶段。祂总是先给你显明,你无法靠自己的努力、表现和良好记录而蒙神接纳,你千万不要这样盼望或期待。

有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章记载了一个古老的见证。在1740年代,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名叫内顿‧科尔(Nathan Cole)的农民。他几乎是个文盲。他讲述见证的文章中并没有任何标点符号,也没有完整句子。这篇文章让人读得很吃力。然而,这篇见证记述了内顿‧科尔听了著名布道家乔治‧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1741年在康涅狄格州户外布道而归信基督的经过。这篇见证的最后一句话非常简单。高潮就在这一句:“听怀特菲的道使我心伤。蒙神赐福,我旧有的基础被打破了,我明白自己的义无法使我得救。”我再说一篇。“听怀特菲的道使我心伤。蒙神赐福,我旧有的基础被打破了,我明白自己的义无法使我得救。”

基本上,耶稣要做同样的事情。1740年,耶稣在康涅狄格州向内顿‧科尔说话,耶稣所采取的方式与祂对待这位律法师的方式一样。耶稣说:“是的,你是知道的。”每个人心底里都知道有神,也知道自己是神所创造的。你知道这一点,因此你的一切都是属神的,你知道自己必须忠于神。你知道自己对神有什么亏欠,也知道自己无法偿还罪债。那一刻,律法师本可以像内顿‧科尔那样发出呼求,说:“我的义无法拯救我。我该怎样办呢?”这样,耶稣便可以转过身来回答说:“唯有靠神的怜悯才可以得救。虽然你的属灵生命已经破产,但是神因祂的慈爱而差遣我到世上为你活出完美的生命,并为你受死。当你相信我的时候,我所拥有一切属灵的丰盛便归到你的帐上。这就是神的怜悯。神已经将祂一切的丰盛赐给我,只要你相信我,律法的义便借着我成就在你身上。”

“我必担当你的刑罚,为你还清你所欠的罪债。你应当效法我的样式,成为基督徒。一切都已经借着我成就了。因此,你要相信我。我成全了律法,也重视律法。我比你更重视律法。”唯有靠着神的怜悯才可以得救。相反,经文第29节告诉我们,律法师特意要显明自己有理。你看到吗?律法师要显明自己有理。他完全意识到耶稣要暗示什么。他感到无比的压力,也看到当中的理据。

律法师看出耶稣实际上正在打破他的根基、他的自我形象、他的思想、他的宗教信仰、他在自己生命中所建立的一切。耶稣一下子给他显明这一切,说:“听着,你认为自己很认真对待律法吗?你没有认真对待律法。看看律法的真正要求吧。你是无法达到的。你必须完全舍弃自己的生命。”律法师说:“啊,等一会儿。也许我仍有盼望。也许我仍然可以证明自己。也许我不需要靠耶稣称义。”于是律法师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律法师尝试对耶稣说:“耶稣,我们理性一点吧。我们看看是否有办法解释这些原则和规条,以致我们可以遵行。”律法师想要对耶稣说:“耶稣,请告诉我,神要求的是怎样的爱?”于是耶稣透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说明神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义。”耶稣述说了一个故事,但是祂在这个故事中立了典范。这就是神所要求的爱。这是社会关怀工作的典范。

看看耶稣在比喻中所说那个撒玛利亚人要满足什么需要。他要满足什么需要呢?他要满足那个人身体上的需要,也要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撒玛利亚人经过那里,从自己的牲口下来,给那人包裹伤处,给他医疗上的支持。撒玛利亚人也给那人金钱上的帮助,带那人到店里去照应他。撒玛利亚人留下来照应那人,给他友谊、保护和医疗上的支持,也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对一个需要社会和医疗支持的人来说,这都是非常实际的帮助。

那个人需要朋友、保护、治疗,也需要食物和水。他需要一个安身之处,也需要金钱。他身无一文,穷困潦倒。撒玛利亚人一一解决了他的问题。我们必须谨记这里的教导,因为当耶稣给律法师显明神要求人过怎样的生活时,祂指出要关怀社会。

对那些相信圣经的教会和信徒来说,这里的教导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他们一直都认为关顾贫困缺乏的人是一件好事,但是几乎所有信徒都认为这不是必要的。他们认为信徒应当敬拜、传福音、团契相交,也应当听神的道,但是社会关怀并不是必要的。你明白这段经文的背景吗?你明白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吗?你明白耶稣如何以这个比喻作为例子来说明何谓爱吗?

