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在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哥林多后书13:1-14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保罗打算再次前往哥林多探访。保罗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哥林多教会罪的问题。在第二次探访的时候,保罗曾经警告哥林多教会,他要严厉地对待那些犯了罪的人。虽然现在不在他们那里,但保罗还是预先告诉他们,如果他要是再来,他就会使用使徒的权柄,必不宽容那些犯罪的人。

哥林多的信徒正受假教师的蒙骗,他们怀疑保罗是否是真使徒。事实上,他们要求保罗拿出凭据,证明保罗真正是神的代言人。为了回答要求凭据的问题,保罗说他必须提供基督在他身上说话的证据。但保罗的回答必不会像哥林多教会所喜欢的那样。

保罗会厉害地使用他的权柄。保罗警吿哥林多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当保罗在哥林多行出使徒的凭据时,基督就借着圣灵在哥林多人当中满有大能地运行。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想到的是,在对那些沈溺罪中、死不悔改的哥林多人采取管敎行动时,基督的大能会彰显出来。

保罗继续回答那些向保罗寻求凭据的人。保罗说:“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换句话说,保罗的意思就是:“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那你们为什么不花时间来省察自己呢?”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看看自己是否持守信仰,他们的生活是否符合福音的教导。在教会和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那些急于挑剔和谴责别人的人,往往会有更严重的罪。但是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罪。

保罗说:“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保罗希望他和他的同工都能通过哥林多人的试验。这一点看似很奇怪,因为从上下文的思想脉络来看,保罗所希望的应该是哥林多人能通过试验,怎么反而是保罗和他的同工要通过试验呢?这是因为哥林多人借着察验自己,得到的结论是哥林多人的确持守了信仰,因此确定基督是在哥林多人里面。哥林多人因此承认保罗和他的同工也通过了试验。哥林多的信徒持守了信仰,他们住在基督里,那是因为保罗和他的同工的传道工作救了他们。这也就证实保罗是真使徒,保罗通过了试验。

保罗说:“即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这句话加强了第7节所说的:“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正如第7节所说,保罗准备让哥林多人以为他是被弃绝的,只要哥林多人行事正直就好。现在保罗又以更广泛的词汇,说到他也预备好,甚至很高兴成为软弱的,如果这样能让保罗带领的信徒得以刚强,那么保罗无怨无悔。在传道的过程中,保罗发现,经常当他在软弱中,别人身上却会有神的能力发动。神定意使用今生软弱的器皿来成全祂的目的。保罗在他带领的信徒身上所寻求的能力,乃是向福音委身的能力,而透过如此的委身奉献,他们的生命才能产生内在的更新。

保罗继续谈论惩处哥林多教会中犯罪者的问题。保罗提到,他祈求神帮助哥林多信徒,不要因容忍他们中间的罪人就继续纵容犯罪,而是要努力不懈地处罚和挽回犯罪者。保罗这样祈求不是为了显明自己是蒙悦纳的。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这样做,是因为那是正确和诚实的。只要能唤醒哥林多教会的悔改,保罗宁愿他自己被哥林多教会弃绝,或者被哥林多教会看作是软弱的。

保罗提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会使用使徒的权柄。这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保罗使用使徒权柄最主要的功用,是建立和造就基督的敎会。保罗在本书信中一再强调这个原则。保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坚守神的真理,在执行教会纪律的时候,也是以神的荣耀和主内肢体的好处为原则。

保罗在结语用了五句简短的命令来勉励他们:“要喜乐,要完全,要受安慰,要同心,要和睦。”然后保罗祝愿他们平安,并要他们以圣洁亲吻彼此问安,也传达众圣徒向他们问安。保罗最后用了最完整的、来自三一神的祝词来祝福他们:“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到此,我们就完成了整卷哥林多后书的研读与分享。现在,我们继续研读与查考以斯帖记1:1-9的内容。

在查考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以斯帖记的一些背景。

从某些角度来看,以斯帖记可能是旧约里最不寻常的一卷书。我们通常把圣经看作一卷启示神本性的书,提示神的属性与行为。然而,以斯帖记里没有提及神,也没有提及通过祷告或献祭来敬拜神。从表面上看,这卷书似乎整篇都是犹太人的世俗故事,这些人继续散布在各地,并没有与回归耶路撒冷的族群有什么联系。可是仔细探究,便会发现这卷书像下面的描述一样,与其他书卷的圣经启示是密切相关的。

在基督教旧约正典里,以斯帖记随希腊文旧约圣经的编排,位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后。以斯帖记位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之后的原因,是因为以斯帖记的时代背景。以斯帖记记载的事情发生在波斯帝国亚哈随鲁王一世统治的时期,在主前485-465之间。这段历史同样也记载在以斯拉记4:6之中。

