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读经:哥林多前书13章4-13节

金句:帖撒罗尼迦后书1章3节
“因你们的信心格外增长,并且你们众人彼此相爱的心也都充足。”

美国大布道家慕迪讲过一个故事他说,在爱丁堡,某个人去向一位垂死的老信徒告别。老信徒说:“刚有三个人来看我,其中两位我向他们告别了,另一位我永远要保有他。”那人问:“哪三位呢?”老信徒回答:“第一位是信心,我对他说:‘感谢神,自我信主,你就帮助我,但现在我要去的地方用不着你的陪伴了。再见,信心。’第二位来的是盼望,我也向他说再见;在我一生的许多艰难战斗中,他都帮助了我,但如今盼望已有了结果。最后来的是爱心,我对他说:‘你确实在我的旅程中安慰了我,使我喜乐,帮助我与人联结在一起,我要你与我一同进入天城的大门,因为爱在天上才得完全。’”

“信心”和“盼望”是造就自己,而“爱心”却能造就人。我们“信”那位看不见的神,“盼望”将来的荣耀,更要积极的活出爱。

唐崇荣牧师说:“我们因信得胜这个世界,盼望将来的荣耀,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我们因爱,我们用那个世界的信心和盼望,回过头来挽回这个世界。而盼望跟信心就产生了对其他世人爱的表现。”这样,基督教不是“出世”的宗教,一个人信了耶稣以后,不是远离红尘、盾入空门,为求了生脱苦,消极无奈的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效法基督,跟随祂的脚踪行,带着“属基督”的印记,十字架的记号,真心去爱人,积极的把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12节,保罗说:“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神愿意我们彼此相爱的心和爱众人的心,都充充足足,多而又多。今天我们是否多爱人一些呢?

“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不是只是“口里的甜蜜”,而要表现在行为和诚实上。我们能够持续主动去爱人,就是神在我们身上所行的“最大的神迹”。

孔子强调“仁”,就是与人的关系。你里面有一个“自我”,我里面也有一个“自我”,我们要怎么样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别人加给你的,你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你不要别人这么待你,你就不要这样待人。主耶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爱心是能够增长的,换句话说,能够“再多一些”。神的儿女要用爱心和这个世界联系,每时每刻活在爱里。

有一家煤炭公司,附近有一条铁路,每天都有几班货运火车经过。这家煤炭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基督徒,这位弟兄经常沿着篱笆,把一些煤块扔到对面的铁轨边上。有人看到了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因为有一个老太太住在公司对面,我知道她的退休金不够她买足够的煤炭。所以每当老火车经过以后,她总是沿着铁路拾捡煤块,一直以来,她都以为这些煤块是从火车引擎后面的煤炭车上掉下的。但是她不知道,新式的柴油火车早已取代了蒸气火车头,不会再有煤炭掉下来,我不想让她失望,所以我就把一些煤块扔过去。”

在美国经济大恐慌的年间,许多人的生活发生困难。有一天,有个疲惫的流浪汉来到一座农场,他吞吞吐吐地对农场主人说:“先生,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您能让我吃顿饭吗?”这个人红着脸,不好意思的说:“请放心,我不会白吃的,如果你有什么重活儿要我做,我很愿意效劳!”

农场主人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我们屋子的东边有一堆木柴,我正需要找人把它搬到西边放,如果你愿意的话,就请帮忙搬。”流浪汉很俐落地把木柴搬好了,他舒坦地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道谢之后,就走了。

等流浪汉走后,八岁的女儿问道:“爸爸,那堆木柴你到底要放在哪儿啊?前天,你不是让一个过路的叔叔才从西边搬到东边吗?怎么今天又让这个人从东边搬到西边呢?”农场主人看着一脸疑惑的女儿,笑了笑,没有说话。其实两个月来,那堆木柴已经搬了十五次,今天是第十六次。

帮助别人,付出爱心,还需要智慧。因为要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失去自尊和面子。“爱”是圣灵所结的果子。主完全认识我们,全然的爱着我们。一个人对基督认识有多深,对人的爱就有多真。凡有爱心的,就显明他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保罗说:“你们要追求爱。”又说:“命令的总归就是爱”。正是因为“彼此相爱”不容易,所以才是“命令”。主所给“爱的命令”是没有选择余地、没有讨论的空间的,因为祂已经先爱了我们。如果我们尊祂为主,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甘心情愿去爱”。