此外,圣经中还有多处提到这一点。在马太福音第25章,耶稣说:在末后祂再降临的日子,祂要把万民分别出来,好像牧羊人分别绵羊和山羊一般。这意味着耶稣会察看所有站在祂面前自称为属基督的人。耶稣说:“我怎样分辨真信徒、假信徒,以及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呢?方法相当简单。在那一天,我会说:‘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那些就是山羊,也就是假信徒。他们说:“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意思是说:你这样对待那些人,就是这样对待我。你对穷人的态度显明了你对我的态度。离了我,你们都是作恶的人。”耶稣不是说关怀社会可以让人上天堂。耶稣要指出这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把自己的生命倾倒出来,以实际行动服事有需要的人,是真信仰的必然标记。

耶稣不是说关怀社会是上天堂的条件,而是指出关怀社会是真信仰的标记。你明白吗?想象一下有两棵树。其中一棵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另一棵树却凋零残落,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你怎知道哪一棵树是活的呢?那棵枝叶茂盛的树是活的。是树叶和果子给予它生命吗?当然不是。树叶和果子让你知道那棵树是活的。

耶稣说,在末后的日子,祂要察看人们是否借着行动去表达爱,而不只是透过情感去表达,借此分辨出那些拥有真信仰的人和只是空口说白话的人。让我引述十九世纪苏格兰牧者麦其尼‧马钦芮(Robert Murray M'Cheyne)的话来说明这一点。

马钦芮在他的一篇讲道中说:“我恐怕耶稣基督无法对你们当中一些基督徒说这句话:‘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那高贵的居所在数以千计饥寒交迫的人中䇄立,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没有柴火取暖,也没有足够的衣服保暖……。”我知道某些地区的家庭在没有足够能源供他们保暖的情况下渡过寒冬。马钦芮说:“你或许在远处叹一口气,却没有探望那些人。啊,亲爱的朋友!我关心穷人,但是我更关心你们。我不知道在末后的日子基督会对你们说什么。你看似一个基督徒,但是你没有关怀穷人。啊,当你进到天堂的大门,你会经历什么改变呢!你会得救,但仅此而已。你进入天堂的时候并没有丰盛的赏赐:

“圣经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我恐怕很多正在听我讲道的人也许知道自己不是基督徒,因为他们不爱施予。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新心,才能够甘心乐意地慷慨施予。人的旧我的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舍弃金钱。亲爱的朋友啊!好好享用自己的金钱吧,不要施予一分一毛……我可以告诉你,你在永恒里将会成为一个乞丐。”

我经常引用以上的话,因为我没有勇气亲自说出来。马钦芮总结了马太福音第25章、路加福音第10章、以赛亚书第1章和雅各布书第2章的原则。圣经中多处提到耶稣基督如何分辨那些拥有真正信仰的人和空口说白话的人。拥有真正信仰的人不只是谈论爱,而是透过实际行动去帮助穷乏的人来表达爱。

雅各布书2:16说:“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约翰一书3:17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翰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如果你只是透过言语去表达爱,那并不是真爱。你的爱必须透过行为表明出来。服事的事工是怎样的呢?在希腊文中,服事一词是指作仆人、存着怜悯的心去服事人。我们谈论的是服事人的事工。我们谈论如何服事人,满足人的需要。

此外,各位也要谨记这一点。我们往往试图把应当帮助的人的范围缩小。律法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试图令耶稣缩减这个范围。当律法师说:“谁是我的邻舍呢?”他的真正意思是:“耶稣,你不是指任何人吧。你不是指所有人吧。对吗?”耶稣要说的是:“你竟敢试图限制我的诫命。”

耶稣在比喻中提到一个撒玛利亚人帮助一个犹太人,而不是犹太人帮助犹太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彼此为敌。犹太人对别人最难听的称呼莫过于称一个人为撒玛利亚人。事实上,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当时有些宗教领袖恼怒耶稣,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于是他们对耶稣说:“你是撒玛利亚人!”你们可以看看约翰福音第8章。

这是犹太人对耶稣最难听的称呼。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就是这样彼此憎恨。耶稣在比喻中提到一个撒玛利亚人在路上救了一个犹太人。耶稣要说的是:“亲爱的朋友,你知道谁是你的邻舍吗?你知道谁是你的邻舍吗?你知道你要爱谁吗?爱邻舍如同自己?你的邻舍就是你在生命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你的邻舍就是你见到的每一个人。你的邻舍就是每一个你可以帮助的人。”

有人会问:“等一会儿。你是指任何一个我在生命中遇见的人吗?我是住在大城市的人啊。”你马上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但我恐怕你无法这样轻易置身事外。因为在你生命路上所遇见的人实际上都是满足于清贫生活的人。你不可以只是被动地响应,而是要主动地采取行动。耶稣并不是说:“你要作出回应。”耶稣不只是这么说。你经常从口袋里拿钱出来供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说在生命路上所遇到的人,是指你可以给他们带来改变的人。亲爱的听众朋友,你拥有这种能力。有些人不觉得自己拥有这种能力,因为他们所身处的文化总是给他们呈现那些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城市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他们不会看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相反,他们总是看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并且说:“为什么我无法拥有这样的房子?为什么我无法做到这些事情?为什么我无法做到呢?实在不公平!”

