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耶利米书12:1-2,15:15-16
耶和华啊,我与你争辩的时候,你显为义;但有一件,我还要与你理论:恶人的道路为何亨通呢?大行诡诈的为何得安逸呢?你栽培了他们,他们也扎了根,长大,而且结果。他们的口是与你相近,心却与你远离。
耶和华啊,你是知道的;求你记念我,眷顾我,向逼迫我的人为我报仇;不要向他们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为你的缘故受了凌辱。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

我们在争辩的情绪中的时候,往往我们不自知,可能我们会很偏颇,我们为了要捍卫我们的立场,又或许可能我们要做某些的抗议,那个情绪难免可能比较激动。所以其实“争辩”光是这个词本身就不见得是一个好词,不是一个正向的词。我们不会喜欢争辩,当然可能你会感受得到,有些人生来就蛮厉害争辩,也擅长争辩,甚至也喜欢争辩。你觉得他就是一个爱争辩的人,我们大概不太喜欢这种方式。

因为争辩给我们感觉就是伤和气,争辩就不能够好好说话,争辩我们觉得关系一定会破裂,或者说会有疏离,或者有嫌隙,或者是有疙瘩。所以基本来说,我们不会喜欢争辩这件事情。但是,跟神争辩呢?这更加不可以了。在我们今天一般的弟兄姊妹的认知当中,我们怎么可以跟神争辩呢!甚至我们这样说好了,离开我们基督教的圈子,我们想到在各宗各教的里边,既是神明的话,他有他一定的崇高性。怎么可以跟一个这么崇高的神明来争辩呢?所以当我们今天讲到说:与神来争辩,这个看样子是个蛮负面的,但好像也有时候也蛮真实的。因为确实在你跟我的生命的经历里边,也许有时候是我们周边的人,当然甚至包含我们看到圣经里面的人物,都发现争辩这一件事情。但是追根究底我们来想想,其实争辩,没错,从圣经的经文,你可以感受得到它不是一个正面的词。

在约伯记里面,我们非常熟悉的经文,非常熟悉的故事,不见得熟悉经文。那边我们看到约伯,耶和华上帝对约伯说:“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吗?”在40:2那边。“与上帝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吧!”当然我们知道从耶和华上帝这样的一个问句,“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来争论吗?”各位,你认为这个问题预设的答案是:可,还是不可呢?感觉上有点在质问的味道,你谁啊?你要来跟我辩论。但事实上是,没错,他是蛮负面的那个感觉。

但以赛亚书就更加鲜明了,以赛亚书的45:9,“祸哉,那与造他的主争论的!(你们这些敢跟神争辩的,祸哉!)他不过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块瓦片。泥土岂可对抟弄它的说:你做什么呢?所做的物岂可说:你没有手呢?”他是很负面的一个表达方式,但是你如果回到约伯,你发现即使上帝用这样的一个言辞的责问的方式,“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吗?”事实上就是啊!约伯就是跟神争论。

其实话说回来,真的不能够与神争辩吗?争辩真的是那样的不好吗?其实我们读耶利米书我们已经发现到的,是耶和华上帝首先与人争辩欸,不是人跟祂先争辩。耶利米书的第2章那边就讲到耶和华说:“我因此必与你们争辩,也必与你们的子孙争辩。”2:9。哇,我不单是跟你们以色列百姓,跟你们的子孙,我要跟你们来争辩。耶和华上帝主动要跟人来争辩,第10节说;“你们且过到基提海岛去察看,打发人往基达去留心查考,看曾有这样的事没有。”耶和华上帝要跟一些犹太民族争辩,跟祂的子民争辩。你去做研究,你去基提海岛去查看,去基达去留心的查考。

这两个地方其实代表着东跟西的极致,言下之意就是你跑遍全地,你去做仔细的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事。这样什么事呢?经文的上面在讲到;神的百姓们的罪。他们的偶像的数目跟他们城邦、城镇的数目一样多。讲他们的邪淫,他们灵性上的溃败等等的问题。我来跟你来辩论,上帝主动要跟以色列百姓,跟这些的神的子民们来辩论,是上帝主动要先来争辩。这段话很有意思,我觉得当耶和华上帝说,我因此要跟你辩,甚至要跟你的子孙辩,你跑遍全的吧!看一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你们败坏的事情,你们拜偶像的事情。

