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张得仁

Loading Player...

一、前言:
1. 全书无提及神的名字。
2. 马丁路德曾质疑该卷书!马丁路德不认为以斯帖记是正典。
3. 虽看不到神的名字却处处看到神的影子。
4. 以斯帖记的主角是谁?
5. 伦理应用性?神并没有因为人的软弱而拦阻了神的旨意。
5.1. 与外邦人结婚的犹太女子。
5.2. 要以斯帖隐藏犹太人身分的末底改。
6. 加尔文讲道从不讲以斯帖记!
7. 教会历史前700年没有任何以斯帖记的注释。

二、神学主题:逆转胜
神的旨意永远不会失败!

三、整卷书是交叉型结构:参Y. T. Radday。
A开场白与背景(1章)
 B国王第一次召令(2-3章)
  C哈曼与末底改冲突(4-5章)
   D国王睡不着之夜(6:1)
  C’末底改胜过哈曼(6:2-7)
 B’国王第二次召令(8-9章)
A’后记(10章)

四、是真实的历史还是杜撰的故事?
1. 杜撰的故事:作者想借用一个古老的传说,来解释“普珥节”这个节期的由来,和这节期的意义。
2. 真实的历史记载,因为作品中引许多可供查证之历史记述手法:
2.1. 详细时间地点:斯1:1-2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127省的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
2.2. 列出读者可参考判断真伪之资料:斯10:2“他以权柄能力所行的、并他抬举末底改使他高升的事、岂不都写在玛代和波斯王的历史上么?”

五、本书作者:
1.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及早期教父亚历山大的格利免认为本书的作者为末底改。
2. 犹太法典他勒目记载本书是“犹太会堂中之一位无名犹太教师”所著。
3. 作者对于波斯风情很了解,并以书珊城为故事背景,对犹太地或耶路撒冷城只字未提,这些都显示他可能是波斯某城市的居民。

六、发生时间:公元前483
1. 主前538年,古列王下达谕令允许许多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之后的很长一段期间,另有其余的犹太人仍然在异地留住并发展。
2. 本书记载的事件发生于亚哈随鲁王(主前486-464)年间。亚哈随鲁王统治期间已经是波斯帝国衰亡的开始,主前464年亚哈随鲁王在他的寝宫遇刺身亡,主前330年波斯帝国正式亡于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之手。
3. 所罗巴伯所领导第一次回归(公元前538)与以斯拉所领导之第二次回归之间(公元前458)。

七、文学特色:
1. 刻意的安排──作者避免提及神或任何宗教活动,似乎是他刻意采用这文学技巧,为了要强调一个事实,即神在掌管安排一切表面看来不重要的巧合(6:1“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这些巧合构成了犹太人受谋害但获得拯救的情节。书中每一点都显示出神主权的治理(4:12-16“人就把以斯帖这话告诉末底改。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么。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罢。”),完全没有提及神,反而更加有效地凸显神掌管一切!
2. 十场 筵席:“筵席”是以斯帖记中一个重要主题,其中又以开始、中间、结束的三组宴席特别显著:
2.1. 亚哈随鲁王的两次筵席。
2.2. 以斯帖的两次筵席。
2.3. 庆祝普珥节的两次筵席。

八、大纲:
1. 身居波斯的犹太人危在旦夕:1:1-5:14
1.1. 波斯生活的危机:1:1-22
1.2. 以斯帖、末底改与哈曼:2:1-3:15
1.3. 以斯帖认定立场:4:1-17
1.4. 以斯帖介入:5:1-14
2. 逆转胜:6:1-9:19
2.1. 逆转:6:1-14
2.2. 胜:7:1-9:19
2.3. 普珥日的由来:9:20-32
2.4. 末底改被尊为民族英雄:10:1-3

 

注:本书共有十个筵席:1:3-4,1:5-8,1:9,2:18,3:15,5:1-8,7:1-10,8:17,9:17,9: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