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Player...

路16:19-31(和修版)

16:19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
16: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长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
16:21 想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碎食充饥,甚至还有狗来舔他的疮。
16: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
16:23 他在阴间受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
16:24 他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请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16:25 亚伯拉罕说:‘孩子啊,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同样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却受痛苦。
16:26 除此之外,在你们和我们之间,有深渊隔开,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可能的;要从那边过到这边也是不可能的。’
16:27 财主说:‘我祖啊,既然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
16: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兄弟,他可以警告他们,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
16: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
16:30 他说:‘不!我祖亚伯拉罕哪,假如有一个人从死人中到他们那里去,他们一定会悔改。’
16:31 亚伯拉罕对他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人从死人中复活,他们也不会信服的。’”

来到第16章最后的一个段落,路加仍是用耶稣的比喻作为总结。

这个比喻同样是路加在福音书中独有的记载。许多人讨论这段经文时,都是讨论究竟有没有那个“中间状态”(intermediate state)──就是指人死后、主耶稣还未第二次再来时,那个让灵魂安躺的空间。

但若果不义管家的比喻是连系于路15章的比喻(失羊、失银、浪子三个故事)的话,我们可以相信路16章末段这个拉撒路和财主的比喻,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比喻。这比喻是连系于法利赛人贪爱钱财的事实上,并且表达那被遗弃的人最终可享受上主丰盛的筵席、再一次归于亚伯拉罕的子孙(参考路14-15章)。

这个比喻特别提到亚伯拉罕的出现,并拉撒路这个在人家门外行乞的边缘人,死后竟可以归于亚伯拉罕的怀中。路加并非要去说明什么是“中间状态”(intermediate state),因为耶稣提及亚伯拉罕这先祖的名字绝非偶然,按我们过去的讨论,这比喻是要再一次印证在安息日中,那些被耶稣医好的病人,其实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同理,这位身世坎坷的拉撒路,在末世逆转(eschatological reversal motif)的福音主题下,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在比喻中,先祖亚伯拉罕对乞儿拉撒路的接纳,这使听见的法利赛人、文士等宗教领袖也不知如何是好。一方面这等被社会遗弃的人从来都不是他们杯中的茶,他们也没有受过什么训练去向这些人传福音。而且,在他们心目中,他们从不相信上主的福音的可以临到税吏、罪人、贫穷人、瞎子和被邪灵附身者、长期病患的人身上。

另一方面,他们心中所挂念的主人其实是钱财,他们又怎能放下心中的主人走进有需要的人当中?更何况这些宗教人士可能都如比喻所描述一样,都是爱享受宴乐,明知有需要的人天天在眼前,却置若罔闻。

这两点岂非总结了浪子的比喻和不义的管家的比喻?法利赛人对那些不遵守律法的人的境况既没有兴趣,对他们的悔改归回也不在其考量之列。在他们自义的现况中,没有醒悟自己才是需要悔改的。然而,他们只是顾着眼前的享乐和别人的尊敬。

接着,那有钱的人在受苦的同时,期盼亚伯拉罕差遣拉撒路向他的弟兄传佳音。但是,亚伯拉罕拒绝了,因为大儿子(浪子比喻中)连“死而复活”的小儿子也不接受,拒绝出席他的庆典。同理,那死而复活的拉撒路的出现和劝戒,也无阻他的弟兄走向灭亡之路。亚伯拉罕反而指出,有律法、摩西和先知的话提醒他们,这就足够了。

在昨天的灵修经文中,我们不是已经明了法利赛人、文士等领袖的错失是以守一条又一条的律法就满足了吗?其实摩西和先知的话的精义就能使人悔改归向神,而耶稣就是那真正诠释律法的成全者(reinterpretation of Mosaic Law)。

思想:

拉撒路与财主的比喻旨在带出上主福音所带来的逆转能力。或许当时代的人不太相信这逆转人生的能力,但仍无阻那被遗弃的人可以重拾上主创造的美善。

致一位患病的肢体:在治疗下,身体或许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上主创造的美善从来没有离弃你。在祂的眼中,你仍是可以靠主恩逆转过来。 

 

良友电台、建道神学院合作推出