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经文:传4:1-12
钥节: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传4:1、8)

前言
上一讲谈论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没有公义、没有报应。然而,神借着所罗门对我们说他必在终末作出审判。虽然我们不明白究竟怎样,但神的计划不会因为我们的困惑而停下来。神必有公义的审判。所以,没有神的人生,真的多么可怜。这一讲传道者会继续谈论世上不单没有公平、公义,更有欺压、嫉妒,孤单的人不被安慰;就算人怎样丰功伟绩,也不会被记念。这是否神不看顾我们?

1. 经文透视:传道者的体会

活着不一定好,总有欺压(传4:1-3)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因此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并且我以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见过日光之下恶事的,比这两等人更强。”(传4:1-3)传道者告诉我们世上不但没有公平公义,世上充满欺压,因此活着不是最好的。看来很悲观!人总有受欺压和欺压人的时候,有人更会从欺压中获得快感,这是罪性所然。难怪传道者说被欺压的人和欺压的人都无人安慰,都是虚空。

嫉妒与懒惰不好,影响深远(传4:4-6)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愚昧人抱着手,吃自己的肉。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传4:4-6)在生活﹐在工作上更会被人嫉妒,更可恶的是被懒惰的人嫉妒!真的影响深远。嫉妒是与生俱来,无人无之。

辛苦不享福不好,有何意义(传4:7-8)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传4:7-8)传道者认为世界不但因为欺压、充满嫉妒,令人感到虚空,辛勤不懂享受,也是劳苦,没有意义。儿子是财产,但不是人人都有。无兄弟、无儿子的,劳苦无伴,甚是孤单,就更是想极重的虚空。那么,人为何仍要辛勤劳苦,所为何事?

二人比一人更好,互相扶持(传4:9-12)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传4:9-12)传道者最终也认为世上虽有很多“不好”,但原来有伴就是世上最好不过的事情,可以互相扶持。

2. 讨论引伸

苦楚人生
我们既然知道世上总有不公义的事情,那么就不会对欺压、嫉妒之事感到惊讶。因为我们都充满罪性,活在罪恶的世界。但无论是被欺压的人、孤单的人,都得不到安慰。有人或会感到困惑,神是慈爱与公平的,为什么让我们遭遇欺压,让我们受人嫉妒?要承受孤单?
哲学家David Benatar大胆指出,虽然现实上人们的生活质素各有高低,差异也相当显着;但如果认真审视,便会发现,所有人的人生其实远比所想的痛苦。
说人生远比我们所想的痛苦,想必会遇到很多反对声音。现实上,不少人真心觉得自己活得幸福,旁人有什么理据质疑?在此,Benatar提出一些人类的心理机制为理据,列出两个方面的考量:乐观偏误和适应能力。
首先,人们普遍会高估自己的快乐水准,认为自己的生活比大部分人要好。这种乐观偏误成因之一是人较容易记住开心往事,而忘掉不快过去。人类这种抑制伤痛记忆心理,其实与自我保护基制有关。当然,乐观偏误的程度会随不同文化社会状况有异,但大体上仍是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人的心理适应能力亦是影响因素。准确的主观自我评核,理应随自身客观条件而改变,例如经济或情感状况转好时,我们应该觉得比以往快乐,反之亦然。而当客观条件不变时,评价就不应更改。然而,人的主观评核现实上并非如此运作,人类心理上很容易适应新条件,从而不依据当初的判断。就如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幸福“设定点(set point)”理论:不论环境如何变迁,每个人长远而言都会回归到固定的幸福水准。比方说某人意外失去双脚,最初一段时间其幸福感当然大跌,但一至两年内便会回复至意外前的相若水准。有趣的是,恶劣状况其实并无改变,失去双脚引起的生活不便依旧存在,但在自我期望修正下,淡化了客观的不便,渐渐不再感到当初那么悲痛。所谓时间会治愈一切,正是其积极面向的体现。但这种适应能力亦有壊影响,就是令人高估自我的幸福水准。
虽然以上的分析并非是絶对的真理,但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生实在充满苦难。

