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在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约书亚记22:1-24:33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约书亚记22:1-24:33是约书亚记最后的三章,内容涉及约书亚打发吕便、迦得和玛拿西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回约旦河东的属地、约书亚的最后遗训,以及约书亚和以利亚撒的去世等故事。

攻占迦南地以前,摩西已将约旦河以东之地给了吕便、迦得和玛拿西这两个半支派。不过他们在那里安居之前,要先应承帮助其他支派攻占河西之地。他们忠心尽力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诺。约书亚称赞他们言出必行,最后准许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建造他们的城邑。做神的工作必须要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防备引诱,免得半途而废,贻误神的工作。

吕便、迦得和玛拿西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在约旦河东岸建造了一座坛,其余的支派以为他们要创立自己的宗教、悖逆神。正当他们想轻率地全面开战以前,大祭司的儿子非尼哈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去查明真相,这是依照摩西在申命记13:12-18所教导的原则而行。非尼哈准备去进行和谈,若非必要便不开战。当他听到这祭坛是作为记念之用,而不是为异教献祭,战争就得以消除,全民又再恢复团结一致,不致分裂。

在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担心,如果在这河的两岸没有一个全民团结的明证,子孙后代便会产生误解。他们造的祭坛,是按照耶和华祭坛的样式而造,为要使以后的百姓记住,河东河西之民,都是敬拜同一位神的。

约书亚知道国民的弱点,所以在他死前招聚百姓的领袖前来,给他们命令,帮助他们慎防最容易疏忽的事情:首先,要谨守遵行写在摩西律法书上的一切话,不可偏离左右;第二,不可与异教之民搀杂,不可敬拜异族之神;第三,不可与异教之民通婚。当时,这些引诱正蓄势待发,要来扰害以色列民。我们的人际交往,也能成为我们的试探。所以,我们要在试探到来之前,要先认识自己的弱点,加以防范,这才是明智之举。下一步就是寻找策略,胜过这些试探而不被他们所胜。

以色列人后来真的与迦南人通婚,约书亚所预言令人毛骨悚然的后果不幸成为事实。在士师记中,有许多故事讲到以色列人未能专心一意顺服神,所以受了许多苦难。神过去以无比的大爱与忍耐,来对待以色列人,祂现在也是一样地对待世人。不过,我们不可把神对我们的忍耐,当作神悦纳罪恶、不理会人的犯罪作恶。我们要小心,不要一意孤行、放任到底,以免最后自食其果。

现在是以色列抉择的时候:究竟要顺从耶和华,还是随从当地许多神祇。耶和华已经证明祂是可信可靠的,迦南当地的神祗不过是人所造的偶像而已。人很容易悄悄地悖逆神,在生活上偏行己路。可是有时你必须选择让谁或让什么来控制你。神给你自由选择权,你是让神来管理,还是由自己有限的心智来掌权,抑或任由其他不完美的人来管理你呢?如果你选择由神的灵管理一生,就要每天重新坚定自己的选择。

全体百姓都放胆宣告,他们绝不离弃耶和华,但他们后来却没能守住这个誓言。根据士师记2:1-3的记载,没过多久,神就责备人违背与祂所立的约。我们也能够不假思索地说顺从神,但脚踏实地去过那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口说比实干来得容易。不过,以色列人在约书亚有生之年仍顺从神,表现出对约书亚信靠神、为全民领袖的支持与敬意。

约书亚与大祭司以利亚撒都死了,但是他们在世之时,已经给百姓立下信仰的根基。我们应当单单敬畏神、事奉神。这是一种抉择:顺从神、不顺从其他的假神。不过,由于我们犯罪悖逆,所以不能尽心尽意地敬拜神。我们若选择神为我们的主,就是与神立了约,因着这种关系,神不仅应许赦免我们的罪、爱我们,并且赐下神的灵,使我们在今生能够做神的工作。我们与神立约,就定规要离弃凡与神计划相违背的原则与生活。这并非个人的事情,乃要与其他信徒同心合力,全心靠神。

到此,我们就完成了约书亚记所有章节的领略与纵览。结束了这一站旧约圣经约书亚记的游览历程后,从今天的节目开始,我这个圣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随着我们这辆圣经巴士开启下一站旧约圣经士师记的研读历程,希望整个圣经的游览旅程会让你更加期待,并带给你更大的惊喜,也让各位更有得着。

