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Loading Player...

粤语


Loading Player...

听众朋友,你好。欢迎收听《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很高兴我们又在空中见面。《穿越圣经》这个节目希望帮助每位听众能更加明白神的话语,成为遵行并传扬神话语的人。

在上一次节目,我们查考与分享了以弗所书2:1-10的内容,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

保罗指出信徒从前的状态是死的。死亡的基本意义在于与生命或活着的人分离,而属灵上的死亡代表着与神的生命隔绝。未信的人虽然仍活在世上,却是远离神创造的目的,也不能与神相交。

我们身处充满一个死亡与罪恶的状态,人的整个生活方式受到一些与神为敌的风俗所支配。在这些权势的管辖之下而活,人们最后都要接受神忿怒的惩罚。

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所有人在未信主之前都是活在罪中,在罪恶的权势之下,都同样地会受到神的审判。

保罗形容神的怜悯是丰富的、是富裕的,好像财主一样是有余的;此外,神对人的爱被形容为“大爱”。神怜悯地介入,使我们这些本来死在罪中的人,因着基督所成就的恩典,可以重新有生命,使我们可以从灵性的死亡进入新生。

保罗指出救恩的基础是神的恩典。保罗指出,人应有的回应,就是相信和接受神在耶稣基督里所赐的恩典。信心最基本的意义是接受。神在耶稣基督里已经成就了救赎的工作,我们相信时,是承认这得救的身分不是出于自己,更没有任何可夸的,这也许是耶稣基督的救恩困扰人的地方。人总是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前途,我们从小就被训练要为自己负责,自己的事要自己承担,要努力才可以成功。因此,对于这个完全不是出于自己,而且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作出贡献的事,人们很难理解,很难接受。有一句英文谚语可能反映这个事实,就是“人不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身体抬起来”。就算是最顶级的举重选手,他可以举起比自己重量更大的对象,但却仍然不能够将自己举起来。我们不能靠自己的工作而使自己从罪中死而复活,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是我们所接受的福音,是基督教的信仰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主要元素。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地相信,不是相信某些事情,而是有一个相信的对象,以及与这个对象建立关系,我们相信的对象那就是主耶稣基督。当基督徒说:“我有信心”,这不是自信心,也不是一厢情愿相信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而是“我相信神的应许,这位神值得我信靠。”如果神没有应许,我们说我有信心,那只是盲目的、自言自语的信心。

听众朋友,你认识到我们信的福音来之不易了吗?福音虽然是免费的,却是无价之宝。福音并不是廉价的恩典,而是神借耶稣基督付上重价成就的,然后神又以无价的方式赐给相信的人。求神叫我们忠于这福音的恩典,同时珍惜这无价之宝,且将这无价之宝与人分享吧!

保罗提到“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工作”原文是艺术品。我们原是神所作成的,是在基督耶稣里创造的,为的是要我们行各样的善事,就是神预先所安排的。“行善”让人认为是“做善事”。但这里的意思是美善的工作,不只是行善,也包括我们的工作。我们除了周末在教会,一般周一到周五大部分时候都在公司里上班。透过这节经文,我们看到我们不再只是为公司、机构、政府单位工作,我们是作神的工作。我们是让那看不见的恩典,透过我们的工作,就是每天的工作,成为看得见的恩典,让人看见神的作为。这就是见证。

我们被重生,好像婴孩,眼睛已经被打开,看见有神的世界,那是比这个世界更宽阔的世界。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我们是神的新创造。我们是死的,现在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坐在天上。从前我们服从空中掌权者,现在顺服圣灵。神怜悯和爱我们,我们目前的状况完全是神的恩典。世人不知道,也看不见神的恩典。我们作为神的新创造已经知道了。我们要透过美善的工作,让看不见的恩典可以被世人看得见。这是神造我们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与查以弗所书2章剩下的内容。

以弗所书2:11-13记载:“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

以弗所书2章明显地分为两部分:2:1-10讨论救恩在个人层面的意义,而2:11-22则讨论救恩在群体方面的意义。两部分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先是陈述得救以前的状况,然后指出神在拯救行动上所成就了的工作,最后论述信徒现在的身分。