耶稣说:“不要看那些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看看耶稣基督,然后看看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你们当中有些人既有权势又有才干。你既有能力又有人脉。你有财有势,你应当寻找一些你能力范围内可以帮助的人。

有人提出以下的问题。

第一,何谓服事的事工?圣经说教会必须参与服事,它到底是怎样的呢?服事的事工就是以爱的行动去满足他人的需要。

第二,这事工是必要的吗?绝对必要。当一个人被神的恩典所感动,服事他人是必然的结果。神要每个基督徒和教会都这样行。

第三,服事的对象包括什么人?包括每一个人。我们不可以把范围缩小。我们不可以说它只是包括某些人。这包括在我们生命路上所遇上的每个人。这包括任何一个我们有能力去帮助的人。

第四,这事工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人问:“律法师最终归信了基督吗?我也不知道他最终是否归信了基督。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信了。重点是往后他闭嘴了。假如耶稣所说的比喻是这样的:“有一个犹太人在路上看见一个撒玛利亚人倒在地上,于是下来扶起他,给他包扎伤口、帮助他、照顾他。”然后耶稣问律法师:“你觉得怎样呢?”

你知道律法师会如何回答?他会说:“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任何一个自重的犹太人都不会作这事。你不会下来帮助那个撒玛利亚人。你会践踏他。你会对自己的牲口说:‘来帮他脱离痛苦吧。’怎样的犹太人会停下来作这事呢?我们恨恶撒玛利亚人。他们是杂种。他们是异教徒。他们是不信的人。他们是入侵者。我们恨恶撒玛利亚人!”

可是,耶稣基督把撒玛利亚人放在有权势的位置,却把犹太人放在需要帮助的位置;事实上,耶稣也把律法师放在需要帮助的位置。接着耶稣转过身来,说:“这里有祭司、利未人和撒玛利亚人,到底谁是故事中的英雄呢?”基本上,律法师绝对处于下风。他必须说:“如果我像那个人一样倒在路上,我当然希望得到同样的对待。如果我知道自己危在旦夕,即使那个上前帮助我的是撒玛利亚人,我也希望得到同样的对待。”最后,律法师不得不说撒玛利亚人是故事中的英雄。他甚至没有使用“撒玛利亚人”这个词,他只是说:“是怜悯他的人。”

纵使律法师的心没有改变,但是耶稣要给他表明,关怀社会的爱心行动会对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行动能软化人的心,除去偏见,拆掉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我们从圣经中再三看到,例如使徒行传,人们看到早期的基督徒群体是何等慷慨施予,见到别人需要帮助便伸出援手,满足他们的需要。

这些行动带来重大的影响,因为当外人看见这样的人,他们便说:“到底是什么令这些人如此慷慨呢?”有历史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朱瑞安(Julian)是罗马帝国末代的君王,那时罗马帝国的众君王还未归信基督,朱瑞安试图重振异教信仰。当时基督信仰在各处广传,朱瑞安试图重振异教信仰,却没有人到他的神殿敬拜。他建造神殿,把殿装修得美轮美奂,说:“来神殿敬拜吧。”那时人们都上教会敬拜。

朱瑞安一度感到很气愤,于是写信给一个朋友讲述这事,这个朋友是一个异教祭司。朱瑞安说:“这些基督徒的迷信思想得以广传,全因为他们向陌生人乐善好施。这些不敬虔的加利利人不仅照顾他们中间的穷人,也照顾我们的穷人。”你观察到什么吗?基督信仰不断广传,给罗马帝国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位世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对基督信仰作出深入研究,并说:“到底是什么令基督信仰这样兴旺呢?”

