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约翰福音3:14-21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刚才主席帮我们念了约翰福音第3章从14-21节,这是教会给我今天信息经文中四段中的一段。其实14-21节这一段经文蛮难切的,有的人从15节切,有的人从16节切,但是这重点是,这一段无论从哪一节开始,来叙述一个重点,就是对于前面约翰福音3:1开始,主耶稣和尼哥底母对话的回应,“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这个常常被称为圣经中的圣经,新约中最关键也最清楚诉说神的大爱和救恩的一节经文,其实这节经文不是主耶稣讲的,这节经文是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讲的。

约翰福音第3章耶稣和尼哥底母的对话的里面的记载,是四福音中间独有的,意思就是其他的三卷福音没有。而约翰在他写约翰福音的时候,那三卷福音书都已经问世了。而他写约翰福音的时候,这一段他特别把它记载下来,我觉得是他的第一手资料。所谓第一手资料是我个人觉得,耶稣和尼哥底母那天见面的那个时刻的里面,那个时段的里面约翰有可能也在其中,坐在旁边。尼哥底母戴着他知识份子的面具,也披着宗教的外衣,夜里来见耶稣。他是渴慕的,他是尊敬耶稣的。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中,讲到耶稣跟他的对话,我觉得是在整个他来到耶稣的夜里来见耶稣的许多对话中的一部分。他们也许谈过其他很多的事,可是谈谈谈谈可能就谈到这一段,所以约翰决定要记载下来的。

那这一段他们谈的重点是什么?耶稣见到这一位;来到他面前的尼哥底母,其实耶稣很快知道他的需要是什么?主知道人的需要,就好像第4章撒玛利亚妇人;耶稣知道她的需要。第8章犯淫乱被抓的那个妇人她的需要,那个生来是瞎眼的人,耶稣知道他的需要,尼哥底母也不例外,虽然他是一个知识份子,是一个在议会里面的议员,主耶稣也知道他的需要。他的需要在于他的缺少,他的需要在于他心中有一些结,打不开的结。或者说在他心灵深处他很空,也许在别的地方,他不会去显示,也不显明他的空、空虚。但是在主耶稣面前,他的谈话中间渐渐就显明他是有一些困难、有一些心结、有一些空虚的。

在主耶稣和尼哥底母的对话中,被记载下来的短短的几节里面,“生”,生活的生,生命的生或者是重生出现了,这个“重生”的生,英文就一个字BORN,这个字出现了8次。出现了8次,这就让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们谈话的核心。主耶稣对尼哥底母的对话,主耶稣是直接的对他说你的需要。直接的告诉他你的问题。尼哥底母虽然是犹太人的背景,虽然从小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间成长,而且我相信他是一个敬虔的人,懂得摩西的律法,因为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可是当耶稣质疑他的时候,或者耶稣直接点出他的情况的时候,他是很迟疑的,而他的迟疑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耶稣直接对他说:你必须要重生。对他来讲,生、生命,现在讲重生。

他的寻求,耶稣给他直接的回答,这个直接回答呈现了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尼哥底母的观点,耶稣跟他说你必须要重生。尼哥底母说:怎么重生啊?人能够再生一次吗?能够回到母腹中间再生一次吗?耶稣说:不是从母腹中再生一次,肉身生的还是肉身,从灵生的才是。我想他有一点不能够抓住重点,以至于在他的内心中就有一句话,成为他的关键话。我认为在这一段圣经的关键话,就是尼哥底母的关键话,或者也是你和我在认识这个信仰,追求这个信仰,或者质疑这个信仰中的一些关键话。这句关键话在约翰福音第3章里面,这句话叫做“怎能有这件事呢?”不能理解,耶稣你说的这个我不能理解。耶稣你说这个我也不太能接受。是,我是很渴慕,但是太难接受。

跟耶稣的对话,耶稣指出他心灵深处的问题,其实他是受到蛮大的冲击。所以,爱他的主没有停留在这个地方,就是:“好吧,你回去慢慢的想!”没有对他说:“好啦,下次再来谈。你回去好好想。”不是,“怎能有这件事呢?”下来主耶稣讲两个例子,而我相信主耶稣知道他讲这两个例子尼哥底母会懂。不是讲一个你听不懂的东西,是讲一个你听得懂的东西。“怎能有这一件事呢?”,“风随着意思吹”;第8节,“风随着意思吹,我们不知道风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主就是问尼哥底母:“你见过风吗?”、“你知道有风吗?”有!“那见过吗?”没有!