欺压无慰
传道者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压。看哪,受欺压的流泪,且无人安慰;欺压他们的有势力,也无人安慰他们。”(传4:1)所罗门看见欺压者的人生并不强于受欺压的人。
在强权当道的世界,社会里一定有穷富强弱之分。穷者会被富人欺压,弱肉强食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所罗门所看见的不只是受欺压的得不到安慰,连欺压人的也得不着安慰,因为比他更强的大有人在。所以何必欺压弱者?所罗门也发现:当人自私自利,不顾别人的时候,结果是一无所得。他体会欺压的人与被欺压者,同样是痛苦而且没有人安慰,这也是虚空。权力只会让人的生命走向痛苦、寂寞和仇恨里面。
在现实环境中,阶级制度普遍存在,也成为欺压的手段。富有的人可以随心所欲,而贫穷人就往往被欺压。很多富有的人鄙视社会底层的工人,对待佣人的方式也相当恶劣,他们任意压榨。即使雇主对劳工百般欺压,他们对雇主还是必须要表现得必恭必敬,免得丢了饭碗。传道者在日光之下看见这些不公义的欺压,也不断反思,并肯定必会有最后的审判。

嫉妒痛人
“我又见人为一切的劳碌和各样灵巧的工作就被邻舍嫉妒。这也是虚空,也是捕风。”(传4:4)
所罗门进一步指出,人的劳碌并不能保证他一定可以赢得别人对他的称赞和欣赏;甚至追求成功的人,并不是最快乐的,拚命追求成功也容易引起人的嫉妒和攻击,这也是虚空。
有人说:嫉妒是既近又远,最孤独的一种情感。箴言也说:“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箴27:4)
忿怒的情绪,我们不难看见;但嫉妒就不是那么明显,它不同于喜怒哀乐,是一种很独特的内在情感。因为嫉妒伴随着的是复杂的人心、人际关系与猜度。同时,嫉妒会把你从一种关系转移到另一种关系,甚至影响你整个人生。
有人说:“嫉妒是天生的,是世人皆有的,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与经历也不尽相同。”我们不能完全抹去嫉妒,却可以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因为嫉妒心源于“比较”。这种和别人比较的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在我们小时候,长辈们经常会把我们互相比较,以为这样会激励我们前进,但其实这在无形中成了我们前进的枷锁,也让我们养成了喜欢和别人比较的习惯。要靠天父及圣灵的恩典,除去嫉妒!

孤单无二
孤单是传道书描写人生虚空的其中一个现象。传道者说:“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传4:7)孤单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这与新约里耶稣描述无知财主的故事一样:“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收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12:20)
俗语一句话:“为谁辛苦为谁忙!”原来人生在世,劳碌工作之后,知道自己为谁努力是十分重要的。纵然你认识耶稣,若不懂反思,导致劳碌累心,仍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我们要为这些人祷告。
在你身边有孤单的人吗?有时候在街上遇到一些老年人,年纪老迈仍然要推着装满纸皮手推车,难道他们没亲人吗?这把年纪仍然要这样孤苦?环顾我们身边实在有很多孤单的人。一些年长夫妇,儿女都成家立室,留下个空巢,多么期待儿孙回来探望。又或一些刚刚失恋女孩,在一些什么拍拖记念日,最触景伤情日子,却看见别的情侣双双对对,叫人怎不感到落寞。
有调查发现,原来孤单的人其身体较容易感到冷,需和暖和的感觉。因此,懂得安慰孤单的人,有时候不用说太多的话,默默的陪伴已经很足够。若能多走一步,就找一些东西跟他分享:一杯咖啡、一碗甜品、一个笑话、一段鼓励人的经文、一个励志的故事,透过分享,你就能为孤单的人增添生活一点姿采、一些生活情趣,帮助他驱走心中的孤单与寂寞。
因此,我们不单要以传道者的眼光看透万事,注视世界里的不公平、不公义、欺压、嫉妒与孤单,也要常常反思信仰人生,心存怜悯,活得有盼望。传3章说:“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神必审判义人和恶人;因为在那里,各样事务,一切工作,都有定时。”(传3:1、17)求主坚定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心存敬畏,谨守他的诫命。

反思问题
1. “欺压不公”真令人不该活下去么?为什么?
2. 若存有嫉妒情感时,理当如何抒发?
3. 如何处理好“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