弟兄姊妹,我在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其实感触蛮多的。当耶和华上帝要跟百姓们在争辩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当时其他的国家,几乎当时所有周边神的百姓,周边的国家,他们都在忠于他们的假神,非常虔诚、忠于他们的假神。而非常讽刺的,犹大却不忠于独一无二的真神上帝。反观我们今天也一样,我们今天的教会,我们是不是也是有类似的情况呢?我们今天有许许多多的百姓;在忠于他们的假神的时候,反倒在这块土地上面,最不忠于他所信仰的神的,是我们基督徒。与神争辩,弟兄姊妹,我们今天要谈;其实不只是争辩这件事。

我们刚刚结束研读哥林多后书的时候,你已经意识到;哥林多后书里面,虽然我们把全年教会崇拜的主题经文;设在第13章那段经文里面。提到我们要同心、要和睦、要喜乐,神就与我们同在。这是一个保罗结束哥林多后书的很正向的一个表达。但是你跟我都知道哥林多后书里面张力处处,人与人之间很多的争辩,很辛苦,很难读懂,因为在争辩中有太多的思绪。

耶利米书也一样,弟兄姊妹,耶利米书你在圣经里面,你听到耶利米三个字的时候,你可能没有先想到耶利米书,你想到的是他后面那一卷哀歌。耶利米先知在他的服事生涯的里面,充满了许许多多的艰难。其实读耶利米书挺难的,各位,我们这段时间,我今天特地、特别没有多读经文,我想真的非常多,我们今天的范围应该从第11章一直到第16章,经文非常的多。多还不一定是问题,是他多的时候,他里边既有诗歌体裁的文字,又有一些的叙述。然后他的时间就并没有按照他的顺序。所以有时你读过去,你发现真的字都读懂了,但是你要能够去更多的意会、体会,这恐怕还需要细细的去查考。

耶利米真的有很困难的地方,这个困难是什么呢?耶利米痛苦的不得了,当然相较于我们将要读的约伯记,是鼎鼎大名的苦难之书。约伯的苦难;我们除了知道开头的两三章里面,对整个苦难故事背景的交代,然后就是不断的辩论。朋友的辩论,分批来辩论,分次来辩论。不同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第三回合的辩论,乃至于到后面,我们看到约伯跟上帝的辩论。约伯记的困难是,搞不清楚那个事态发生的细节,你很难去把事件里面讲的东西,去对到约伯身上可能什么事件?耶利米有好处,耶利米背后里面有很多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去铺排,去梳理他,去了解为什么耶利米会讲这些话,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哀嚎?这样的一个哀歌。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强烈的祷告,甚至咒诅的祷告?他可能什么事情发生,曾经讲过什么话,讲过什么讲章。这个都很细节的部分,我们相对约伯记比较清晰一些。

各位,我们跟各位交代这个,我只想要把一个重点提出来。我们今天读的经文,从12章我们刚才读的12章前面,直接讲到“耶和华啊,我与你争辩的时候,你显为义。”没错,这是一个争辩的语言,但是这个场合,这样的一个的状态,是什么状态呢?他是一个祷告,他是一个从11章;其实一直到第20章之间耶利米书这段;一长段的里边,出现了好多的所谓的哀歌,所谓的祷告就是哀歌。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就是一种独白,好像单向的,我在跟上帝苦苦的诉求。其实不然,哪怕是耶利米书本身的,或者是耶利米哀歌里头的,又或许我们可以到诗歌智慧书里面,在诗篇里面所看到的一些的咒诅诗,一些的哀歌都好。这些的哀歌或者是这些的;你看起来那种向神抗辩的争辩的这些的祷告,它其实是一种对话。

