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罗15:7、12-13(和修版)

15:7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归荣耀给神。
15:12 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列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愿赐盼望的神,因你们的信把各样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罗马书的背景是保罗尝试调和犹太裔和外邦基督徒之间(7节,“你们”)的文化磨擦和冲突,保罗教导,以赛亚等先知在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耶稣基督),在新天新地将会同时统治犹太人和外邦人,因此两个族群在新约时期已成为了一个教会,有着同一的永生盼望。

另一方面,盼望的来源是父神自己(13节),因着盼望的内容是超越人间经验的新天新地,领受这盼望必须依靠圣灵超越的大能,方法就是运用信心(“满有盼望”)。领受这盼望的结果,就是会经历属天的喜乐和平安(εἰρήνη)。按上下文,“平安”除了指涉内心的宁静满足之外,也包括两个族群之间的融和与相爱,在此应用可引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化解嫌隙,由恨入爱。

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0年)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清教徒领袖,他自幼体弱多病,在十九岁那年他病重濒死,却透过清教徒式默想天家的福乐和荣美,经历超越困境的平安和喜乐。他在后来牧养工作上,即以“一个步向死亡中的人、向一群步向死亡中的人”的迫切热诚去分享永生盼望的福乐,结果带来堂区和全国性的大复兴。

巴克斯特的属灵秘诀简单却很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可以靠圣灵运用信心,接受将来新天新地的福乐是真实的话,今天所遇生老病死的逆境就算不得什么了!正如癌病的电疗和化疗,最困扰人的地方,不在于过程辛苦,更在于辛苦之后不肯定是否有效。如果在疗程之前人已经可以确定事后会完全康复,中间的困难就只是一些暂时的不便,是可以忍受和坚持下去的。有没有倚靠圣灵运用信心,对永生有没有清晰确切的盼望,才是人今天是否可以经历喜乐和平安的关键。

在克伦威尔(Cromwell)主政时期(1649-58年),巴克斯特甘冒生命危险,利用向克伦威尔和官员讲道的机会,责备当权者迫害圣公会和长老宗的弟兄姊妹,使克伦威尔不悦。但到了1660年后英皇查理二世和圣公会重新掌权,他又为了抗议当权者迫害独立宗派的基督徒,两次拒绝接受主教之职,宁愿认同及牧养这些受迫害的信徒群体,而自己也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和事奉,但却同时写作了多部灵修经典,包括《基督徒指南》和《圣徒永远的安息》等等。

七十六岁的巴克斯特在离世前的一天,和两位探病的朋友坦诚分享:“我仍然有痛,痛的感觉不是用理性可以驳倒的,但我有平安,我有平安”!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最得到安慰的经文是来12:22-24,他对亲友说“真是值得千万次反复思量的!”:“‘……那里有千千万万的天使,有名字记录在天上众长子的盛会,有审判众人的神和成为完全的义人的灵魂,并新约的中保耶稣……’。噢,神的应许真是令人得安慰啊!‘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思想:

巴克斯特的经历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你会想向复活主求这些灵命的素质吗?

巴克斯特常常默想新天新地的福乐,成为推动他一生奋进向前的巨大动力。你/你对新天新地的福乐有何认识?你会为这不动摇的盼望感觉平安和喜乐吗?请将你的反思和感受向复活主倾诉!

 

尔道自建释经灵修由建道神学院推出,良友电台录音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