主同样问我们呢?我们都知道有风,我们见到的是什么?我们见到是因为风而产生的现象。我们看见飞砂走石也好,我们看见树枝摇摆也好,我们就知道有风,但是我们没有看见那个风。我觉得这就是主要让尼哥底母先有一个认知,不是肉眼所看见的,或者不是亲手所摸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灵里的东西是很实际的,神造人;人是有灵的活人,人的生命中的满足,生命中的许多关键点,不是只在肉身活着的这一些事情上。而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灵是怎样的!人的心灵如果不能够得着真正的路、方向,它是不容易得到满足的。很多的人物质的生活非常的丰富,也有可能他的心灵的生活是非常的贫穷。有很多的人他可以买最好的房子,买最好的床,但他夜里睡不着。

灵里头有空虚,主的仆人说:人的心里除非上帝的灵来到,充满在他的里面,与神的灵接触,否则人不会得到满足,这是奥古斯丁说的。上帝奇妙的作为是远远的超过人的肉眼所能够看见的,远远的超过人的知识所能够拥有的,更是越过、跨越过所有宗教信仰的界限。“虽然眼不能见,却实际存在。”主耶稣要尼哥底母走到这个地方来思想。今天我们的信仰,我们要走到这里头来想,经历太多的人说:我看不见的,你说有神,神在哪里?看不见的,不信。摸不着的,不信。这是很普遍的人的说法。第11-12节,耶稣是把焦点,其中在一个不认识上帝,是因为出于一个不信的概念。就好像说风,你说在哪里?风所产生的现象就证明有风。

尼哥底母没有办法明白耶稣的话,问题不在于他的理解能力。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是一个熟悉律法的人,他懂得摩西的律法。而且他不是一个年轻人,是有年纪的人。问题出于他的不信。很多的时候,亲爱的弟兄姊妹,尼哥底母的那一个不信,在他的背景和他的环境,和他的自我的里头,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反应。今天我觉得我们在一个非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间长大。如果你不是从小在基督教家庭成长,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这样的文化来成长的。当人跟我们提到信仰的时候,耶稣基督的时候,重生的时候,我们里头第一个可能的反应会不会是也跟尼哥底母一样,是一个不信。这个不信:怎能有这件事?“怎能有这件事”就是不信吧!没有这个事。

主耶稣讲第二个例子,怎能有这件事呢?对尼哥底母来讲,讲这个风这个例子以外,因为他是犹太人,他晓得犹太人的历史,以色列百姓的历史。所以主耶稣就再讲了另外一个历史的故事,这被记载在旧约圣经民数记的要第21章,这个故事是讲到摩西在旷野举蛇。故事的背景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过红海、出埃及以后,过了红海,来到旷野,他们已经开始吃玛哪了,摩西要带领他们去到迦南地,要走某一条路,他们就觉得怎么要走这条路,这条路很难走。甚至他们有人;中间有人认为你是不是绕道,带领我们走一个远路,要把我们丢弃在旷野?

民数记第21章就记载,又有一群以色列的百姓在旷野的时候,这些百姓是被上帝从埃及带出来,又过了红海,在旷野这些百姓他们就发了大大的怨言,不单发怨言,而且圣经这样说;中文圣经就翻译说:他们谤渎神;就是批判神,就是毁谤神。不单毁谤摩西,也毁谤神。“你把我们从埃及带出来,带到这里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要让我们死在这个地方吗?连坟墓都没!”这些话都很难听,而且很重。于是上帝做了一件事,就在旷野的时候,上帝就让一个蛇,那条小的蛇。这个中文翻译“火蛇”我不知道,我想应该是蛮毒的一条蛇,小的。来到他们中间就咬他们,就咬他们;咬、咬、咬,看来这蛇真的很毒啊。

以色列百姓凡被它咬的就死了,但是这个“就死了”可能不是一咬就死,咬了中毒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死。但是被蛇咬的这些人,就于是发现一件事情,他们没有办法得到医治。他们没有办法面对这个问题,于是有人可能被它咬了几口,有人被它咬了一口,被咬的多一点的,总之就有一些人死了。哇,简直是没得救,就是哀鸿遍野。在这一样哀鸿遍野的时刻里,这一些发怨言,毁谤耶和华上帝和摩西的这些人,也包括一些领袖,他们就回头来对摩西说:我们得罪神,我们得罪神了,求你为我们祷告,求你为我们向神祷告,求神赦免我们、医治我们,救我们。

摩西就来到上帝面前就跟神说这种情况,上帝就指示,或者说启示摩西说:你做一件事。做什么事呢?你拿铜做一条蛇,叫做铜的蛇,把它挂在一个竿子上,很长的竿子头,然后你把它在旷野中间举起来。然后你就宣告一个上帝的命令:凡是被蛇咬的只要仰望这一个铜蛇,这个被举起高高在上,在旷野中间高高在上的这个铜蛇,你只要仰望它就得医治。各位,听得懂吗?以色列百姓听得懂吗?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吗?怎能有这件事呢?会不会当摩西从神那里得了这样的一个启示,摩西也按照神的命令,他做了这条铜蛇,然后把他举在高高的在上,然后他向以色列百姓宣告说,你们看着这条蛇,仰望这条铜蛇就会得医治,会不会有许多的人都听到了,特别那些被咬的人也听到了,摩西不会顾此失彼的,他都告诉你们了。