弟兄姊妹,在耶利米的生平的里头,他的困难,让他苦不堪言。我们不过读第1到第7章的时候,耶利米当时还好,因为他是个年轻的一个先知,影响力还没那么大,名声还没那么亮。但是从第7章以后,故事就急转直下,那我们知道第7章发生什么事情呢?耶利米他圣殿的讲论,他在圣殿里面的这个讲论,这个就一鸣惊人了。上帝呼召耶利米的时候,就已经让耶利米知道,他的工作非常的艰巨、艰难,而且吃力不讨好。就算你能够有各种各样的能耐,但是不保证你成功。甚至应该这样说,已经先告诉你;你不会成功这样的一个经历,从他的圣殿讲论就开始了。各位在第7章当耶利米他讲道完,全国上下就开始认识这一号人物叫做耶利米。甚至气得要死,想要置他于死地,上至于君王、民间的领袖、宫廷的先知,那些地方的祭司。下至于那些市井小民,甚至他自己家里的人,都对他另眼相看。

从此以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说吧,他就是臭名远播这样,大家很讨厌他。为什么呢?各位,他在圣殿里面公然的去讲论,圣殿的以及这个献祭的制度─这都要废去,这是对圣殿已然的一个最大的冲撞。对当时的整个以色列百姓来说;犹大民族来说,这你的挑战太大了,你冒犯的……我们知道那种政教关系的合一,一直都非常的牢固。更何况他年轻的一个先知,他讲了这样危言耸听的话,这样不吉利的话,这么消极的话,这样咒诅性的话。他站在人前代神发言的过程中,他毅然把他自己投在一个绝对危险的状态的里面,但是他忠心地去做了。

其实要说这个话,宫廷的先知也可以说,我们知道在当时王本身已经有这种;可以从神那边知道意思的,知道信息的这种的身份。甚至耶利米书里面也这样提到了,王有时候他们用牧人的身份来形容王。当然,他们不常为神发声,但是他们也可以被赋予这样的相等的身份,我们从以色列历史的角度来看。宫廷里边也有很多的先知,这些先知也在服务国家,也有在圣殿里面的祭司,这些都是有权有位的。我们用很俗气的话来讲─当权派,但是,我们看到当时的国家违背神,从上到下,从政治的,从宗教的,从百姓里头,到处他们都离弃神。上帝使用耶利米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把他自己放在一个绝对的困境的里面,为着这个缘故与神争辩发生了。

弟兄姊妹,我不晓得在你的生活,你的成长经历里边有没有为了某一些,你觉得是上帝量给你的。在你的信仰生活里面,上帝恩待你的名证,想要使用你的。在教会的服事的团体当中,上帝按着恩赐,按着圣徒相通的恩典的方式,来建造你的,乃至于你可以贡献你自己的。但是有一天你猛然发现,你所可以贡献的,你被赋予的这些,却是你灾难的开始,让你处处碰壁,让你感觉你裹足不前,或者让你意气消沉。你会心想我何必揽这些事情呢!你可能会觉得说上帝祢怎么回事了?

如果你交待我的事情是好的,事实上看来是好的,连我周边的同工,或者是连我周边的基督徒,甚至连我的家人,甚至很有可能在我的整个过程中间里面的经历,都显然是美善的。但是你却让我碰了一个非常大的墙壁,撞板。乃至我很有可能,甚至到一个地步;我力不能胜。弟兄姊妹,我们基本上他是在讨论苦难的问题,与神争辩讲的并不是都是负面的。与神争辩是非常正面的,你知道吗?在我们福音信仰里边,有一个很大的危机。这个危机不断地在侵蚀着我们的信仰的根本,可能我们没有留意到。

当然他跟成功神学很大的关系,他也跟可能我们不经意,不见得要他谈什么成功神学,不见得是需要特别谈什么意识形态,但是很有可能就是一厢情愿式的信仰方式。我们把信主以后,我们在跟福音朋友谈道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把最美好的跟他刻画出来。这个美好特别是要展现在生活的方面,心灵的方面。我们似乎传福音最好的方式,就是当一个人遇到苦难,他生病也好,他生意失败也好,他没考上;考试没考上,我们就给他一个良方,告诉他信耶稣你能够胜过你的疾病,信耶稣你能够脱离你的困境,你能够化险为夷。

我们基本上已经把福音信仰用这样的一个模式,也好像似乎唯一的模式去陈述它。所以到头来,其实我们信主多年,这样的一种模式还蛮根深蒂固的。再加上我们把神看成是那一位,永远在我们之上,然后我们没有办法可以左右祂什么事。然后我们非常讲求我们华人的礼貌,我们跟神祷告的时候非常有礼貌。在崇拜里边;在你私下的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教导小孩子的时候,一要祷告的时候给我认真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相反的都对。我要表达那幅的图画,当我们遇到的非常艰难的时候,我们跟神的关系的里面,你曾经试过跟神来到一个这么真实的争辩的场合吗?