在11-12节,保罗指出:外邦人未信主之前是被拒于门外、是与神的选民无分的。这里采用了一个提醒及回顾的方式,指出信徒以前的境况,“你们要记得”是在以弗所书1-3章里惟一以命令语气表达的动词,一方面反映这三章是以教义的论述为主的信息,另一方面,这动词显示出这里的内容是信徒应该已经知道的。

当保罗提醒他们是外邦人时,加入了两方面的补充。首先,保罗指出他们肉体是外邦人,表达出这外邦人身分只是一个肉体的观念,是外在的状态。此外,他们是被称为“没受割礼的”。这用词的方式反映出他们那时是被歧视、被拒在门外的。

在12节,保罗进一步以五组字眼来描述这些外邦人未信之前的景况。他们是与基督无关,这并不是指他们在基督以外,因为所有人在信耶稣之前都是在基督以外,而是指他们是在基督的盼望之外。未信的犹太人对弥赛亚的来临有盼望,但未信的外邦人却连对救主的盼望都没有,他们与以色列选民团体隔绝,没有参与在应许之约中的权利,没有指望,没有神。这最后的描述,不是指他们是无神论者,他们可能有对诸神的敬拜,但却没有认识独一的神。

虽然如此,在13节,保罗却指出他们在耶稣基督里的身分已经改变,从前本来是远离神的,被神拒于门外的,现在却得以亲近神。这改变的原因,在原文是以两个平行的前置词词组表达出来,就是“在基督耶稣里”和“靠着他的血”。“在基督里”一方面是表达我们与耶稣基督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指出我们对祂的倚靠,我们是借着祂,也是在祂里面,从本来远离的处境,进入亲近的状况中。

听众朋友,我们得救不但是个人的罪得到赦免,更是被带入一个有盼望的群体中。因此我们要珍惜与这群体的关系。

以弗所书2:14-15记载:“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是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14-15节进一步解释我们如何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得以亲近。保罗在14节的开始与15节的完结使用“和睦”一词,使这两节的主题很明显。“和睦”一词在原文的意思是和平。在这两节中,不但指出耶稣基督自己是我们的和平,神也借着祂的牺牲,成就了和平。

在圣经中,和平并不单是指没有战争或对抗,而是在生命之中有安全,在与神的立约关系中享有神的保守,正如大祭司亚伦的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但是在这里,保罗将这概念应用在犹太人与外邦人身上,将两个本来不同的族群要变成同一个,将远离的变成亲近的。

在这成就和平的过程中,神使用了很暴力的词句,反映了这工作带来的挑战。在成就和平时,首先要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根据约瑟夫的记载,在当时耶路撒冷圣殿范围和外邦人院之间,建筑了一堵石墙,墙上有希腊语和拉丁文的双语吿示:“外国人不得进入围墙及圣殿四面之内院。被捉拿处死者,责任自负。”保罗更指出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需要拆毁才能成就和平,这就是在律法中将犹太人与外邦人区分的诫律规条。

神不但要拆毁及废掉将两下隔绝的事,更要以自己的身体终止冤仇。这里可能是指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以祂的牺牲而成就救赎,以祂自己的血满足了律法上的要求,一次性地成全了律法,使这在律法上的规条,不再成为人进到神面前的拦阻。最后,保罗更指出神使双方借着祂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在耶稣基督的救恩中,我们每一个都是新造的人。但这里所指的却是一个新的群体,在这群体中,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都同样地可以借着耶稣基督成为神的子民。

以弗所书2:16-18记载:“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16节基本上是上文的重复,更清楚有力地说明神要将本来分开的双方,借着十字架成就和平。这节的表达更加强烈地指出了这个过程中所付上的代价,使双方归为一体的工作,是借着十字架而达成的。在罗马帝国的世界里,十字架是各地被管辖的人民所熟知的刑罚工具,十字架不单用来执行死刑,更是特别为政治犯而设的,要当众羞辱那些对抗者。耶稣基督不单为人的罪付上赎罪的代价,更承担了我们的一切羞辱,使人与人的对抗可以除去,可以归为一体,与神和好。

因此,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消灭了冤仇,使人与神和好,也彼此和好。在原文中,“消灭”一词本来是杀死的意思,这是保罗以讽刺的手法,表达出神所成就的超越性工作。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是被杀死的一方,但保罗却指出神借着这十字架将冤仇杀死。耶稣基督的救恩,就是这样充满吊诡,祂的羞辱,显出荣耀;祂的牺牲,成就和平。人以为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神却借着这十字架将冤仇消灭。