士师记的书名来自书中十二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约书亚去世到撒母耳出现的这段期间,他们担任以色列士师的职分。这卷书是稍后在君王治国的时期写成的。根据书中四次出现的“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这句话推测,这卷书可能是撒母耳写的,不过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士师们本身的能力都有限,每个都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但在全能神的带领之下,这些瑕疵反倒成了他们的优势。他们不像摩西、约书亚,具有国家领导的地位。这里的记载都是片段的,局限在以色列国某一地区的士师。士师记的主题,围绕着以色列人一再的悖逆,以及神奇妙的恩典恢复与重新建立他们的信仰。司可福圣经修订版为士师记下了一个很贴切的标题:挫败与拯救;这卷书还强调:失望。以色列子民带着衷心的盼望和期待进入应许之地。出埃及的拯救、旷野四十年的带领、进入迦南地之后的争战得胜,这一切都离不开神的大能和引导。或许你会预期以色列民应该能活出高质量的生活和得胜的生命了吧?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很不光彩地跌倒,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士师记具有历史哲理。箴言14:34记载:“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

首先,就历史来说,士师记记载的是约书亚去世以后到撒母耳之间的历史,撒母耳是最后一位士师,也是第一位先知。士师记填补了约书亚到君王治国之间的缺口。约书亚去世后没有人接班,像他接替摩西一样。这是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之后,一段神权治国的试验期。

其次,就道德的层面来说,这段时期百姓的道德严重沦陷了,他们离开了肉眼看不见的神,堕落到很低的层次。正如士师记17;6所记载的那样:“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我们把士师记以下两节经文作一个对比:1;1记载:“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20;18记载:“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以色列民本来应该在神的光照下,属灵不断成长的,却因一再悖逆神而节节败退,终日惶恐不安、蹉跎岁月。

以色列民从事奉神的国家开始一步步地走下坡。在士师记2;11,我们看到选民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事奉巴力。他们离弃神去事奉巴力和亚斯她录。神的怒气向选民发作,把他们交在敌人的手中。于是以色列人进入一段劳役困苦的岁月。很快他们便向神呼求、认罪悔改。神垂听他们的诉求,兴起士师,借着士师拯救他们。于是以色列国又恢复事奉神。但没过多久,以色列民又故态复萌、重蹈覆辙,这些老故事贯穿整个以色列的历史。他们行恶、离弃神、任意而为、卖身为奴、进入苦役、向神呼求、转向神、兴起士师、再得拯救,以色列国又开始事奉神,如此循环不已。整本圣经的记载都在这个循环里,直到今天还是一样。真是名副其实的“历史重演”。以赛亚书开篇就说明神所赐的历史哲理,以赛亚列出国家衰亡的三个步骤:灵里的背叛、道德沦丧、政治失序,这是每个国家的状态。从古至今,国家的败亡都会经过这三个步骤。如果你想知道士师记有多么先进,听听一位著名将军说过的名言吧,他是这样说的:“今天这个世代风波不断,政治势力和道德约束力沦丧殆尽,而且这种恶性的影响力不断地扩散。这时最要紧的是宗教力量要动员起来,护卫、保存我们赖以立国的信仰基石,这是道德成熟、国家茁壮的推动力。一个国家在道德沦丧之后还能躲过政治和经济的衰败,这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先例。当国家的道德开始腐化时,其国民或是站在十字路口;或是转向属灵的觉醒、克服道德的腐化;或是持续沦丧,导致国家最终灭亡。”

士师记1章提到十二支派中的九个支派。这九个支派都没有遵行神的吩咐,把敌人彻底赶出去。本章没有提到的三个支派是吕便、以萨迦和迦得。我们假设他们也一样。每一个支派都有自己的敌人。以色列从来没有全国同心对付任何一个敌人。在3节,我们看到这些支派的弱点。那时犹大向西缅求援,帮助处理境内的状况。

士师记1:1记载:“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攻击迦南人,与他们争战?’”