多年以前,我们曾经为了这首诗歌在那里讨论,〈每一次我祷告,我摇动祢的手。祷告做的事,我的手不能做。〉我们觉得这个歌词可能有点冒犯上帝,还是把它修一修吧,改一改吧!你是谁?你可以摇动神的手呢?似乎好像一个小孩在那里赌气,跟父母闹的时候,在那个超市里面,在百货商场里面,为了要买一个玩具,父母不给。我在那里不断地闹,在地上打滚。你是谁呢?你可以在上帝这样子的来摇动祂的手吗?

亲爱的弟兄姊妹,其实太多时候,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跟神互动。我们反而错过了,非常重要的生命功课。不管我们的光景如何,不管苦难是来自于有因或者无因,就我们的认知跟感受的角度,有些时候我们知道我们遇到苦难的,那是我们自作自受。但有些时候,你跟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们遇到一些非常艰难的事情,莫名其妙的事情,天灾的事情。我们遭遇了非常大的艰难,我们感觉到上帝祢为什么这样子呢?不管我们认知上是有因、无因,我们都可以跟神来真的!完全透彻的与祂互动。

这是旧约里面不管是耶利米书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先知;泪眼先知耶利米,可以历世历代不断地在建立神的百姓,特别让人更加的认识我们与神的关系。这是在旧约里边,在诗篇里边许许多多的哀歌、咒诅诗教导我们的。教导的并不是你怎么样去咒诅人,教导的是你怎么样更清晰的看到你跟神的关系的透亮。苦难没有办法避免,艰难也没有办法逃避。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些各样的服事当中的时候,我们要学习跟神来争辩。

在旧约里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救恩故事,当然是从出埃及开始讲起的,其实打从一出埃及的故事里面,发展下来的摩西五经;里边讲到神颁祂的律例给人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你顺服上帝你就蒙福,你悖逆祂你就会受咒诅。在申命记里边非常鲜明的一个主题。但是在人生当中,我们的祸福际遇,好像有时候;这样的一个方式处理不了。我没有办法去解释,好像顺服就蒙福这件事情不总是这样。好像我们悖逆就一定招灾,看样子也不总是这样。当不管事情是发生在我们周围,或者是发生在我们个人的时候,我们究竟是怎么样来回应祂呢?诗人非常真实地向神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你为什么离弃我!”这个耶稣的十架七言里边;呼应了诗篇22篇的经文,是一个很根本的苦难问题。但是苦难问题的最直接的对焦,就是你跟神的关系。

我很喜欢杨牧谷牧师曾经讲过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我觉得很真实,因为我从小是在乡村长大,我确实是一个乡巴小孩,我在东马来西亚的乡村的里边。如果回家的时候,我走到那个路上,那个路上大概就是一辆车的位置,一辆轿车的位置。中间那个泥土上面就是两个车轮的印,中间有草,旁边的草长高过你,然后我回家走大概十多分钟到我的家。我们就养这个鸭、鸡,然后种菜之类的,我从小在这个环境长大。既然养鸡,当然我就常常有机会去捡那个鸡蛋。我看杨牧谷讲这个比喻的时候,哎,我内心里面真的心有戚戚然。

弟兄姊妹,什么叫做与神争辩?我们是不是需要与神争辩?我们能够敞开我们的心,直白的跟神说,我们生命的需要,我们的苦话,我们的难处,我们的不满。我们的怨恨?你能够很坦然地向神敞开,你肯定很痛苦,但是这个痛苦有它最真实的价值,就像母亲在孵蛋一样。这个母亲孵蛋的这个学理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我搞不太懂。但是母鸡孵蛋有一个现象,母鸡孵蛋它不管怎么孵,它就让那个蛋本身自己脱壳而出。但如果你去想象它的话,那个在里面的那个小鸡,它在那边挣扎的时候,非常痛苦挣扎的时候,但是母鸡它一点忙都不帮,它不会帮忙。