耶稣基督不但成就了和平,祂更来将这和平的福音传与远处和近处的人。因着耶稣,这和平的福音被传到各处。主耶稣要使信徒在各处成为祂的见证。使徒们是耶稣基督的代表,在他们的世代之中成就了福音的使命。而我们与历世历代的信徒都同样是耶稣基督福音的见证。

这样,平安福音的见证可以实践,是因为神在耶稣基督里,使我们这些本来互不兼容、互相歧视的人,在同一位圣灵里可以一同地进到父面前。我们虽然是个别地接受福音,但是得救之后却成为耶稣基督身体的一份子。在基督里所有的信徒是互为肢体,同感一灵。我们与神和好,也与人和好。合一的敬拜与事奉,信徒的彼此契合相爱,是这和平的福音最好的见证。

以弗所书2:19-22记载:“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译: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19节以两方面的象征,将这使人和睦的福音的意义表达出来。第一方面的象征是国民的关系。保罗指出我们不再是“外人”,原文这字基本的意义是陌生的、奇怪的、外来的,这里是作为名词的用法,指外邦人、外国人。在新约时代,这个外国人的概念应该很普遍。犹太人自己也因为散住在各地,因此经历不平等的对待,不能融合在当地的社群之中。至于非犹太人,因为当时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时期,若不是罗马公民,也不能享有很多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保罗指出,信徒在耶稣基督里不再是外人,不再是没有权利的寄居者,而是与圣徒同国的人。“同国”原文使用了前置词,表示一同,但是在原文中,就算没有前置词,本意也是表达国民的身分,加上前置词更加强调了一同的意思,表示在神的国度中,不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都拥有同样的权利、同等的身分,同样都是神的子民,没有分别。

第二方面的象征是家庭的关系。保罗指出我们不再是“客旅”,“客旅”这字形容一个人虽然可能住在这个群体中间,但他却不属于这个群体,他是陌生的、寄居的。这反映出在这段开始时所提醒读者的,他们是外邦人,在对基督救恩的盼望中是没有权利的寄居者。虽然在古代的近东地区,接待客旅是很受重视的观念,但客人与家人之间有一定的分别,客人虽然可以短暂地生活在家中,却不会被视为家里的一份子。就像外来的务工人员,去到大城市一样,虽然住在那里,却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只是暂居一段时间,终究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在耶稣基督里,我们却是成了“家里的人”。在原文中,“家里的人”这字的字根可能与房屋有关,因为一般的家庭都是住在同一个居所。但家庭不单是房屋,而是家人之间的关系。这字在旧约里有时用来表达“近亲”,更反映出这关系的密切性。在这里,保罗表示我们因信耶稣基督,成为了在灵里面的一家人,拥有互相照顾的亲密关系。

19节这句简单的话,与本章11-12节的描述形成很强烈的对比,这也是2章里一直表达出来的信息。耶稣基督在我们的生命中带来重大的改变,先前与现在有着极端的分别,先前是不认识独一真神的外邦人,现在在基督里,却是新造的人。

整段经文告诉我们,我们成为神家里的一份子,不是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而是耶稣为我们成就的。神不只是使我们从死里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也呼召我们进入基督的身体──教会。

可能有些人说信主是个人的事情,不去教会也行,因为我是无形教会的一份子。这是毫无圣经根据的说法。“我”若要成长,必须在教会。“我”不能自己成长,因为“我”不是身体,只是肢体。肢体离开身体是不能活的。每个主日,我们不是去教堂。我们是到神的居所,与其他不同的肢体在基督里一起敬拜、参与圣礼,透过一起聆听、服事来滋养我们,让我们可以在世界聚集在一起,成为教会。

两种行动提醒我们:基督是我们的和睦,使我们与神和好,与人和睦。教会要持守、活出和睦的见证。听众朋友,我们在耶稣基督里同属一个国度,我们是天国的子民,我们是耶稣基督福音的见证。因此我们需要彼此相爱,在群体之中显出神借着耶稣基督所成就的和平。神是我们的和平。在这个充满着分歧的世界中,我们立志要活出这和平的福音!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到了,我们先停在这里。如果你对节目中所分享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你来信询问,我们很乐意为你再做说明;若是你生活中有什么难处,也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彼此记念代祷。

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愿神赐福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