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本周金句: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14:38)

背景:

1. 可14章以“逾越节”为背景,揭开了耶稣在世职事的最后阶段。
a. 从可14:1到可16:8,是有关耶稣受难的记述,也是马可福音的高潮。
这是应验了耶稣自从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之后,对自己将要受难的三次预言(可8:31,9:31,10:33-34;参考9:12)。
b. 可14:1-42记载了耶稣被捕前发生的事,主耶稣准备迎向受审和被钉十架的苦楚,祂定意走上耶路撒冷(路9:51),要遵行父的旨意。
c. 吃过逾越节的晚餐,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三位门徒出了耶路撒冷,上了橄榄山(26节),进入客西马尼园(意即“榨油器”)。
d. 离被杀不到二十四小时,耶稣祈祷表白内心感受:“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34节)。耶稣在极大属灵压力下的祈祷,表明将面对何等“艰难的任务”(参路12:50)。
e. 马可记载了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有三段祈祷时间,每次祷告回来,三位门徒都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耶稣三次提醒门徒“警醒”,并不是让他们窥探那些捉拿自己的人是否来到,以便及时逃避,而是提醒他们:唯有祷告警醒,才能明白和承受天父的心意,有勇气和信心行在上帝的旨意里,像耶稣一样。
f. 三个门徒徒受耶稣的警告,他们无法“恳切祷告并时刻警醒”(38节)──而这是唯一能拯救他们免于试探的行动。

2. 本章结构
a. 图谋杀害耶稣(1-2节)
b. 为安葬而预先膏祂(3-9节)
c. 犹大卖主(10-11节)
d. 逾越节的筵席──被弃的表记(12-25节)
e. 预言门徒将要四散并否认祂(27-31节)
f. 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32-42节)
g. 耶稣被捕(43-52节)
h. 耶稣在公会受审(53-65节)
i. 彼得三次不认主(66-72节)

思考:通读本章,了解耶稣在怎样的情况下来到客西马尼园祷告,耶稣是怎样祷告的?

经文解释:

1. 不同译本的对照
和修订:总要警醒祷告,免得陷入试探。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新译本:应当警醒、祷告,免得陷入试探;你们心灵虽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的。
吕振中译本:要警醒,要祷告,免得入了试诱(或译∶叫你们不进入试探);心灵固然切愿着,肉体却软弱。
当代版:你们要警醒祷告,以免堕入魔鬼的圈套。你们的心灵虽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
牧灵本:清醒吧!为免陷诱惑而祈祷吧!心灵固然愿意,但肉体却是软弱的。

2. 话语的对象:西门(彼得)
在客西马尼园,耶稣自知即将被捕,三次祷告,门徒昏沉入睡,耶稣三次提醒他们“警醒”(37、40-41节)。
a. 第一次祷告后,耶稣见他们睡着了(可14:37上),对彼得说(38节)。
这是马可记载分耶稣给西门改名为“彼得”后,第一次以“西门”称呼他。
b. 西门此刻心有余而力不足(38节)。他曾自表忠诚,愿意与主同死(31节),危机时刻,却不能与主一同警醒片时;不能警醒片时的,常会陷入试探,更无力与主同死。

3. “警醒祷告”
a. 警醒:保持清醒,不断地谨慎警戒。
i. 可13:32-37中,耶稣四次郑重提醒门徒要“警醒”。
“你们要谨慎,警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可13:33)
ii. 34节“等候警醒”:主耶稣需要门徒的一同清醒,祂希望门徒间彼此相顾(林前12:25;来10:24)。
b. 警醒祷告:一则,在祷告中要保持警戒状态,另一,要以祷告来保持警醒。
i. 耶稣伏地警醒祷告(35、39节),是得力的途径,更为门徒设立了榜样!
后来当主升天后,门徒在一起同心合意地祷告,以等待圣灵的降临,门徒在祷告中得从上面来的能力,建立了初期教会(徒1章)。
ii. 警醒祷告,是免受撒但的迷惑的惟一办法。
“迷惑”或译“试探”,在此指给敌人留有趁隙而入的机会。
按犹太宗教一般对这字的用法来看,有“考验”之意。
c. 关键的时刻,门徒们都忽略了“警醒祷告”,没能免于陷入试探──耶稣被捕时,“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50节)。

思考:什么是警醒祷告呢?警醒祷告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得到?