会不会很多很多的人内心就立刻有一个回应说:怎能有这件事?他们中间或者有一些人带着怀疑,可是就说:不妨一试!你抬头仰望不是一个难事吧?使得人的颈子愿意转过去,往上仰望这件事情;是属于他的心。我知道很多的人就可能没有仰望了,就死了。但是我们也知道有人确实是仰望,就活了,而那确实就仰望;也就活了的这样的一个实际,也一定存在百姓的中间,于是就或者就更多的人说:不妨一试,就赶快试。不只赶快试,还要赶快仰望,于是就开始仰望,就得医治了,就按照神自己的应许得到医治。这一个故事尼哥底母是懂的,或者是说尼哥底母是清楚的。

我想耶稣要让尼哥底母也知道,很多的时刻,在我们这个里头的“怎能有这件事情?”的背后,那个关键点是我们里头的不信?我想我要问我自己;也问各位一个问题,如果你也是;你我也是当时在旷野,也是被蛇咬到的人,你快要死了,我们就听到摩西举蛇,举起那条铜蛇,而且得知道只要仰望就可以得医治,各位你会去仰望吗?什么是使得你和我会去做出仰望的动作?想活嘛!不仰望就死了。这是一条路,生之追寻啊!于是想要,于是里头;心里头就会发出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其实就是信心的力量。信心的力量,信心带出仰望,仰望带出生命。这信心带出力量,扭动了我的脖子,抬头仰望这个被举起的铜蛇。

“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的”,所罗门王的智慧箴言里面,在第3章里面讲,“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的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怎能有这件事呢?”、“风随着意思吹”、“怎能有这件事呢?”摩西在旷野举蛇,叫那些仰望的就得医治。怎能有这件事呢?神爱世人,主的仆人使徒约翰他从耶稣和尼哥底母的对话中间,他来到了这一个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神爱世人。当我们还没有认识主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们说:有一位神,神爱你。我不知道你的反应是什么?很稀奇的,有这样的事吗?怎能有这样的事呢?但是这个约翰就是要告诉所有的人:神爱世上的人。

祂的爱是一个特别奇妙的爱,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也许,各位,你和我一开始,基督徒听到了这段经文,真的是很兴奋的,因为这是经文中的经文,本来就已经熟到……已经背了很多年,很会背啊!但是一个还没认识主的人,或者一个可能还在追求的人,还在质疑的人,他读这一节经文的时候是会有疑惑的。这一节经文中有四个字,很关键,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赐,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给的意思。第三个是信,叫一切信祂的人。第四个字叫:得,就得到永生。这四个字,四个动词,这四个字;四个动作。四个字;四个作为。第一、第二是上帝作为。上帝做,而且做完成了。

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就是要告诉尼哥底母,以致告诉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的人,碰到这样信息的人,让我们知道上帝爱世界上的人,爱我们,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一件事情祂已经做了,而这是全然由上帝主动的事。第17节说,“因为神差他的儿子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上帝已经做了,不单已经做了,而且完成了。祂没做完祂不能给,祂做完了祂就赐给。感谢神,赐给以后谁能够得到这个礼物呢?谁能够得到这永生的礼物呢?谁能够得到这人生中最重要的这个礼物呢?谁能够得到永生而且不灭亡的礼物呢?谁能够蒙救赎呢?。

今天我们唱的第一首诗歌─你真伟大。我个人是非常爱这首歌,因为我觉得这首诗歌有三节非常清楚,第一节讲上帝的创造,第二节讲上帝的救赎,第三节是我们的回应,感恩的回应。神最伟大、最伟大,祂第一个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创造,第二个就救赎。有一次有一个年轻人,他在台湾工作之后他要回去了,他还没有信主,他有一次来跟我见面,他跟我见面的时候,我跟他谈福音以后,他又来跟我见面说:我要回去了。他住在中国的东北,我就回他说:你要回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去教会,不管去哪间教会这样子。他就对我说,他说:“每个宗教都是一样的,宗教都是好的,劝人为善。”哎,这句话我想我们都很熟悉。

我那天对他说:我不需要跟你辩论,因为辩论无益,我说你去寻找一条路,就是哪一个信仰,你要追求那个信仰,那个信仰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救赎。信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可是我们都承认一件事情,连我们愿意信这件事情都是恩典,都是蛮难的事情。一个真诚从里头被更新、被改变成为一个诚诚实实的信心,来信这位爱我们的主,那位救赎我们的主耶稣,为我们的罪钉死在十字架的主耶稣,这样的一个诚实、真诚,单一很纯真的信;相信,不容易啊!