假设你问朱瑞安:“到底是什么使基督信仰充满力量呢?”尽管基督徒有敬拜和相交生活,朱瑞安看到的不是敬拜,也不是相交生活。他看不到这一切。他只看到犹太人照顾自己的穷人,希腊人照顾自己的穷人,罗马人照顾自己的穷人,但是基督徒的行为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们照顾每一个人。

朱瑞安说:“基督徒不仅照顾他们的穷人,也照顾我们的穷人。”基督徒十分慷慨。这些人到底怎么了?结果,这些基督徒散发出无比的吸引力。他们的服事和充满爱心的行动给西方文化带来重大影响,没有什么可与此相比。你看到吗?这是历史的证明。接着,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没有给我们的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呢?”

第五,这些充满爱心的行动源自哪里呢?我们看看这些行动的本质。我们看到这些行动是必要的,所涉及的范围甚广,而且带来很多影响。最后,到底是什么驱使这些行动?如果今天的信息停在这里,我只会给听众朋友留下极大的罪疚感。你会说:“我的天啊,又多一件令我感到罪疚的事,又多一件要做的事了。我如何在生命中行出这些事呢?我的天啊。”

我很想让你知道,如果你听完今天的信息,心里说:“我要作出爱心的行动。”并以此作为动力,你很快便会筋疲力尽。在第33节,耶稣基督告诉我们,那个撒玛利亚人根本没有法律义务去救那个人。他是一个撒玛利亚人。耶稣把撒玛利亚人放在这个比喻中,我们都知道,在巴勒斯坦地没有人会认为撒玛利亚人有义务这样做。在法律上,他没有义务这样做;在道德上、习俗上和文化上,他也没有义务。没有人会期望他停下来救那个人。

为什么撒玛利亚人会停下来呢?第33节说:他动了慈心。事实上,经文所使用的希腊原文(splagchnizomai)意指因受感动而内心深处充满怜悯和同情。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常用来描述耶稣基督的情感。撒玛利亚人因基督的爱而受感动。

这里的重点是:你明白自己是何等贫乏,耶稣却把祂一切的丰盛倾倒在你身上。你的属灵生命已经破产,生活穷困潦倒。你就是那个倒在路上的人。耶稣到那里上前帮助你,祂为你变得一贫如洗。除非你明白耶稣基督就是你的邻舍,否则你不会有动机成为邻舍。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耶稣可以这么说:“只要你真心相信自己是一个蒙恩得救的罪人,只要你相信福音……”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你认为因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所以蒙神接纳,你便没有动力去关顾穷人了。因为你会说:“我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为什么这些人不可以呢?”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明白福音是基督徒,你知道如果你流血不止死在路上,纵使耶稣基督没有义务救你,祂也会上前倾尽所有让你得医治。

因此,马钦芮牧师说,唯有这样才可以使你得着动力和能力去施怜悯。我要引用马钦芮的话来结束今天的信息。我们刚才提到这位苏格兰牧者,他对会众说:“请听,你们要关顾穷乏的人。你们要作出爱心的行动。你们要慷慨施予。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当中有些人昼夜祷告祈求,盼望成为真葡萄树的枝子,你们祈求可以效法基督的样式,你们就当像基督一样乐善好施。圣经说:‘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

有声音反对说:“我的金钱是属于我自己的。”我回答说:“基督也许会说:‘我的血是属于我自己的,我的生命也是属于我自己的。’这样,我们会怎样?”有声音反对说:穷人不配得到我们的帮助。”我回答说:“基督也许会说:‘这些都是邪恶悖逆的人。我该为这些人舍己吗?我只会施恩给良善的人和配受恩典的穷人。’但不是这样的。耶稣撇下九十九只羊去寻找那只迷路的羊。祂为不配得的人流出宝血。”

有声音反对说:“如果我施予给穷人,他们可能会滥用所得的施赠。’我回答说:“基督也许会说同样的话,而且祂说的更有道理。基督知道成千上万的人会践踏和蔑视祂的宝血,使之成为犯更多罪的借口,基督却为他们流出宝血。亲爱的弟兄姊妹!你若要效法基督的样式,就要慷慨施予,常常甘心乐意地施予给邪恶的人和穷人,以及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和不配的人。基督充满荣耀和喜乐,你也会充满荣耀和喜乐。我不是要你们的钱,只想你们幸福快乐。请谨记基督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阿们。有人问:“外面有很多真正穷乏的人,也有很多奸诈之徒。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些人往往会这么说:“因为我不想被人欺诈,所以我对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人都视而不见,免得被人欺骗。”这说法合理吗?换句话说,我不会帮助任何人,免得被人欺骗。

