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员:李重恩

Loading Player...

加2:11-16记载了保罗与彼得在安提阿的冲突,我们了解过彼得行事背后的原因和所引发的后果,这次会把焦点转移到保罗身上,看看他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

2:11说:保罗当面“抵挡”彼得,保罗行动激烈,因为彼得“有可责之处”“他是明明的做错了”。保罗不但反应强烈,14节进一说出,他更是“在众人面前”,公开地责备了彼得。

保罗没有因彼得的身分,而在行动上有所犹豫。他确认彼得的使徒身分,也承认彼得是前辈。他知道彼得是“柱石”之一,是受神所托,把福音传给受割礼之人。保罗没有否认,也没有忘记这一切。但彼得这些身分阻不了保罗的反驳,也没有阻止保罗的公开行动。我们常常习惯于掩饰一些争端,但保罗没有样做,因为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在耶路撒冷,保罗和使徒们私下会面,这是合宜的,但在安阿的摊牌郄必须是公开的。因为彼得避开外邦信徒,属于一次公开的错误,故此需要公开地加以反对。因此,保罗是“当面抵挡”,也是“在众人面前”责备彼得。教会绝不鼓励领袖间的正面冲突,但也不能逃避必须公开处理的问题。

保罗为何胆敢抵挡同作耶稣基督使徒的彼得,而且还是公开地敌对他呢?是不是因为保罗性情刚烈,不能控制脾气和舌头呢?

保罗是为着他所深切关注的福音原则,而采取了激烈的行动,这种持守原则的精神,正是彼得所久缺的。保罗知道一项神学原则受到威胁,由于犯错的人深具影响力,令事件变得非常严重。马丁路德对这一点有很深的领会,他说:“保罗所面对的,不是鸡毛蒜皮的事,而是基督教义的支柱......彼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天使算什么?在称义的真理面前,别的受造之物又算什么?我们若认识这真理,我们就进入光明中;我们若对它一无所知,我们就是仍旧置身在悲哀的黑暗中。”

这一项备受威胁的神学原则是什么呢?保罗在加拉太书里两次称之为“福音的真理”。在2:5,福音的真理是耶路撒冷会面的议题,使徒们对此有一致的认识;在2:14,福音的真理是安提阿的冲突的主题,因为彼得和好些犹太基督徒没有按正道而行。

福音的真理就是:我们这些犯了罪,当受神审判的罪人,竟然可以因着神儿子耶稣基督的死,得着宽恕。全凭神白白的恩典,我们不配的人可以蒙神接纳,这救恩与我们的行为和功劳,没有半丁点儿的关系。简而言之,福音的真理就是称义的教义,称义就是蒙神接纳,这完全是恩典、也单凭信心。

保罗不能容忍任何偏离这福音真理的事情。在这封书信的开头,他对歪曲福音的人,宣告了可怕的“咒诅”。在耶路撒冷,他连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向犹太派的人让步,“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此刻在安提阿,本着同样对福音的赤诚效忠,他当面抵挡彼得,因为彼得的行为与福音真理相违背。保罗誓死保卫福音,即使公开与同作使徒的弟兄反脸,也是在所不惜。

在15和16节,保罗多次使用了“我们”这一个代名词,意思是包括了彼得和保罗等人,强调福音真理是我们所共知的。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及是因信耶稣基督。这是保罗在安提阿对彼得所说,他提醒彼得,这是大家所共知,所共守的福音。大家的意见其实是一致的,大家都同意罪人是因信基督、并祂在十架上所成就的工作,因而蒙神悦纳,得着拯救。这是所有罪人得救的途径,不分犹太人、外邦人都得著称义,我们凭什么要外邦人受割,才与他们相交呢?神既没有要他们先受割礼,然后才接纳他们,我们怎能够将神没有加上去的条件,加在他们身上呢?神接纳了他们,我们岂可拒绝他们?神既接纳了他们与自己相交,我们岂可拒绝与他们相交呢?福音已经叫外邦人与神和好,我们又怎可避开这些已经与神和好的人呢?罗15:7将这原则清楚的说明:“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

彼得本身也是因信耶稣而称义的,他不仅“知道”这因信称义的真理,而且也以行动表明“相信”耶稣,以致能够“称义”。在因信称义的信仰原则下,彼得根本知道自己不用再遵守犹太的饮食规条,他也曾与外邦人一同吃饭,彼此相交。可惜彼得并没有坚守这正确的态度,反而因为从人而来的压力而改变立场,他不单支持了犹太派的错误,更伤害了外邦信徒的信心,这些都是保罗要谴责的。

安提阿事件引发了后来的耶路撒冷会议,徒15章有详细的交代。徒15:1-2告诉我们,犹太派在安提阿造成的纷争,正是促成耶路撒冷会议的原因。保罗、巴拿巴和其他几位第兄,是奉教会委派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知道耶路撒冷会议的结果是:“外邦信徒毋需接受割礼”。可以说,保罗当日在安提阿抵挡彼得的部分成果,就是叫福音真理得到凯旋胜利。