4. 最关键时刻,督促门徒“警醒祷告”
a. 耶稣被捕前三次督促门徒“警醒”,马太的记载更清晰:“和我一同警醒”(太26:38)──主耶稣也需要别人的扶持,信徒之间更须彼此相顾(林前12:25;来10:24)。
b. 门徒未能“警醒”,暴露了他们属灵的无知和迟钝,没有属灵的能力,尚未体察耶稣的痛苦,尚未认识到当时是“黑暗掌权的时候”(路22:53),也证明了肉体的软弱。
c. 耶稣不是责备门徒未能给予自己支持,祂关心的是门徒本身,提醒他们在这关键时刻,要祈求神的帮助,使他们能警醒、预备将要发生的事。

5. “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a. 心灵:灵、气、风。愿意:情愿、乐意。
b. “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指肉体够不上灵里的意愿,灵所愿意的,肉体却作不来(罗7:18-24)。
“心灵”与“肉体”的对比:
i. 并非希腊的二元思考,也不是邪恶对美善,而是“向往憧憬的意志”与“屈从现实的限制”之间的争持。
ii. 并不像后期诺斯底派或新柏拉图主义的解释:“灵魂是好的,身体是坏的”;而是说,虽然起初有心(可14:31),但身体却因筋疲力竭而无法支撑。
c. 信靠神,谨慎自守,并非自然而然的事。
i. 在遇到试探和自己的软弱时,要作出挣扎,坚持不妥协。
ii. 保罗提醒我们,必须把身体操练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9:27)的地步。
d. 面对重大压力时,人会变得脆弱,即使心里愿意顺服,也易被试探所胜。
耶稣给我们作了榜样,教导我们如何抵抗试探:
i. 向神祈祷(可14:35);
ii. 找爱我们的人和朋友支持(可14:33、37、40-41);
iii. 专注在神给我们的旨意上(可14:36)。
“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可14:36))

思考:当面对试探和重大压力时,如何靠主得胜?

总结与省思:

1. 当主需要门徒同心“警醒”时,门徒的表现令祂失望。
a. 门徒在客西马尼园睡着了(可14:37、40-41)
不论外在的环境或内在的忧愁,都使他们困倦(40节),虽然知道、愿意为主警醒,但力不从心,因欠缺属灵的能力行事。
b. 马可的叙述突出了彼得
彼得不久前曾极力夸口誓死效忠基督(29,31节),却没有“力量”警醒片时,凸显了誓言和现实的差距,显明人的肉体软弱的事实。

2. 主预知人的境况
a. 没有圣灵能力的人是软弱的,唯有借助“警醒祷告”才能获得能力。
b. 单凭人的肉体和情感并不足以使人爱主,必须有属灵的能力,使人的内在刚强起来。
c. 耶稣亲自树立“警醒祷告”的榜样:
“‘倘若可行,便叫那时候过去。’……‘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35-36节)
i. 耶稣清楚知道胜过“软弱和试探”的力量源于──完全遵行父神的旨意。因此,祂完成了救赎人类的大功(约19:17、18、28-30)。
ii. 一切的事对于神的全能来说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耶稣来说,要成为基督,又要避免喝这“杯”,是不可能的。同样,可15:32祭司们挑战耶稣:祂若是基督,就从十字架上下来。──祂若真的从十字架上下来,祂就不可能是基督,因为基督的真义在于祂一定得受苦。
iii. 同样,做主的门徒,不能不与祂一样警醒。

思考:今日主也吩咐我们要警醒,我们是怎么做的呢?祈祷求主帮助我们,成为警醒守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