本书作者无疑是一个熟悉波斯习俗和王宫细节的人。考古学家已经证实其中的一些特点。本书的作者,对当时发生的事件非常清楚,像身临其境一样。本书用的文字是被掳后的希伯来文。有学者认为本书的作者是以斯拉或尼希米。犹太人的传统认为末底改是作者。以上关于本书卷的作者均为猜测。无论作者是谁,正如有研经人士在《讲台注释》所说:“不信神的人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来。信神的人看了,信心不能不得坚固。”

以斯帖记所记载的事件,发生在设巴萨和所罗巴伯所领导的第一次归回,以及之后以斯拉和尼希米所生活的被掳归回时期之间。因此,以斯拉和尼希米记带领读者,看见被掳归回者在耶路撒冷的生活和光景;以斯帖记则提醒当时的读者仍有许多犹太人尚未归回。

以斯帖记全书的目的,第一、是要对当时的读者解释普珥节的由来。对当时的读者而言,普珥节已经成为他们每年庆祝的节期之一。在普珥节他们欢庆神从一个几乎要面对毁灭的处境中拯救了祂的子民。第二、作者提醒读者,神在历史中掌权。纵然在全书中神完全未被提及,读者能清楚地看见那双看不见的手,就在全书所有事件中掌权。虽然完全没有任何神迹发生,然而在这卷书中,神子民因而得到活命的经历,完全不亚于出埃及记中神施行大能领他们过红海的经历!

以上是关于以斯帖记的一些背景,接下来我们来看以斯帖记1:1-9的经文。

以斯帖记1:1-5记载:“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经文中提到的国王。亚哈随鲁是这位国王的希腊文名字。他还有波斯名字和希伯来文的名字。亚哈随鲁身世显赫,父亲是大利乌一世,祖父是古列大帝。亚哈随鲁统治于主前486-465年间,当时的帝国被分为二十个“总督辖地”,每个总督辖地又被分为若干个“省”,整个帝国都在王的控制之下。

亚哈随鲁在西方的历史记载中,是那位入侵希腊的王。亚哈随鲁是个伟大的建筑师,他完成且改良了父王大利乌始建的大宫殿,巩固了国家的疆域,从印度直达古实。这里说的印度不是指印度半岛,而是如今的巴基斯坦,是印度河流经之地。大利乌被印度平原河流冲洗的金沙所吸引,于主前513年征服该地。古实,是埃及以南的国家,如今是北苏丹的西部。大利乌统治初期,便已经征服了埃及,并且开通了从地中海通往红海的运河。这工程有利于商业和军事上的发展。

第1节提到亚哈随鲁王统管一百二十七个省。作者提及许多省份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国王的权势非常大。第2节特别提到亚哈随鲁王的“登基”。那是因为他经过了不少的波折,先平复了埃及和巴比伦的叛乱,之后才能安然登位。亚哈随鲁在“书珊”登基,“书珊”城原是以拦的首都,之后被波斯征服、重建。

亚哈随鲁王在位的第三年,大约是公元前483年,那时他已安顿好了国土,完成了书珊城的建设。亚哈随鲁王要大摆筵席来庆祝。东方的君王往往都喜欢大摆筵席,因为每一次盛宴都是向宾客炫耀王权与财富的好机会。在本章中提到了三次宴会:一次是为国中的首领臣仆举办的,一次是为书珊城的大小臣民举办的,一次是为书珊宫中的妇女,由王后瓦实提安排的。

在第4节中,作者提到亚哈随鲁王向大臣展现国家的财富长达一百八十天。据推测,王并未一次把各省所有的首领都召聚来,因为那样会让他们整整六个月无法履职,不利于帝国的统治。学者推测,更切实的做法可能是: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亚哈随鲁王按日程表,把他们轮流召到书珊城来,然后再将他们聚集起来,共赴七天的盛宴,以便他们能在一起畅谈国事。

国王邀请了国中的“行政官员”。在第3节特别提到了“波斯和玛代”,这个排列次序与但以理书5:28所记载的正好相仿,但以理书5:28记载:“毗勒斯(与乌法珥新同义),就是你的国分裂,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以民族来说,玛代和波斯两国的关系很密切。主前550年之前,玛代国势较强,550年之后,古列王掌权,波斯便作领导。所以在这里波斯王会把自己的国号放在前头了。