福音的真理就是:我们这些犯了罪,当受神审判的罪人,竟然可以因着神儿子耶稣基督的死,得着宽恕。全凭神白白的恩典,我们不配的人可以蒙神接纳,这救恩与我们的行为和功劳,没有半丁点儿的关系。称义就是蒙神接纳,这完全是恩典、也单凭信心。保罗不能容忍任何偏离这福音真理的事情。在这封书信的开头,他对歪曲福音的人,宣告了可怕的“咒诅”。在耶路撒冷,他连一刻的工夫也没有向犹太派的人让步,“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此刻在安提阿,本着同样对福音的赤诚效忠,他当面抵挡彼得,因为彼得的行为与福音真理相违背。保罗誓死保卫福音,即使公开与同作使徒的弟兄反脸,也是在所不惜。

今天,我们可以从保罗和彼得在安提阿的冲突中,学到什么功课呢?保罗和彼得的争议,其实在今日教会中不断重演,值得我们咀嚼领会,学习当中的原则,以便保持信仰的纯正,履行信徒的责任。福音是神施恩叫罪人得著称义的好消息。它告诉我们,罪人蒙神接纳全凭信心,丝毫与行为无关。这是福音的真理,我们一旦清楚掌握了它,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对福音的双重责任。

首先,我们应当依循福音的正途而行,单单说自己信福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活出福音。加2章说彼得同样信了这福音,但他显然在活出福音时出了问题。犹太派的信徒也没有按福音做到该做的事情,他们深知道神与罪人相交的惟一条件是信耶稣,但却意图加上割礼作为条件,然后,才与外邦信徒相交,这就是抵触福音的行为。

今日仍然有基督教的群体与个人,犯了彼得的错误。他们拒绝与其他基督徒相交,除非他们受了浸礼,其他水礼仪式都不被接受;又或者他们坚持某些教会的传统,又或者认为参加自己教会的才能得救。这一切都是对福音的极大侮辱。称义的惟一条件是相信。我们没有权利将某种洗礼方式、宗教礼仪、教会传统、或社会条件附加上去。神没有坚持说要有“信心”以外的东西,才与我们相交,照样,我们也不可以有这些另类的要求。难道我们的教会比神更加高不可攀么?

健康的教会必须有自己的纪律,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每一间教会都有权为会友制订守则。但教会内部纪律所维护的,应该是福音的真理,而不是人为的传统,教会章则要确保的,是申请加入教会的人,都是已经因信称义的。至于拒绝其他清楚得救和接受洗礼的基督徒一同领圣餐,一同聚会,一同相交,这就是顶撞了那位称他为义的神、羞辱了为弟兄而死的基督,也抵触了福音的真理。我岂能视一位已称义的弟兄不洁,以致拒绝与他同席么?我们需要再听天上的声音,徒10:15:“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毫无疑问,我们必须依循福音真理而行,接纳所有因信称义的肢体,彼此切实相交。这是加拉太书二章里,保罗与彼得冲突的一个属灵功课。这段经文的另一个功课,是提醒我们,必须抵挡背弃福音真理的人。

在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肢体之间务要从善如流,互相迁就和配合,显出谦让的美德来。但福音真理一旦受到威胁,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奋战到底。感谢神,保罗当面抵挡彼得;感谢神,当亚流主义的异端席卷基督教世界的时候,亚他那修独排众议,护卫真理;感谢神,路德竟敢挑战远离圣经的罗马教廷。今日豪杰在哪里呢?今日教会内外都充塞了教人混乱的声音,令真理晦暗不明,我们断不可因为惧怕而沉默下去。如果有人反对或改变福音的真理,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指出他们的错谬!

当我们探讨保罗对彼得的当面抵挡时,我们已经进入了加拉太书的信息核心,这也是保罗所传的福音的核心,更是整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那就是惟独“因信称义”,我们研读加拉太书,必须好好的掌握这个教义的真理,否则我们就错过了这卷书信的宝藏。现在让我们继续看加拉太书的经文,2:15-21。

在这段经文里,有一个重要的词语,开始在加拉太书出现。凡相信基督教信仰的人,都需要学习这个词语:“称义”。“称义”,在第16节出现了三次,第17节出现一次,第21节则以名词“义”的形式出现。“因信称义”,保罗把这个伟大教义阐释得非常清楚。这教义是关乎罪人如何蒙神接纳的好消息,非靠行为,而是借着单单信靠耶稣基督。马丁路德论到这教义时,说:“这福音的真理,也是一切基督教义的主要项目,一切关乎虔敬的知识,都包含在其中。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我们要熟读它、传授它,不厌其烦地使人铭记在心中。”马丁路德又称它作“要义中的要义”,“最主要、最特别的基督教教义”,因为它是“产生真基督教”的教义,又说:“失去称义这一条信仰,即尽失所有基督教教义。”

称义是法律上的术语,是法庭上的用词,它的意思与“定罪”相反。“定罪”是宣告有罪;“称义”是宣告无罪、无辜、正义。“称义”在圣经中的用法,是指神借着向人赐下人所不配得的宠爱,叫罪人与祂和好,不但得到宽恕赦免,而且得着神的接纳,被神视作正义的人。今天,每一个基督徒都当向神感恩,因为借着相信基督,我们被白白称义,得着永生,让我们欢喜快乐的活出福音,并向世界见证这宝贵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