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叶明道

Loading Player...

 

徒13-14章记载了保罗和巴拿巴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他们每到一处,就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一边传福音、一边建立教会,直到为信徒的团体立下了稳固的基础才离开。不过,有的时候,也会因应环境的不许可而被迫离开。

徒13章的分段:
1. 第一次宣教旅程的原因,可以称为宣教的呼召(13:1-3)。这一段很重要,记录教会如何第一次派出代表,进行有计划的海外宣教工作。同时,路加强调教会是在圣灵的引导之下进行宣教事工的。
2. 在居比路的福音工作(13:4-12)。
3. 在彼西底安提阿会堂的福音工作(13:13-52),其中的13:16-41是保罗的第一篇讲道,也是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当巴拿巴和保罗完成押送捐款到耶路撒冷的任务后,他们返回安提阿。那时候,来自五湖四海的信徒都在安提阿教会聚集,他们聚精会神地禁食、敬拜主的时候,圣灵对他们说:“你们要为我指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呼召他们来担任的工作。”安提阿教会立刻付诸行动,先为这件事禁食祷告,然后按手差派他们出去,那时候大约是公元46年。

巴拿巴和保罗当时已是教会的骨干领袖,但是为了回应神的呼召,安提阿教会甘愿舍弃两位出色的领袖,实践主耶稣的大使命。至于要去哪里,行程又怎样安排,他们暂时还没有指示,不过肯定的是:巴拿巴和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是神亲自发动的。

他们带著称为马可的约翰,首先来到居比路宣讲福音,居比路是巴拿巴的家乡。由于安提阿距离海岸只有26公里,他们一行人便最近的海港西流基出发,前往居比路,旅程大约是96公里。居比路是一个大岛,在罗马帝国吞并前,曾是希腊的殖民地,东岸的撒拉米是一个希腊城市,住了很多犹太人。巴拿巴和保罗的宣教工作,首先就从撒拉米的会堂开始,当犹太人拒绝福音的时候,便转向外邦人传道。这是保罗沿用的宣教方式,可以说是他的宣教策略,保罗采用这种方式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这反应出保罗对同胞的关心,他相信犹太人既然是神的选民,理应首先听到福音(参罗1:16,9:1-5)。第二,会堂确实为福音的宣扬带来很多的方便,因为会堂往往允许保罗这种很有学识的人在例行的教导时间里分享神的道理,同时又经常邀请访客进行演讲;另外,会堂也聚集了很多敬畏神的外邦人,这些人正是保罗负担最大的福音对象!

保罗和巴拿巴从撒拉米向西走,一直来到首府帕弗。他们在这里面对的是一场属灵的争战,徒13:6-12便记载了保罗和一个犹太人术士的冲突经过。这个术士的希腊名字叫做以吕马,意思是“行法术者”;亚兰文名字则叫巴耶稣,是“约书亚之子”的意思,可见他是一个犹太人。但是,以吕马背弃了神,当上了术士,所以圣经称他是“有法术、假充先知的人”。他岛上的罗马统治者──方伯士求保罗的随员,有可能是一位参谋。

“方伯”是罗马政府的高级官员,任期为1年,等于是省长或者总督。从亚古士督时代开始,罗马元老院便委派省长治理某些被看为安全,而无需驻军的省份。使徒行传出现了两位方伯:第一位是13章这里的士求保罗;另一个是第18章的亚该亚的迦流。

士求保罗是一个通达的人,邀请巴拿巴和保罗向他讲道,但是,术士以吕马恐怕士求保罗一旦信了耶稣,自己马上失业,于是竭力敌挡所传的道,公开对抗福音,使保罗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对付他,奉主的名宣布神的审判,使他暂时失明。

在这个属灵争战的时刻,扫罗特别被圣灵充满,宣布以吕马的审判。果然,他立刻失明!这件事使方伯士求保罗惊讶不已,他因为这件事而信了主。

作者路加在此段经文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保罗胜过邪术的能力,而不是说明怎样使一位罗马的方伯信主,所以在叙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路加强调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保罗名字的改变。在13:7之前,路加一直用“扫罗”作为称呼,到了开始改用“保罗”,对于从事外邦人事工而言,“保罗”这个典型的拉丁文名字,比犹太名字“扫罗”更容易被接纳,并且也配合他身分的转变和他所领受的使命。

第二件事是领导人的转换,作者路加一直是用“巴拿巴和保罗”这个称呼的,但是以吕马这件事之后,两人的排名改变了,保罗占了领导的地位,变成了“保罗和巴拿巴”。这种刻意的调动是要表明在外邦的宣教事工上,领导的位置已经由巴拿巴转移到保罗身上了。

不过,有两处经文仍然维持“巴拿巴和保罗”的称呼,一处是14:14;另一处是15:12。这是有原因的。14:14说:“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这件事发生在路司得,当他们治好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之后,群众称呼巴拿巴是“宙斯”,保罗是“希耳米”。在希腊的神话中,宙斯是众神之首,希耳米是传信息的神,那次讲道的是保罗,所以被冠上传达信息的神这个称号。

15:12的情况则发生在耶路撒冷会议期间,经文说“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这是刻意的调动,似乎是要低调地交代保罗的贡献。事实上,对于当时的耶路撒冷会议而言,巴拿巴始终是第一次宣教旅程的领袖,他在出发的时候是领袖的角色,而他的资历也比保罗深。

身为居比路省长的士求保罗信了主,对福音事工的推展有一定帮助。根据近期的一些考古发现,士求保罗的家族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彼西底的安提阿是宣教士下一站要到的地方。故士求保罗的权势有可能为保罗和巴拿巴他们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供应。更重要的是,士求保罗可能是第一个没有和会堂或者犹太传统有所接触,而直接被接纳成为信徒的外邦人,这明显地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离开居比路之后,宣教队伍继续从海路向北走,进入小亚细亚中部的一些城市,首先来到旁非利亚的首府别加。这时候,称为马可的约翰突然离队,折返耶路撒冷。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马可折返的原因有很多推测:有人认为马可是思乡情切,惦记着家人而回去耶路撒冷;有人则说,是因为保罗生病使行程的计划改变;也有人说,是因为马可不满意保罗取代表哥巴拿巴,作了领导的位置。虽然众说纷纭,圣经却没有提供解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保罗对这件事大为不满,他和巴拿巴曾为此事争论,最后两位领袖更分道扬镳,往不同的地方去(参15:7-39)。

马可离队后,其他的宣教队伍继续他们的旅程,去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即现时的土耳其中部。这个城市承受了罗马殖民地的地位,是弗吕家加拉太地区的首要城市,也是东、西、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保罗和巴拿巴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宣教的中转站。

徒13:13-52记载了宣教队伍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工作。按照习惯,他们首先进入犹太会堂聚会。归纳起来,会堂的聚会有以下程序:
1. 祷告
2. 宣读律法(即旧约圣经的头五卷书):这是最重要的项目。
3. 读先知的教训:如果当时有重要的人在场,就请他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