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本周金句: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太6:1)

背景:

从太6章开始,耶稣的登山宝训进入了新的阶段──关心门徒实际生活道德生活。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包含三大件主要工作,它们也是良善生活基础的三大支柱:施舍、祈祷、禁食。这些行动的表现,是由个人自行决定的。遗憾的是,许多人的行动本在做好事,但动机却是错误的。因而,耶稣针对法利赛人假冒伪善,以警告的方式进行教训。

1. 整个太6章,主要讲到:天国子民在神面前应有的光景。

2. 整章结构是:
a. 门徒该有隐藏的义行
i. 原则──不可将义行作在人前(太6:1)
ii. 关于施舍(太6:2-4)
iii. 关于祷告
iv. 关于禁食(太6:16-18)
b. 门徒该有信心的生活
i. 不要积攒财宝(太6:19-24)
ii. 不要忧虑衣食(太6:25-32)
iii. 要先求神的国和义(太6:33)
iv.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太6:34)

3. 太6:1强调了“行善不可炫耀”的原则,是太6:1-18的总题。
原文直译:“你们要小心,不可将你们的义作在人们的面前,故意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在你们天上的父那里你们就没有赏赐了。”

思考:你的信仰生活中,有没有为了炫耀自己而行善呢?

经文解释:

1. 美好的事情,错误的动机!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小心”指留意,谨慎。耶稣明确提出警告。
对什么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
a. “善事”
i. 善义,义行;泛指施舍、祷告和禁食等义行(好行为)。有时“善事”,是特别指“施舍”。
“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赒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林后9:9)
ii. 但以理向尼布甲尼撒王提出忠告诗,他把“施行公义”与“怜悯穷人”紧密连结──施舍,不限于金钱、物质,还含有仁慈、公义的行为等。
“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但4:27)
b. “行在人的面前”
故意让人看得见自己的好行为,有虚假、做作的成分。
“故意”:表明行善者有特别的居心,希望通过善行,达到荣耀自己的目的。
耶稣称其为“假冒为善的人”(太6:2、5、16,7:5,15:7等),这些人也是伪装的人,表里不一,他们施舍、祷告等只为让人看见,因内里没有为善、奉献的倾向,行为完全不是发自内心的良善。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太6:2)
c. 故意在人前行善,结果如何?──“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i. 赏赐:上帝将给予人的奖赏。希腊原文用字是动词,表示全数收讫,用在商业入账方面。
ii. 耶稣的意思是,若为表现自己的慷慨而施舍,会得到称赞,但这也就是你全部的收获。如果行善的目标是为得着世上的酬报,一定可以得到,但绝不能得到只有上帝才能赐下的报酬。因为根本不是为神作的,神不欠其工价。
iii. 主责备了虚假的“行善”的动机。
iv. 我们行善事的动机若是为着显扬自己,好得着别人的称赞,这就是假冒为善的人(太23:5),故不能得神的赏赐。

思考:你有没有过伪装行善的经历呢?神希望我们怎么做呢?

2. 经文之意
a. 主耶稣教导我们,不要做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他们只是遵行宗教“仪文”,他们戴着面具、故意表现给人看的“好行为”,不是真正的行善,他们只是想利用“施舍”赚得人的赞美和神的恩惠,他们是得不着神的奖赏的。
除了福音书记载,徒5:1-11,也有这样的例子:亚拿尼亚和撒菲喇,企图借着付出的礼物,使人以为他们很属灵。这都是神不喜悦的。
b. 讨论:太6:1和太5:16是否冲突?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不冲突!动机不同。
i. 天国子民的义行,有在人前的一面,也有在神前的一面。
在人前,重在公开见证,叫人能看见后,将荣耀归给神(太5:16);在神前,重在暗中的虔诚,只让神看见(太6:4、6、18)。
ii. 当我们谦卑虚己,暗中服事神,将来有一天神会“公开地”奖赏我们。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3-4)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
iii. 再强调:不是所有施舍都匿名。
如太5:16一样,早期教会时代,人人都值得巴拿巴捐出卖地的收入(徒4:34-37),当时,其他信徒也把自己的钱放在了使徒的脚前,与别人分享,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善行,也都蒙神悦纳。
要学会分辨行善者的“动机”和“态度”。
c. 为得人的荣耀而活是件傻事。
人的荣耀瞬间即逝(彼前1:24),神的荣耀和称赞才有永恒的价值。

思考:你是为什么而跟随神、关爱人的呢?你又是为什么而活的呢?

3. 经文内容
施舍在善行中占第一位,是神极为看重的德行。
耶稣提醒:一定要小心,在行善、施舍的时候不可故意在人前表现,这幷不是真正的帮助他人,只是想把荣耀完全归给自己,这样的人不会得到神的奖赏。

4. 经文启示
a. 要养成在暗中行善,只让神得荣耀的习惯。任何一件好事,不可故意引人注意才去做。
那些只活在人前的人,绝不能讨神的喜悦。真正蒙神悦纳的好事,乃是惟恐被人知道而受人夸奖。
b. 世人是凭事物本身的好坏而予评价,神却是凭事物背后的动机而予评判。信徒不但不能作坏事,连动机不纯正的好事也不能作。
c. 凡行善喜欢显扬的人,殷勤的行为中常带着十足的优越感,自认比被施者高出很多,自高自大,他们乃是属肉体的人;属肉体的人总是喜欢高抬自己,喜欢被人注意,喜欢得着人的称赞。如此,便夺去了神的荣耀。

5. 为何仍有很多“假冒为善的人”?
罪性使然。
人自私、骄傲的罪十分狡诈可怕,即使是帮助穷人这样的善事,也会令其蒙污。
很多人知道这项罪,却惧怕卸下伪善的面具,因为深知自己里面藏的是什么。
但要为神所用,使人得福,我们就必须先被神洁净。要诚心到神面前悔改。
虚假言行的背后,不会有对神的真实信心。

6. 最佳行善者
耶稣基督自己就是完全施予的榜样。
耶稣发自内心的爱的施予,是对上帝之爱的流露。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
信徒的给予应该是出于爱心的自然流露,耶稣基督将自己给予了我们,我们必须像祂一样,愿意将自己给予他人。

思考:祷读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帮助穷苦人的经文,你从中受到怎样的触动?你预备怎样向耶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