以色列各个支派之间的软弱,从1节的“去”字显露出来。他们求问神该怎么对付迦南人?该谁去做?由于以色列人当初没有将迦南人全数翦除,以致给自己留下无穷后患。到扫罗和大卫统治的时代,迦南人让以色列人坐立难安。

士师记1:2记载:“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

迦南人显然是以色列的头号敌人。

士师记1:3记载:“犹大对他哥哥西缅说:‘请你同我到拈阄所得之地去,好与迦南人争战;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之地去。’于是西缅与他同去。”

根据创世记34:25-29的记载,为了给妹妹底拿报仇,西缅曾残忍地血洗示剑城。作为对西缅的惩罚,雅各在创世记49:5-7预言西缅后裔将分散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正如预言所指,根据民数记26章和申命记33章的记载,在征服迦南之前摩西数点人口的时候,西缅支派人数最少,且被排除在摩西的祝福之外。不仅如此,在分配迦南地时,西缅支派仅仅得着犹大支派其中一部分产业。对这样的劣势,西缅支派并未一味抱怨、不满,而是积极、热心参与神赋予的事工。犹大支派人数最多、实力最强,也没有无视西缅支派,而是郑重地请求他们协助。可见,征服迦南的迫切心愿,使这两个支派紧紧凝聚在一起。同样,今天在耶稣基督里,众圣徒也是一体,当按着所领受的恩赐,彼此相助,尽力造就整个教会。

士师记1:4记载:“犹大就上去;耶和华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比色击杀了一万人,”

你可能以为第一步得胜以后,犹大人应该相信神会把产业放在他们手上。

士师记1:9-11记载:“后来犹大人下去,与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争战。犹大人去攻击住希伯仑的迦南人,杀了示筛、亚希幔、挞买。希伯仑从前名叫基列‧亚巴。他们从那里去攻击底壁的居民;底壁从前名叫基列‧西弗。”

底璧是迦南人的文化中心,又名“书城”。我猜他们的图书馆大概在这里。

士师记1:12-13记载:“迦勒说:‘谁能攻打基列‧西弗,将城夺取,我就把我女儿押撒给他为妻。’迦勒兄弟基纳斯的儿子俄陀聂夺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儿押撒给他为妻。”

以色列人先拿下山区,占据了很久。从山区到海岸线之间的山脚下,一直是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的战场。当以色列民在应许之地安顿之后,迦南拜偶像的诱惑从没有间断过,迦南人信的是低级的宗教,以色列人很快就陷入拜偶像和叛教的网罗中。

不论是谁,只要拿下这座城,就有奖赏,奖品是迦勒的女儿押撒。俄陀聂是迦勒的亲戚,娶了押撒成了迦勒的女婿。俄陀聂成为士师一定是因着迦勒的关系。在那个时代“内举不避亲”已经盛行。如果俄陀聂是别人的女婿,可能当不上士师。今天有很多人身居要职,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关系、人脉。拿破仑说自己是“时势造英雄”,因为他生在一个对他有利的时代。如果他出生在今天这个时代,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俄陀聂也一样。这里提到的九个支派都和失败有关。前面我们已经看过犹大和西缅,接下来要看便雅悯和玛拿西。失败是每个支派的阴影。

士师记1:21记载:“便雅悯人没有赶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

“直到今日”是指到写这一卷书的时候。

士师记1:27-30记载:“玛拿西没有赶出伯‧善和属伯‧善乡村的居民,他纳和属他纳乡村的居民,多珥和属多珥乡村的居民,以伯莲和属以伯莲乡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属米吉多乡村的居民;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及至以色列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西布伦没有赶出基伦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伦中间,成了服苦的人。”

这里记载了玛拿西、以法莲和西布伦的失败。从人的角度来看,没有将异教居民赶尽杀绝,这或许是一种宽容。但很多事件在所谓人道主义的美名下,却违背神的圣洁旨意。

士师记1:31-33记载:“亚设没有赶出亚柯和西顿的居民,亚黑拉和亚革悉的居民,黑巴、亚弗革与利合的居民。于是,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拿弗他利没有赶出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于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然而伯‧示麦和伯‧亚纳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

与犹大支派立下的赫赫战功相比,其他支派的征服工作受到否定性的评价。在天国的扩展中,每位圣徒均会得到评价,标准在于是否结出与所受恩赐相称的果子。

士师记1:34-36记载:“亚摩利人强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们下到平原;亚摩利人却执意住在希烈山和亚雅伦并沙宾。然而约瑟家胜了他们,使他们成了服苦的人。亚摩利人的境界,是从亚克拉滨坡,从西拉而上。”

亚摩利人拜巴力、亚舍拉等偶像,对耶和华信仰一无所知,他们把但支派的人赶进山里。但支派被他们驱逐,只能在北方开拓处女地,走上艰难的旅程。

这是应许之地,神已经把这块地赐给以色列人了!但是,显然没有一个支派能在神所赏赐的地上真正得享长久的平安,全因悖逆惹的祸。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下一次节目,我们将进入士师记2章的研读与查考,请大家提前预备并熟读经文。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