这种想法与耶稣基督在这里表明的态度和立场并不相符。这是否意味着你应该让人轻易犯罪欺骗你呢?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你说:“我不会被人利用。”人们会反驳说:“我有权这样做。”这是城市人的心态,并不是基督信仰。你要说:“我不想被人利用,因为这并不能帮助那个人。最差劲的做法是让自己容易被欺骗,因为这会伤害人,这会伤害那个犯罪欺骗我的人。”这应该是你行善的动力。如果这是你行善的动力,你会被人欺骗。如果你想帮助人,你会被人欺骗。如果你存着别的动机,说:“我会尽力变得明智一点。我会尽力变得精明一点,免得让人轻易犯罪欺骗我。”最终会有人欺骗你,但你不会暴跳如雷,因为你说:“啊,好吧,下次我会精明一点。”

另一方面,如果你尽力学会精明一点主要是因为你不喜欢被欺诈,我恐怕这不是正确的动机。这就是马钦芮要说明的道理。如果耶稣基督站在天堂的门口,说:“天父啊,我想确保世上每一个我为他受死的人都是配得的,而且没有让自己陷入罪中。我想确保我只是为那些没有陷入罪中以及配得的人死。”天父也许这样回答:“这样你不必到世上了,因为那里没有这样的人。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

这就是马钦芮要说明的道理。如果你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去施怜悯,你会尽力避免让人犯罪得罪你,但是你知道你会被人欺诈。最后,我们看看如何帮助陌生人。如果有人说:“我需要一些钱乘车到某地方。”我认为你可以给他付车费。如果有人需要食物,你可以买一些食物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食物。你不要给他们金钱。此外,对基督徒来说,最差劲的做法是处于被动角色而没有采取主动。我刚才已说过这一点。

你说:“我要寻找或开展一项事工,我知道这事工是有果效的,而且会取得良好进展,好使我不致时刻感到内疚。”这是更可取的做法。很多人遇到乞丐向他们乞讨时感到很内疚,因为他们没有为穷乏的人做任何事。我们总是感到内疚,因为我们感到自己只是作出响应,却失去自主。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参与关怀穷人的事工或其他有益实际的事工是更可取的做法。这样你便不用因自己没有到处施舍而感到内疚。

即使你到处施舍也无法真正使你除去内疚感。这表明内疚感不可能成为施怜悯的动力。你要因耶稣所成就的一切而感恩和充满喜乐。这才是让你继续施怜悯的唯一动力。如果你积极参与关顾穷人的工作,你会发现穷人所面对的困境使他们变成坚强,并且活在当下。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过去,也不会计划将来。

中产阶级活在未来,穷人活在当下。如果你参与关顾穷人的工作,你看到穷人抱持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如果你关顾穷人是源于内疚感,你会感到愤怒,并且会放弃服事他们。这些行动不会让你除去内疚感。这是神吩咐你做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做你应当做的事情,你会感到内疚。然而,我敢肯定耶稣基督身边有很多乞丐,比你在上班路上所遇到的更多。

大城市里有很多乞丐和各种各样有需要的人。我确信耶稣基督不只是说:“我不得不回应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想一想吧。耶稣不是说我们要向万民传福音吗?未听闻福音的人甚至比你在上班路上所遇到的乞丐更多。万民,对吗?你说:“我时刻都感到内疚。”关键在于耶稣基督说你要运用你所拥有的。你没有资源去向每一个人传福音。你也没有资源去帮助每一个在路上遇到的乞丐。

你要运用你所拥有的资源,并要竭尽所能的好好运用。你有能力去遵行神的命令,你所拥有的能力比你正在运用的更多。因此,你不该说:“我必须帮助每一个乞丐。”你也必须给每一个人传福音。如果你想感到内疚,这种想法对你可能有点帮助。这对我有帮助。我们不但应该帮助所有乞丐,也要帮助所有失丧的人。

你要这么说:“我不会只是作出响应,我要采取行动。我有能力向人分享信仰和帮助有需要的人,我所拥有的能力比我正在运用的更多。我要寻找明智和有效的方法去运用这些能力。我不会漫无目的,就像一个人到处乱枪扫射一样,并不会带来任何益处。我要计划并作出行动。我要采取主动,而不是作出响应。”这不会使你除去内疚感,实际上却是对你说:“不要让内疚成为驱使你关顾穷人的主要原因,要让神的恩典成为你的动力。”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让我们真正明白祢的作为,祢赐下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拯救我们,把一切的丰盛倾倒在我们身上。因此,我们要运用祢所赐的能力和资源,并与人分享。求祢教导我们如何明智地行动,并得着果效,带来重大的影响。求祢帮助我们要因祢的恩典而感动,并心存感恩。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