如果你放在我们的角度,当我们在一个非常深的痛苦的里边,我再说,无论你觉得他是有因或者是无因的,你在很深的痛苦里边,你在要努力地挣扎,你在呼喊,无声地呼喊,有声的呼喊,你感觉上帝没有在回应你。你想要跟祂辩论的时候,祂很有可能哦,祂先沉默不语。为什么祂这样子做呢?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就发现原来我们人生遇到这种艰难,服事遇到挑战,各样的问题的时候,要处理问题的方式,它从来都不是一个哲学议题。都不是在问WHY,为什么的议题。整个的议题它关系的是;生命伦理的议题,是HOW。到底这件事情对我而言,我的生命里面会有什么得着?

我不确定他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母鸡想要帮那个小鸡破壳而出,完蛋,那小鸡都活不了。它必须要亲自破壳而出,恐怕这是帮助我们再反思回刚才我们所讲的,如果今天福音信仰只能够是一问一答,你就发现到了最后,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了。如果今天我们只是一求一应,这就是福音,这就是信耶稣,你就发现原来我们连根本要求什么都不知道。所以福音其实又远比事事顺利,平步青云更加重要的信仰意义。福音攸关的是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面向,每一件事情,每一桩的祷告,每一次的停顿,每一次的失败。

弟兄姊妹,耶利米是一个成功的先知吗?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他彻底失败。我们还没有读到后面,事实上面耶利米的那个时间顺序,并不见得到最后才是最后面。他在半中间的时候就来到他的后面了。但是他整个故事我们是知道的,耶利米的争辩其实不止这一次。各位,我们今天没有细读每一段的经文,15章;如果你把15章读下来,16章你会发现所谓的哀歌,所谓的诉求,他就会常常有前后张力,色调差很多的那种祷告词,或者是对话内容。他这一边厢他跟上帝抗议,祢怎么回事?他下一回合;下一句他又转过来感谢神,你就发现到他那个的起伏。

今天我们选读的两段经文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得到既然耶利米要跟耶和华上帝来辩论,这个辩论是发现到;你看就不是顺昌逆亡,不是啊!这些恶人他们为什么就如此的安逸等等,但是你发现到第15章;他有另外的祷告。另外在争辩以后的一个得着,“耶和华你是知道的,求你记念我,眷顾我。向逼迫我的人为我报仇。”各位,生命中间有这样的起伏,他以上帝为焦点,当然也以仁为怀。以仁为怀的意思是;别人有时候会伤害你,别人有些时候却是你的帮助者。但有些时候当他不平等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处理自己呢?“耶和华─万军之上帝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请问神的言语好吃吗?请问神的言语总是甜的吗?耶利米说:我得着你的言语,我就当着食物吃了。

耶利米是泪眼先知吗?是的,但是他说: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今天跟大家读这段经文,我只想要带出一个心里的感受,一个感动吧。弟兄姊妹,我不晓得到底你今天遇到什么样的状况?我也不知道无论在生活上、在职场上、在家庭中、在教会里边,有没有什么许多的怨,有许多的气,许多的苦,许多的毒?我真不知道!但是我求神帮助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让我们真的能够来面见上帝,而且我不是靠某个、某位什么同工,或是靠某位的姊妹,带我信主的那一位,我不是靠那个比较关心我的那一位,还是等等之类的。我是能够直接来面对这位上帝,直接来跟他们祷告。把很可能我心中里面想要向某人所发的怨气,好好的来跟神发。把很可能我心中里面;对某人里面充满了一些的不能饶恕的那种心思,我能够完全敞开向神发。

我有一次在东马带一个退修会的时候,讲完道,有一个姊妹上来,她一直没有办法接受我的讲道。她说:“牧师,你怎么可以教导弟兄姊妹向神发怨言?这是出埃及记里边的大恶。牧师,你今天在讲的是异端。”各位,你如果觉得我是异端,欢迎散会后来找我。后来当然我带她到旁边去,跟她一起聊,聊着聊着,当然我很专心的听,聊着聊着聊着我就发现,她开始就越来越激动,她的手就开始有点发抖。后来讲不上去,她哽咽到讲不下去了,好痛苦啊,那是我第一次跟她碰面。后来当然有第二次,有第三次。