保罗说爱是“凡事相信”,爱就是对别人的行动和所做的事,尽可能作出最善意的解释,而不是怀疑别人的动机和存心。对人疑心重重、恶意论断,而是信任对方,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使对方感到被尊重。俗话说:“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旧约创世记记载,当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雅各死了,就说:“或者约瑟怀恨我们,照着我们从前待他一切的恶,足足的报复我们。”约瑟的十个哥哥,过去曾经因为妒忌约瑟,非常恶劣的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人带到埃及作奴隶。没有想到,神与约瑟同在,使约瑟一跃成了埃及的宰相。现在好了,他们的父亲雅各死了,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雅各死了,深怕约瑟会记仇、会报复,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们把约瑟看成跟他们一样,就好像一个小偷把全世界的人都当小偷看,以为别人会偷他的东西。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过:“撒谎所受的惩罚,不仅是别人不相信你,同时你也无法信任别人。”一个骗子会以为全世界都在骗他,他不容易信任别人。

约瑟的哥哥们打发人去见约瑟,说:“你父亲未死以先,吩咐说:你们要对约瑟这样说:‘从前你哥哥们恶待你,求你饶恕他们的过犯和罪恶。’如今求你饶恕你父亲神之仆人的过犯。”他们对约瑟说这话,约瑟就哭了。约瑟对他的哥哥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圣经说:“于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

我们是不是时常往不好的方面去想,是否存着恶意论断他人的动机,说:“他一定是不怀好意,他接下来一定会这么做。”箴言10章12节,所罗门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正如花朵需要的是阳光和雨露,人的心灵深处所需要的是爱和鼓励而不是责难、不是怀疑。

爱是“永远不放弃希望”,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别人的无心之过”,对自己说:“他不是故意的,他是不小心的。”台北周联华牧师讲过这么一番话,他说:“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先相信别人是好人,直到那个人做了坏事,他才变成坏人。就连这样的人也不一定终其一生都是坏人,因为坏人也能改过自新。”所以对人充满盼望。

他又说:“坏人之所以是坏人,因为他做了坏事,讲了坏话,有坏的行为,有坏的念头;但是坏人还是‘人’,把‘坏’去掉就跟普通的人一样也是‘人’。有一天这‘人’也能做好事、讲好话,有好的行为、有好的念头。”他还说:“有爱心的人,对“人”就会存着这样的信心和盼望。”

想到神在我们失败时对我们百般忍耐,就能激励我们对别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盼望、多一些忍耐。主要我们不可为恶所胜,而要以善胜恶,用仁慈征服人心,像祂所作的。

爱会使得一个人往好处想,会选择用正面的观点来评论。当一个人感到被人信任,他就感到被尊重;但若是我们与人相处专门看别人的缺点,专门挑人的毛病,专门损人,就显出我们对人的爱不够。约翰福音7章24节,主耶稣说:“不可按外貌断定事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按外貌”,就是不愿意了解,而随着个人主观的好恶、随着个人的情欲去待人。当一个人“按外貌待人”的时候,很容易错待人、误会人。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会轻率做出结论;但一个有爱心的人,愿意使他人得享“存疑权益”。对别人的不好,心存怀疑,心想“他真的是这样吗?”

亲爱的朋友,很多事情不是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当马利亚从圣灵怀了孕的时候,她已经许配给了约瑟,只是还没有迎娶。当约瑟发现未婚妻竟然怀孕,又清楚知道自己跟马利亚没有发生过关系,怎么会这样呢?他开始难免有些联想,但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的羞辱马利亚,想暗暗的把她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的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

“啊,原来是这样!”真相大白。约瑟不妄下定论,也不急于动怒。结果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告诉他所“不知道”的真相。马太说:“约瑟是个义人”,因为他不“心存妄疑”,而是对人有充足的爱心。我们若是对神有信心,对人也有充足的爱心,就不会去论断人。当别人“伤人”的个性,不小心冒出来的时候,也能够包容,不看他们是“失败者”,而是特别需要神恩典的软弱的肢体。

求主的灵天天将神的爱浇灌在我心里,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都能够蒙祂的悦纳。

请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你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你要我们追求爱,在爱人的事上常以为亏欠。求主帮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人像你爱我们一样。主啊,一件事往好处想,或者往坏处想,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你要我们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而不是随从肉体的情欲,不愿体谅他人。愿主用你的大能更新改变我们,塑造我们,使我们更加像你。你已经在我们心里动了善工,帮助我们一天一天更有你的心思意念,愿你的荣美归于我们身上,取代我们那个败坏的老我,使我们能像你一样用丰盛的爱来与人相交,为你得人。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