亚哈随鲁王从父亲大利乌王承继了前所未有的财富,比如书珊城奢华的新建筑、大量黄金,还有数不尽的奢侈品。这些大都是从税项及贡品而来的。皇家财宝陈列持续展览了一百八十日。

宴会是所有欢乐的高潮。宴会长达七日。国王邀请了所有住在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即国王的侍从、官员及宾客,不论大小都在被邀之列。宴会在户外举行,因为书珊城夏天酷热,稍有微风吹拂,那都是很凉爽的。

以斯帖记1:6-9记载:“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的铺石地上。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这段十分细致地描写了宴会的情况,作者有意刻画出一幅奢侈的图画。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带系住。白色和蓝紫色是皇室的颜色,正合当时的场合。云石柱衬托着不同的颜色,又有金银色的床榻,不同图案色泽的地板,正好铺陈出皇家的无比华美。波斯人的风俗,在宴会时,人是斜倚在桌子旁的。根据阿摩司书6:4记载:“你们躺卧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里的牛犊;”我们看出在阿摩司的时代,以色列人也已有人采用这种方式聚餐了。到了新约时代,这种方式已经沿袭为一种习惯。

波斯人宴会用的喝酒的金器皿,形状及容量有如牛角杯,设计各个不同,装饰得异常精美。第8节提到“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有些人对这句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喝酒有例”,怎么又会“让人各随己意”呢?圣经新译本翻译此句为:“饮酒都照着定例,不准勉强;因为王对他宫里的所有臣仆立下规矩,要照着个人的意愿而行。”透过这一节经文,我们看出国王宴请群臣的酒水是很充足的,嘉宾客人可各随己意多饮少饮,也从侧面反映了国王财产的丰富。

同时,由王后瓦实提为妇女们主持的类似的筵席也在进行中。“瓦实提”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最好的”、“蒙爱的”、“最渴慕的”。“瓦实提”是个值得引以为荣的好名字。

总之,在九节的经文中,出现了三次大筵席,可见筵席是本书作者最爱用的主题。不错,本卷书的故事是环绕几个筵席展开的。作者把筵席描述成为书中的重点。

和这三次盛宴一并记录在这卷书中的,至少还有六次筵席:以斯帖加冕礼的筵席、哈曼与王欢庆的筵席、以斯帖为哈曼和王摆设的二次筵席、当犹大人听到新的王令时摆设的筵席、普珥节的筵席。神能借着人们这些坐着吃喝的平常行为,成就祂永恒的计划,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亚哈随鲁王为国中贵胄与首领摆设筵席的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目的呢?圣经中并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是其他历史书对此有所记载。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名为《历史》一书中曾提及,亚哈随鲁王与首领们商议入侵希腊的可能性。正如列王纪下记载的希西家王与巴比伦使臣的例子一样,希西家王想要透过炫耀自己的财富与巴比伦王建交,但是却事与愿违。

亚哈随鲁王透过宴会,用王权与财富打动他的贵胄和军中的首领是很重要的。当这些人看到大理石柱子,看到华丽的垂着银环的窗帘,看到美丽的玉石路边上的银制躺椅,还有金制的桌上摆设,他们除了顺从王之外,还能做什么呢?王已经击碎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亚哈随鲁王的父亲大利乌一世,曾经入侵过希腊,但是于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遭遇惨败。大利乌死前,一直在准备重返希腊复仇。现在他的儿子亚哈随鲁急于替父复仇,同时扩张领土。希罗多德说,亚哈随鲁王计划侵占整个欧洲,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帝国的版图。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王是这样说的:“我的意图是在达尼尔海峡上建一座桥,从欧洲派一支军队出击希腊,借此可以向这些雅典人复仇,因为他们曾向波斯人和我的父亲行了错谬之事。”亚哈随鲁王的叔叔阿塔伯纳斯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但亚哈随鲁王一意孤行,并成功地说服了众王子和权贵们来跟随他。

不幸的是,这种对财富的炫耀并不能确保波斯军队的胜利。公元前480年,波斯的海军在萨拉米斯被摧毁,当时王坐在宝座上观看了这场战斗。公元前479年,波斯军队再次败于普拉蒂亚,这次失败结束了亚哈随鲁王的世界帝国之梦。

箴言16:18记载:“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身居高位的人应当谨记:一切的权柄都是出自神,并且惟有神在掌管一切。法老在埃及受到了这一教训;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受到了这一教训;伯沙撒在他亵渎神的宴席上受到了这一教训;西拿基立在耶路撒冷城门口受到了这一教训;希律亚基帕一世在被虫咬死时同样受到了这一教训。每一位身居高位的人都只是二把手,因为惟有耶稣基督是一切之主。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