这个姊妹她从来都不敢在祷告当中,把她内心里面;她最深的那一个痛苦讲出来,但是她可以讲别人为她祷告。弟兄姊妹,当然圣徒相通的恩典就是这样,当我们有这样的困难的时候,我们透过旁边的弟兄、旁边的姊妹陪伴我们。潘霍华牧师曾经这样说过,弟兄口里的基督比我心里的基督大。是的,我们每个弟兄姊妹我们都有灵性、生活、关系遇到困难,无法往前的时候。这个时候很需要弟兄姊妹的扶持跟帮助。各位,探访事工真的很重要,我邀请你会是就教会的探访队,或者是团契的,小组内你们发起这样的一个关怀行动,我们彼此能够去关心人。潘霍华牧师当年他被关在监狱里面的时候,他特别感触到很深的这个部分。

一个弟兄的在场;当然现在我们有网络,我们现在可以视讯。但即使视讯网络;其实不能够代替一个弟兄的在场,我指的也是包含姊妹的意思。就是有个肢体在你旁边,他口里的基督比你心里的基督大,意思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像耶利米这样子痛苦得不得了,生活上……刚才长老就提醒我们;那个经文就提醒我们,今天我们没有念那个经文了。耶和华吩咐他;你不要结婚,然后不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要表达出那个国难的那个艰难,要预言出那个国家面对挑战的那个危机。连生活都受影响,然后所做的事情都不成功,而且他继续讲那些难听的话,痛苦得不得了,他向神倾诉自己。

我常常每次讲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会有那个姊妹的画面。当然,我自己也在学着这功课。各位也是牧师更难学的功课,因为牧师很多的词藻,我就用很多神学术语来掩饰我的祷告。我再次想起我的母亲,我母亲是个非常爱主,打从她信主,前面半年的栽培以后,她就把她的时间全然给了;几乎给了教会。她是传道人;当时我们家乡的传道人的最好的探访的陪伴者。每一次牧师去探访,她就跟着去探访,风雨不改,这是我的母亲。如果要说她有耶利米服事的心志,也对。

但有一个画面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在念国中准备升高中的那一年,有天夜里,她趴在桌上痛哭的画面,至今不能忘记,她跟神祷告到痛哭。那个少年的我,我并没有去问细节是什么?问:“妈,你怎么啦?”我一直以为她是肚子痛,因为她痛苦到她一直一直弯着腰。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当我第二天见到她,还是一样的喜乐,还是一样的服事大家,还是一样跟牧师去探访。去年10月当她安息的时候,安息之前她卧病在床一年,好多教会的弟兄姊妹来探望她。她开始也不顾忌了,没有什么疫情不疫情问题,大家都来。每一个到她病榻旁边的,她居然可以把名字讲出来。

那我听我大姊说:夜里当她疼痛的时候,她还是很辛苦。她跟我大姐说:我还是希望快点离开,这样太痛苦了。神这样对我不太好,她还会发怨言,她还会跟神辩论。但是在我的耳中里面,当我大姊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我是得到安慰,我知道我妈妈,她跟神是玩真的,是绝对真实的,那个关系是最真切的。弟兄姊妹,不要再戴面具去见上帝,因为凡戴面具见上帝的人;一定戴面具见我们身边的弟兄姊妹。求主帮助我们,与神争辩不见得是坏事。当我们心中以祂为首的时候,祂呼唤我们:放心吧!你与祂争辩,你会得到的;就像约伯所得到的一样,豁然开朗,你重新见到上帝,也因此重新更加在基督里边认识自己。

我们一起祷告:
主我们仰望祢,让祢的话引领我们的心思意念。让祢的圣灵引领我们,如今天诗班的的诗歌:主啊,祢的圣言,祢的圣言何等美好。我们可以完成放心,在祢的话中与祢相遇,向祢敞开,完全怀抱祢在我们生命中间的旨意,靠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