所以主耶稣又举一个例子讲到那个爸爸,把孩子带到耶稣的面前,主耶稣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他说:我信,但我信不足。这是最好的一句祷告。“我信”你的不足就会变满足。弟兄姊妹,信,连信都是神的恩典。我们里头能够被更新,能够被改变,能够从不信转成信,转换成为信。我觉得神用各样的方式,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当神的圣灵临到我们,神的恩典临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你自己的宝贵的恩典故事。只有你自己讲得出、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而且那个在你的心灵里面的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力量是什么人没有办法把它夺走的。然后,神爱我们,神将祂的儿子赐给我们,我们只要相信就能够得,什么时候信就立刻可以得!上帝发动,我们人回应,上帝将这样最宝贵的礼物赏赐给我们,一切都是恩典。

弟兄姊妹,我想耶稣那一天其实对尼哥底母讲得够清楚了,你必须要重生,再生一次。这个再生一次当然不是从母腹中间再生,而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是刚才我讲的,当我们的信心被更新的时候,我们信心的对象从我们自我的里面,来转向耶稣的时候,我们就蒙恩了。信心是什么?在基督教里面我们信仰中间这非常核心的一句话,信心是什么?这会不会是尼哥底母,或者是你和我要想的一件事。信心不是一个点,当我们用神所赐给我们的信心,圣灵在我们里头的感动来仰望;看到那一位被举起的铜蛇,那一个被咬的人就得医治。你我就被圣灵引导和感动,看见、看清那被举起的十字架,耶稣被挂在上面,上帝的圣灵就会引领我们的心灵,跨越许多许多的隔阂,让我们与祂之间的连结就通畅了。

这是很奇妙的事,也许你也会问同样的一句话,怎么有这件事呢?我觉得值得我们安静的回想,也让我们真的靠着主的恩典,也知道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而且不单祂能,而且祂完成了。祂的能是祂把祂的权柄,祂的能是在祂的权柄,和祂的恩典、慈爱中显明出来的。信心有很多的解释,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就是选择神,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人生都是选择。你我的一生是所有你生活中各种选择的累积,你的选择。你选择往东走,跟你选择往西走,结果不一样。你的选择的累积成为你的生命的一生?信心就是选择神,希伯来书这作者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也不是只有持续当我信耶稣以后,我信主为我死,钉死在十字架上,救赎我以后,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我信。它不会是停留在那里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持续存在,并且可以持续进行,在我们心中的一个意念,和持续在你我生活中的动作。

我再讲一次这个,信、信心、相信主它不会只是停留在一个点上。我现在信,信完了,那我不信了,我重新再信过,不是,那不叫做信。信,它是一个持续存在我们的内心中,并可以在我们内心中可以持续可以进行的意念;心中的意念,以致于我们生活中所显出的动作。这样的信心引导我们进天国,这就是主对尼哥底母说的,你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你就不能进神的国。这引导我们进天国,是在我们信以后,我们持续的信,本于信,以致于信。从今日起走主求生的道路,直到见主的面。

我很常喜欢一个犹太的神学家所对信心作的一个诠释,是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诠释。我今天放在这里让诸位参考,真是很深刻啊!他说:“信心不是一个死守一个线索不放,信心而是内心无羞耻的朝圣之旅,率直的渴望、火热的歌曲、放胆的念头,一股盘踞不放的冲动。在在都驱使我们走向如敲钟者一样,敲醒我们心灵的那一位。”这是真正的生之追寻。

亲爱弟兄姊妹,你是像尼哥底母一样,带着一个深深的渴望来到主的面前,渴望一个答案。因为他一开始就说:“我们知道你是从神来,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不是从神来的,没有人能够行。”讲的都对,知识也够丰富,但是心没有开。

那个不信的恶心,仇敌所一直要用这个不信的恶心来捆绑我们,我们要突破这个,我们要选择神,选择这一位爱我们的主。我们就必在这样的一个信仰的路程上往前走了。求主赐给我们丰富的信心,在祂的里面能够蒙祂的恩典,在我们的人生中,在追寻生命的功课的里面,信仰的路程的里面,我们能够找到这位创始成终的主。

我们一起祷告:
亲爱的主,不是我们拣选祢,乃是祢拣选我们,在我们还在作罪人的时候,基督耶稣已经为我们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了。主啊,我们所蒙的恩,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够明白,但是我们深深的相信,在基督里的恩典是丰厚的。主啊,祢爱我们,祢的爱不单广阔,祢的爱也够细腻,祢知道我们每个人,知道我们的心,就像祢知道尼哥底母一样,今天主啊,当我来到祢的面前,再来寻求祢面的时候,再来对主说,或者我也再来问说:怎能有这件事的时候,怎能有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圣灵啊,开启我的心,让我能够明白,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